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为跳台滑雪退出娱乐圈(74)

作者: 白马骄驰 阅读记录

不过,训练计划是不能耽误的,哪怕在外面,他也要自己完成可以做的很多项目。

冬天里密集的赛程暴露出的耐力短板,让叶飞流有些担心他在常规赛季、尤其还要兼项大跳台时候的体力问题。

世界杯本来竞争水平就高于洲际杯,凌放还要跳大跳台,面对的几乎算是双倍赛程。

叶飞流也看上了俄罗斯那位兼项俄罗斯超级联赛的足球/跳雪运动员阿列克谢.伊万诺夫,从此要求凌放每天晨跑加倍。

长跑,最基础也最磨人的一项训练,对于身体肌肉、神经、甚至内脏器官的承受力,都有均衡的提升效果。

晨光清澈,凌放跑完步,牵着狗子,溜溜达达往回走。

五一刚过,度假村里颇有一部分是和他们一样,错峰出游的游客。隔壁那位和他姥爷下了一宿象棋的老爷子就是如此。

凌放遇见对方,问好。

北京来的老爷子对他招招手,“小凌放啊,来来来!”

凌放走过去——被塞过来一个沉甸甸的小箱子。

“是我们昨晚用的一套石料象棋,我看他挺喜欢,送他!昨晚就该给的,迷迷瞪瞪忘了。我们今儿上午就要走,就不去你们那楼打扰啦!”那位爷爷笑着说。

凌放没有接。那位爷爷就硬塞过来,“嗨呀,客气啥,你们帮我家抓到的那个小偷如果得逞,何止是一套棋子儿的损失,都没法好好谢呢!”爷爷的儿子在边上,也上来道谢。

凌放他们带着爱可刚到度假村的第一天,就赶上有个贼摸了民宿小楼隔壁这家的男主人挎包,里头除了夫妇二人的手机,还有两万现金和所有人的身份证。

小偷被发现了就要带着包溜,一时间,人在后面追,贼在前面跑。这时候游客已经不多了,景区大,保安们也没在附近。

凌放的姥爷一看这还了得,立马转身对着凌放和爱可:“上!”

“……”虽然很无语,但凌放还是从侧面飞奔过去,绊了那小偷一跤。爱可嗷呜一声上去,倒是没咬,它就踩住坏人的背,跳了跳。

这家的老爷子这几天,就和凌放的姥爷成了铁杆棋友,俩人约好等回了家,还要让儿孙们帮着整好那些在线游戏大厅啥的,好远程下棋呢!

凌放不擅长推托这些,对方又热情,他最后还是道谢接过了那套象棋,拎着象棋盒子,带着狗子,一起往回走。

回到民宿二层小楼,家人们也已经起床活动了。一家人其乐融融吃完早餐,消化一会儿,凌放就又要继续训练。

目前在基础之外,叶飞流在给他比照世界顶级运动员们的成绩和指标,补弱项。

近期主攻项目是下肢力量。

凌放需要器械支持才能完成全套训练,但许多基础项目都是增强下肢力量的,现在也都可以做,比如最基础的跳台阶动作。

看到他在小楼门口,跳上跳下,爱可好奇地凑过来,舔舔蹭蹭——在玩什么呢,爱可想要一起玩。

凌放呼吸被打乱了,停下来无奈地附身揉揉爱可的狗头,微微喘息着威胁:“一个鬼故事:打扰人类做正事儿的萨摩耶,会被刮干净所有的毛毛,变成一只秃狗。”

爱可听不懂,继续蹭蹭,呼哧呼哧。

沈擒舟跟她妈妈在边上端着茶着看,小声吐槽,“什么刮干净哦,小放才舍不得呢,上回看到爱可正常换毛,他都担心了好一阵子,上网查东查西的……”

凌放姥姥用钩针轻轻敲敲女儿的胳膊,“嘘,你小点声,小放认真教育爱可呢,不要给人家打岔!”

“好哦——”沈擒舟拖长腔答应,懒洋洋晒着太阳,把下巴放在她妈妈的肩膀上。

看着凌放继续跳。

跳雪的下肢力量不仅仅体现在起跳那一瞬间,因为比起跳远等田径跳跃项目,它多了一个重要步骤:助滑。

凌放想追求轻盈为主、飞行期为核心的高曲线动作,并不代表助滑就可以忽视,这对他的起跳速度至关重要。

助滑道,由直线段和弧线段两部分组成。他在可预计的未来,都会是体重偏轻的运动员。体重会引起的差异主要在于直线段,人体重力带动下滑。

但是,如果理解为前面直线段重点是重力作用,后面到起跳点前的弧线段,尤其末段,可就是需要调整的了。

调整灵活,这是凌放等身材纤细些的亚洲男性运动员的优势,也是邻国日本上一代运动员集体创佳绩的原因之一。

在凌放的前世,国内也是这时期开始采用全景影像、建模和运动医学分析,开始提议运动员应该加强助滑弧线段技巧、做下肢力量专项锻炼的。

只是前世那时候,国内能精细化到这个地步、实际应用上理论技术的运动员,不多。

第53章

以马尔塞为例, 马尔塞这个体型匀称、身高一米八二的成年男性职业运动员,从起跳点跃出的速度,目前稳定在94公里每小时。

但这可并不是马尔赛助滑阶段的巅峰时速。助滑, 可不是松手下来站稳就好的。

马尔赛现在直线段冲下来的极限速度就可以达到65公里每小时, 进入弧线段入口后, 在弧线段前三分之一,达到82km/h, 这里平均每秒加速接近23km/h, 接下来到弧线段出口,他依然保持平均每秒加速13km/h, 运动速度, 在弧线段出口达到最高峰。

但接下来,从弧线段出口到起跳点,他会平均每秒减速7km/h!

这一段, 尤其需要用起跳前的下蹲动作和力量, 进行极精微的控制。

凌放目前, 在盯紧助滑后段的情况下, 全力以赴,可以做到不减速, 这是目前国际上一线跳雪运动员里相当不错的水平, 考虑他的年龄, 更是可贵。

但是, 他不能止步于此。

国际顶级跳雪运动员, 比如曾经年轻时候的奥维尔,和日本上一代的三冠王, 当年都可以在没有太多科学研究和理论支持指导的情况下, 做到弧线段过后, 依然正向加速!

在凌放同台竞争过的所有人里,芬兰的高个子运动员克里斯多夫,在助滑后段加速度保持方面,和目前的凌放不相上下。

而技术形态已经更成熟的几位国际大赛强敌,比如哈萨克斯坦的那位阿伊苏、挪威的克努特,都可以比较稳定地在大赛中,确保这个加速度的正向变化。

这需要动用到腰臀力量以及下肢各个关节,尤其是膝盖关节,在直线段以及弧线段前段,理论上最好可以全力降阻、提高对重力加速度利用效率;但是呢,又要人体能在弧线段的后段,将逐渐变为负荷的这部分外力消化好。

一方面,要挺住绷紧、把全部力量都积蓄给起跳的那个瞬间,另一方面,要快速调节力矩,避免减速。

关键点在起跳前。

反向微微下蹲蓄力这个动作,看似只是一瞬间,但动作重心的转换时机,却决定了这一段里,同体重运动员的加速度差距会非常大。

竞技体育技术的精微,就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