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早安!三国打工人(36)+番外

作者: 蒿里茫茫 阅读记录

好歹这家人之后就有了些常识,再做饭时尽量选下风口,不那么显眼了。

但这仍然引起了有心人的注意。

雒阳城中虽有许多个“大将军”,但除却被十常侍们斩首的那一个外,范夔算是最为名至实归的“大将军”。他手下有几十号健仆,在“金市”亦颇有威名,不仅许多公卿用他家的肉,甚至有传言说,宫中的常侍们也会来他这里买猪。

假以时日,怕不是第二个何进?可惜这一场动乱没给他这样的机会,纵然在雒阳城里有如何的名气,到底也得老老实实地跟着百姓们一起上了路。

他那几辆马车里,柴米是不少的,腌肉也颇带了些许,至于金帛更是装了几乎一车。路途泥泞,马车沉重,几番甚至将要陷入泥中,他也绝不肯将银钱抛洒半分。

只是带得虽多,随行的仆役也多,按照日行十里的速度来看,两月内也到不得长安,儿郎们忍饥挨饿该怎么办呢?

自打雒阳大火那一日开始,这样的想法便渐渐在许多人心中产生了。

雒阳城中的官吏自然需要管理这支长长的队伍,但他们同时也是迁徙的一员,也要照顾自家老小,也要操心粮米干柴;

西凉骑兵也会负责管理这些百姓西迁,但他们更多地是四处巡逻,射杀每一个企图返回雒阳,为关东联军添砖加瓦的人;

街坊邻居间原本应当推举德高望重的老人出来主事,但这样的劫难之下,莫说有些老人为了不拖累儿女,不曾离开家园,便是跟着家人一同出门的,渐渐也开始有心无力起来。

当秩序的光辉照耀不到漫漫长安路上满脸疲惫的百姓时,盗匪便渐渐产生了。

那些原本在城中活动的无赖地痞开始寻觅起了他们的目标,先是那些没有宗族庇护,家中又没有男人的孤儿寡母,一袋米也好,一捆柴也好,若是抢到两只鸡,那也是一桩美事。

但最莽撞的无赖地痞也不会跑来招惹东三道这十几户人家,尽管这其中也有孤寡,而且十分好下手。

他们都听说过那个杀猪匠的名声。

那人看起来不过是个十七八岁的瘦弱少年,貌不惊人,声音也哑得紧,就快要说不出话,怎么看,都不过是个城墙根儿下讨饭的乞儿模样。

……天知道他如何有那样的力气?又如何有那样的本事?

十常侍之乱那一夜,被那个杀猪匠所杀的,亦是城中隐隐有名的盗匪,出刀见血,杀人亦不眨眼的亡命徒,竟那样悄无声息地为他所杀?

……好似杀的不是几名经历过无数阵仗的老兵,而是案板上的猪猡!

这样的消息传出来时,盗匪们还有些半信半疑,一个黄口小儿,如何能以一敌四?

他走路不吭声,吃饭不吭声,晚上睡觉甚至没有鼾声!

只是见了他拉弓射箭的本事之后,群盗们再无怀疑。

……这样的神箭手竟然藏在市井间!

心中虽有不甘,却也不敢对东三道这群鳏寡孤独、老弱病残随意下手,只好暂时寻觅其他更适合敲打的百姓来压榨。

盗匪们自然是不敢随意下手的,范夔却不同。

他可不是什么流寇无赖,他是雒阳城中赫赫有名的“大将军”,羊四尚在时,他或许会看羊四的薄面,放过这条街,但现在大家既然各凭本事吃饭,羊四又已经不在,这十几户人家凭什么还不知情识趣一点,打开包袱,上缴些柴米油盐,给他的儿郎们填填肚子呢?

他可知道羊家虽已破败,家资仍有余饶,若是能得了来,至少够这几十人半月吃用!

这样的想法原本是不讲道理的,但在这样一条逃难的路上,大家各凭本事,本来也讲不出多少道理。

这个四十岁上下的汉子在一处坟茔后反复踱步,远远地望着那一片炊烟阵阵之间,埋头吃饭的瘦弱身影。

他看得那样仔细,怎么看也看不出特异之处,甚至看得将要冷笑起来了。

难道这群蠢人真以为那个貌不惊人的黄口小儿,只凭一手箭术就能护得他们周全吗?

第26章

长河一般的队伍仍在缓慢前行,其中渐渐开始有掉队的人了。

粮食不够的,柴火不够的,在路上喝了几口未曾煮沸的河水,腹泻不止的,淋了两次雨便开始感冒发烧的,慢慢便会落到队伍的后面去。

百万人的迁徙对于沿途是个灾难,越往后,资源就越少。

普通百姓便是在家中生病,也总是熬一熬、忍一忍就过去,何况是在路上,又哪里能寻到大夫来照看他们?那些掉队的人前景……一望可知。

队伍天明即出发,下午便扎营,有帐篷的人可以打开帐篷,进去睡一个好觉。没有帐篷的人便在林间寻觅一处遮风避雨的地方,稍作安慰。

当然,百姓们家中是不会备着帐篷这种东西的,还是巧手的妇人们自己一针一线,用油布缝补出的。这东西晴天犹还好,雨天可是金贵极了,粮食全靠它才得以避免受潮发霉,因此若说这支队伍里,什么东西比粮食还要金贵,大概就是帐篷了。

眉娘有一个小小的帐篷,平时用来兜着粮食,装在推车上,到了晚上便将它打开,让阿谦睡进去。

若是晴天,她自己也可以进帐篷里挤一挤。若是雨天,她是宁可自己挨着雨淋,也得将那袋粮食塞进去的。

陆郎君就比她惨多了,白天要推车,晚上也从没见他舒服地休息过。

雨天时他会寻棵树爬上去避一避,若是晴天,他便会背上长弓,拎起箭袋去四处寻觅猎物。

可是那些打来的猎物,他亦从来不曾私藏,而是常将它们分给街坊邻居之中,年老病弱之人。

为了妇人家的安危着想,他甚至从来不要她进林间拾柴,每天拾柴生火的担子也一并承担起来。

邻里们常会窃窃私语,这样性情高洁的人,为何不曾寻求出仕之道,而甘愿留在市井之中呢?

难道是世道当真如此黑暗,连陆郎君这样温和善良的人亦不得施展其材吗?

被邻居们赞为温和善良性情高洁的咸鱼正在思考一件不太复杂,但半点也不善良,也不温和,而且也不太干净的事。

每日队伍停下,百姓们纷纷进入林间拾柴时,她也会跟着一起去。

作为一个野外生存王者,但凡有树,她就不必担心柴火的问题,因而她进林子,主要还是寻寻觅觅,找点猎物来打。

这片林子原本也是渑池某个豪族的产业,但是在西凉兵的目光下,自雒阳至潼关的所有豪族都知情识趣地闭上嘴,任由平民们四处寻找野菜嫩芽,干柴枯草。

她走了挺远,路上又打了两只斑鸠,天色已经略暗了下去,她应当回返营地,但她还在继续四处转转,终于找到了一片草长而人稀的林子。

这里一定是有兔子洞的,很适合做个陷阱,等到明晨太阳升起时,她可以过来看看,若是能套到两只肥兔子,岂不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