朗日昭昭(90)
这会儿用过午饭, 太阳光一晒只觉得整个人身上乏累起来。
院中鸟鸣声和孩童嬉笑声阵阵,他起身推开窗,见内书堂的一众阉童们正举着杆子在打桂花。
启明怀中捧着个木质的匣子, 一直蹲在地上捡着从树上掉落下来的细碎桂花, 抬头时见对面谢延卿的窗敞开了, 连忙将匣子放在地上站起身朝谢延卿行礼。
谢延卿招了招手,示意他过来。
启明显得有些犹豫,一步三回首的往身后看着,最终还是不放心跑回去抱着匣子过来谢延卿身边。
“先生,是奴婢们打扰到您办公了吗?”
谢延卿摇了摇头, 看向他怀里抱着的匣子,问道:“午时日头正盛打这么多桂花, 是要做什么?”
启明一五一十的说:“是言姐姐拜托我们的,她说满宫里就内书堂的桂花开的最好, 落了就可惜了,奴婢们想着今日天气好,一边打一边晾晒着, 到了晚上日落西沉就能晒干了。”
谢延卿笑笑,说:“她怎么突然想起来要桂花。”
听见他问,启明眨着圆溜溜的眼睛笑着说:“言姐姐说是要用来给先生做点心的, 姐姐说先生您不喜欢甜食, 外面卖的糕点太过甜腻, 她要亲自动手给您做。”
谢延卿难得有些觉得不好意思, 笑着说:“那她给了你们什么好处,能让你们这般积极的为她做事。”
小孩子总是最藏不住心事,几乎是脱口而出道,
“言姐姐给奴婢们带了梅子糖!”
话一说出口启明就后悔了,他皱眉想了想,又补充道:“其实也是全是因为这个啦,主要是因为姐姐一向很关照奴婢们,奴婢们也想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回报姐姐。”
谢延卿眉眼温润,轻声道:“你们都很喜欢她。”
“那是当然!言姐姐生的好人又好,怎么会有人不喜欢姐姐这样谪仙一般的人呢,先生想必也是一样的吧?”
谢延卿低眸点点头道:“对...先生也很喜欢言姑娘。”
启明似乎是突然想起什么,顺着宫门的方向看了一眼说:“先生今日怎么一直在这里,今天一早不是有个宫人过来通传,叫您得空时去慈宁宫......”
小孩说道此处停顿了一下,最后没说下去。
慈宁宫是太后娘娘住的地方,宫里头的一些关于谢延卿依附巴结太后的流言蜚语,他也是听到过一些,只不过他一直对自己先生的品性深信不疑,对那些不着调的话都不去相信的。
但随着议论的人越来越多,他还太小了不明白其中的渊源,只知道这些流言蜚语终究不是什么好话,先生听了也会难过,他就不想再提起,尤其是当着谢延卿的面。
“先生...手里还有些事要处理。”
说完他伸手摸了摸面前孩子的头说:“去忙吧。”
启明见状也没做多停留,他规矩地行了礼,抱着装满桂花的匣子朝院中跑去。
启明走了以后,谢延卿站起身关好了窗户,走进里间用冷水洗了把脸。
意识清醒了几分后,他坐回了桌案旁仔细研究着上面摆放的两本书册。
一本是隆德年间两京一十三省税收与土地详情,一本是出自他老师之手的丈田令草稿。
丈田令最初是从南方开始实行的,当时老师的计划很清晰,想从湖北一代开始逐渐延伸直至应天府,再如法炮制一路北上直至京城。
刚开始南方一代丈量土地,清算人口的速度是比预想的要快许多的,一来钟阁老多年来积攒的声望很高,且他祖籍是湖北人士,百姓对这场改良也并无抗拒。
二来,他为这场改良筹备了多年,隆德帝在当时也给予了很大的财政和人力支持,这使得丈田令进行的第一年里进展非常顺利。
然而当解决完湖北打算南下入江浙一代时,情况便发生了转变。
湖北是钟阁老的老家,他自幼长在这里对其中的情况十分了解,虽说这里也出了不少名人大户,但大多都是经商发家致富,极少有官场之人驻扎在此。
可江浙却是截然不同。
大周建国以来,属江浙一代水深得很,朝中每年新选出的官员也属江浙一代最多,官职频繁调动,地方官吏掣肘的事件更是层出不穷。
近些年来,敌寇时常在江浙沿海一带横行,武安侯傅见琛的庆焰军就是长期驻扎在此处作战,直到今年年初才彻底将敌寇赶出沿海。
然而在这之前,江浙一代可谓是官权脉络满根错节,战乱不断内忧外患。
谢延卿记得老师进退两难,身边人开始接连出事时大约就是在隆德十六年底,丈田令刚刚从湖北推入江浙时,而按着当时的时间线算,他们的脚步应当已经迈入了襄城。
襄城,
谢延卿抬手在书册上画了个圈,那是言家的祖籍,也是当初武安侯傅见琛非要逼着言阁老建立庆焰军驯马场的地方。
襄城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又临近沿海一代的确是一块不可多得的好地方。
也正因如此,言家至今都不愿舍弃对襄城的把控。
显然当时的钟阁老一行人遇见了十分棘手的问题,然而这件事没有其他选择,只能迎难而上。
钟阁老年事已高,他为撰写丈田令已经谋划了大半生,如今时机已到,他深知改良一事已经开始就没办法停下来了。
只可惜这注定是一场以遗憾收尾之路。
朝廷历经数代,无数文人志士像钟阁老一般前赴后继投身于改良,企图用尽一生换取社稷安康,政治清明,谢延卿也是一样。
只是死过了一次他才发现,如今的朝廷就像是身患恶疾的病人,不将其中的腐肉剜下来刮骨疗毒,根本不会起到任何作用。
谢延卿按了按眉心,他这几日四处操劳着却是感到有些力不从心,他倚着身侧的墙壁,想静坐合眸休息一会儿。
*
酉时三刻,日落西沉。
言云衿下午时得了姑母言太后的召唤,今晚要带着谢延卿一起去慈宁宫里用晚膳。
她知道他今日要在内书堂讲学,算着时间这会儿他也已经忙完了手头的公务,正好能赶过去接上他。
宫里头传膳慢,且有太后娘娘在他想必也是吃不好的,连这几日操劳言云衿发现他气色比往常差了很多,她带了煮好的鸡汤过去,想在去慈宁宫之前让他填填肚子。
内书堂的大门敞开着,应当是阉童们都去用晚膳,她进门时只依稀的看见几个熟悉的面孔。
四处没见着谢延卿的身影,言云衿朝着他平时办公的屋子走了过去。
她推门入内,里面没点灯,光线昏暗看着黑漆漆的。
她左右看了一圈没找到人,又走了几步,才看见靠在墙边睡着了的谢延卿。
谢延卿醒时,见自己身上披着一件外袍,丝质的衣服上绣着精致的祥云纹,隐隐还能闻到上面似有似无的女儿香。
屋内离着自己很远的位置点着一盏昏暗的灯火,一个身姿窈窕的姑娘正背朝着他不知在鼓捣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