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悲剧发生前(1189)

作者: 莫向晚 阅读记录

褚钰看了一会儿,总觉得这场面有那么点儿奇怪,若是再有一个女子和徐茂林一同敬酒,倒是像他见过的婚宴场景了。

想到这里,好容易酝酿的那点儿伤感差点儿笑场,真不是他不严肃啊,关键这位徐茂林以后也是个金大腿啊!这一去还真被他闯出点儿名头,以后成了赫赫有名的定远将军,从小兵到正五品,这个跨度,实在是有些草根奋斗的意思了吧。

这是一个有些混乱的时代,但这也是一个营造英雄的时代,只要借势而起,莫说草根成将,便是成皇,又有多少难度?

褚钰只觉得手中的酒杯都沉重了一些,气运之争,不成即死,不是多少人都能破除先天命格的限制,走出属于自己的王者之路的。

原主就是死于气运之争,在此之前,为了各种机遇事,他害了不少人,甚至跟好友翻脸,后来还出毒计害了曾经的同窗,今日的徐茂林,他日的定远将军,一方大将,最后死于他的毒计之下,也算是悲剧了。

情绪一时低沉,看着徐茂林已经有了些醉意,却还在挨着敬酒说话,彼此之间,哪怕曾是一面之缘,这一刻,都像是知交多年,感慨非常,他们,都是真心的,真心地祝愿对方会更好。

“不知未来怎样,只看今日,当浮一大白!”说话间,宋智嵩满上,自饮了一杯,心情显得低落,话语之中也似若有所指,却是正中褚钰心绪。

褚钰看了他一眼,推过酒杯过去,说:“共饮,共饮,你又不走,在这里故作什么姿态。”

宋智嵩摇头笑,说:“罢了,就让我给你们都满上。”酒壶绕了一圈儿,把闫松鹤的酒杯也给满上了。

闫松鹤喝了一口,说:“何广翰也是费心了。”

饮宴的质量当然要从酒上看,相较之下,什么样的菜色也显得有几分失色,尤其是今日这样的情况。

“说的是,我怕他后面几个月都要心疼了。”宋智嵩含笑说着,颇有些到时候看的意思,一转头,就见何广翰正看过来,似乎听到了他所言似的,他僵着脸笑了一下,回头却是不再说了。

这副模样,惹得闫松鹤暗笑,没说什么,只那眼神儿之中颇让人着恼。

虽是送别宴,却多见欢声。褚钰笑起来,跟着两人喝酒吃菜,最后也不知道吃到几时,竟是真的醉了。

第892章

再清醒的时候已经是夜半, 清风徐徐,竟是不知道什么时候,窗户被吹开了一条缝隙,薄被清寒,揉着额头起来, 精神力好也有缺点, 在这种醉酒的感觉之中总会有更多的不舒服。

一个小丫鬟窝在脚踏上, 趴在床脚处正在熟睡,似乎也觉得冷, 缩着脖子, 看不到面目。

褚钰起身的时候猛然看到一个毛绒绒的后脑勺,不由得笑了,这是哪里来的蠢丫头啊, 这样守夜。

这些好像都是很久之前的事情了吧,很久, 很久。

似曾熟悉的情景让褚钰对这个房间有了几分猜测, 怕是宋智嵩的别院吧,身为宋氏旁支, 宋智嵩的经商头脑还是有的,一边读书一边让下人经商,所获颇丰, 于附近也有那么几个别院, 当做歇脚用。

这样猜想着, 披衣而起, 关好了窗户,没了缝隙漏风,整个屋子好像一下子就有了点儿暖意。

走过几步,绕过一个花鸟屏风,经过小厅的桌椅,拉开门,冷月清辉,微风的夜晚天上连一丝云也没,宽大的衣袍当风飒飒,行走间,似乎都能感觉到被拖曳的风是怎样的重量。

庭院之中烛火少了些,踏着月光走过一条回廊,便看到花园之中明亮的小桌,宋智嵩还在喝酒。

对月独酌,精致的玉壶之中银线闪亮,落入杯中,如溪流汩汩,片刻而止,举杯饮啜,细细品味,似乎能从寒凉之中体味到这一夜的味道。

“独酌何味?”褚钰问着,走上前两步,在小桌一边儿坐了。

待他坐定,便见宋智嵩转过脸来,讶色一晃,说:“往日里没看出来,你的酒量可是不怎么好啊,怪不得总是不跟我们一同宴饮。”

宋智嵩所说的便是他的那个旁支朋友圈儿,这些跟寒门的差距因为一个书院所限,看似不大,但真的在一起,所能聊的却不如想象中多。

“正是呐,可不敢露了怯。”褚钰若有其事地点头,也不必把所有的事情都归结到出身上去,原主或许有那么点儿自怨自艾,想着若是我是世家子弟会怎样怎样,但褚钰却不会有那些想法,世家,门阀,寒门,又能怎样?最后不过都是时间过客,于他,也未必能有多少深刻印象。

宋智嵩笑了笑,并没有推酒杯给他,说:“我看着时间差不多了,城门快要开了,可愿与我去送送徐茂林?”

“好,同去。”

褚钰应下,也没再回那个房间,换了个地方,换了宋智嵩给准备的衣服,比他原先那套自然是要好上一些,材质样式都显出几分世家子弟的根底来。

“鹤兄说的对,你是有些变了,这衣服,以前你是绝不肯换的。”

宋智嵩让人拿衣服过来的时候曾说这是他未上身的新衣,若是以前的原主定会以为跟施舍一样推辞不肯,非要回去折腾一番,换上那还带着酒气的衣裳。

如今么… …褚钰看了看铜镜之中的自己,看着镜中就在自己身后的宋智嵩,说:“这些时日瘦了些,不然也是不肯的。”

言外之意,就是以前的身材不同,因此不肯献丑。

听得这一语,宋智嵩体悟过来,笑了:“我竟不知,你还有这等小心思,往常于美色的不假辞色呢?”

“何曾有过?”褚钰一笑盖过。

得了原主的记忆,他当然知道原主为何对那些示好的旁支贵女们不假辞色,她们当面自然是夸他好的,学业上,原主的确没什么可挑剔的,没天赋就用努力补,所有的闲暇聚会都推了,一门心思学习,最后的结果只是夫子的一句夸奖,剩下的便是这些贵女们的遗憾“可惜不是世家子”。

这一句竟是把多少好都抵了,也愈发让原主那隐藏的自卑之心大盛,听说了她们背地里这样说,就知道人家看不上,又哪里还会去自讨没趣?

为了不让别人有嘲笑自己的机会,就把自己封闭起来,一一种略微冷傲的态度对待所有人,看似曲高和寡的背后,又是多少抬不起头来的对出身的讳言。

这一番心思不说百转也有十几转了,如宋智嵩这等折节下交的都未必清楚全部,又哪里是那些远观的贵女们能够知晓一二的。

同样一件事,哪怕是那句话,原主就只理解了其中不好的意,然后愈发觉得若是自己是世家子能够得到更多,做到更多,名声更甚,越是想,越是难以心理平衡,再有后来的科考失利,一腔愤愤跟好心劝他的宋智嵩吵了一架,回来的路上独自而行,结果被乱军挟裹,随了叛军而往。

为了努力活下去,原主就发挥自己文人的特长,给叛军出谋划策,叛军不过是战败逃亡的乱军将领挟裹流民而成,那最高职位的将军之前不过是校尉之职,见识短浅,听得原主谎称秀才出身,又听他计策成了一两次之后便愈发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