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三国打工人(410)+番外
因此在大战结束之后的几天里,兵士们是挺开心的——尤其是陆悬鱼这边的士兵,听到她的伤势已经稳定,逐渐好转起来之后,就更开心了。
但这种欢欣鼓舞的气氛并没有维持几天,因为关羽和太史慈都各自下令,要士兵们准备继续向北进军。
他们刚刚打扫完战场,埋葬掉同袍的尸体,他们身上的血迹还没有擦干,思绪还没有从那场惨烈的战争中走出来,就要忙碌地奔赴下一场战争了。
钱这东西,赚来自然是为了能更好的生活。
但如果下一场,下下场的战争的都是这种酷烈程度,那他们到底有没有命享受到那些胜利果实呢?
考虑到这一点,士兵们就会想要开始花钱,尽情发泄。
……但是淮南战场已经打烂了,寿春城内几乎也没有什么娱乐项目,他们想要发泄苦闷,想要寻求一点慰藉,又能去哪里寻找呢?
当她走出帐篷时,陆悬鱼看到的就是这样一个奇奇怪怪的兵营。
那些士兵躺在旗杆下,一面晒太阳,一面喝着酒,打着嗝儿,他们的衣服敞开着,露出了有疤或者没有疤的肚皮,两条腿随意地搭在什么地方——比如说同袍的身上,旗杆的基座上,或者是已经破损废弃的长牌上。
……她看了很久,手指有点颤抖地点着这些醉醺醺的家伙,最后还是决定先不抓他们。
她受伤时,步兵的指挥权自动移交给太史慈,所以她得抓太史慈过来问话。
被她抓过来的太史慈看起来有点慌乱。
似乎还无意识地摸了摸自己下巴上新长出来的胡茬。
“辞玉已经大好了!”太史慈最后还是用有点夸张的语调说道,“我以为你得休养很久!”
“我已经休息很久了,我都躺了两天了,”她说,“但是子义,你就是这么领我的兵的吗?”
太史慈回头看了看那些人,又看了看她。
“兵士们得歇一歇。”
“可我们得去淮阴,片刻也不能耽搁,我以为前军已经出发了。”
这位身材高挑的青年将军微微皱眉,上前了一步,“攻破曹仁营寨用了辞玉三天时间——不眠不休。”
她有点不明白他想说点什么,点点头,“是啊。”
“你……”他斟酌道,“不疲累吗?”
她愣了一会儿。
“我有家人,”她说,“她们在等我回去。”
陆白这一整天都有点心神不宁,她因此错过了晨练,并且在接下来安排换岗等琐事时几乎完全发呆,听任身边几个副手随意去处置。
袁谭的军队已经慢慢向平原集结,并且调遣了人手去修缮去岁曾被火烧过的厌次城,这是再明显不过的战争信号,而陆白自从得到消息后就开始了备战,从未像今天这样懈怠过。
她的状态实在太奇怪了,自然就被健妇营的女兵看了出来。
“女郎身体无恙否?”
“我无事,只是……”陆白犹豫了一会儿,“我自然是无事的。”
那个妇人仔细揣度了她的神情,似乎又想了一想,“女郎可是为什么事心神不宁?”
她只是做了个梦,她怎么会为了一个梦而心神不宁呢?
陆白这样心绪纷乱,最终还是不自觉说出了口,“我只是做了一个梦……”
那妇人恍然大悟,“女郎可是想求方术高明之人来解梦?”
陆白的神色一凛,“我从来是不信什么方术的!”
妇人低眉敛目,口中告罪,连忙便要退下。
但在她即将退出陆白的屋子时,女郎又叫住了她。
“你……”她犹豫地说道,“可识得什么善解噩梦之人?”
在剧城外三十里外,一个靠近沼泽的小村庄里,的确有这样一个老妇人。
据说她年轻是曾是烧炭人的妻子,因为丈夫在沼泽地里失踪,她进去寻找丈夫的踪迹,但后来丈夫没找到,她却得了神通,不久后被一位在青州极有身份与名望的巫师收为了弟子,离开了北海。在数十年间,她生活得风光极了,现下回到故乡隐居,实在是不愿意他人来打扰的。
但乡邻们知道有这样一位神异的妇人隐居于此,自然恭恭敬敬,有事也会去寻她指点,名声便慢慢传进了剧城。
当陆白走近这个老妇人所居住的茅草房时,屋子里正飘出一股冰冷苦涩的香气,那香气她很久没有闻过,所以愣了一下才缓缓地走上前去,敲了敲门。
草屋看起来并不起眼,但内里却还整洁,地上铺着香蒲草席,墙上挂着绣了各种晦涩图案的细布,角落里一只铜制香炉已经破旧得不成样子。
她这样打量这屋子的时候,坐在屋中的老妇人便慈祥地笑了起来。
“茅屋破旧,不足以迎贵客。”
“我不是什么贵客,”陆白忙说道,“我只是听说法师擅解梦,因此来求教的。”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老妇人一面迎她坐下,一面为她倒了一杯水,“女郎之梦若是与自己有关,可以不必问了。”
陆白看了看那个陶杯,又看了看这个面色平淡的老妇人,“为何说若是我只梦到自己,便可以不问呢?”
“女郎的命数是极贵重的,”老妇人说道,“因此不必解。”
陆白愣了一会儿,“那若是我梦到了至亲之人呢?”
老妇人看了她一眼。
“若是梦到女郎的亲人,那也是不必解的。”
“为何?”
“女郎命数虽贵重,却缺亲缘,”老妇人道,“与父母亲眷是极不该在一起的,否则必有祸殃。”
陆白的眼睛一瞬间睁大了。
若只说命数贵重,她根本不放在心中,只当做方士随口讲的吉利话,但说她没有亲缘却是立刻戳中了她的心病!
她自出生时便丧父,几岁时又丧母,从小是被大父养大,至十几岁时,全族尽墨!
这一路颠沛流离时,她偶尔想一想过去的时光,再想一想眼下,也会觉得自己似乎没有亲缘。但能被阿姊收留,相伴至此,上天已经待她不薄……难道她也会克了她的阿姊吗?!
难道阿姊在淮南的确战败……甚至性命堪忧?!
她心神已经乱了,几乎就要听一听老妇人接下来想讲些什么时,还是硬着头皮胡乱辩解了一句。
“我这样的人,哪有什么贵重的命数。”
“女郎莫回头看,”老妇人笑道,“你回头看时,只会因寒微出身而轻薄了自己,你却不知,你有这样的好相貌,还有这样的好命数,不久自然有一门你意想不到的好亲事上门。”
那些关于董氏全族支离破碎的回忆,以及对她自己和阿姊命运不确定的担忧,都在这一瞬间被清澈冰冷的山泉水洗涤干净了。
她的阿姊出身寒微,曾在雒阳杀过猪,在长安做过杂役,又在平原城当过更夫,是十足的黔首出身,这一点也不错。
——但她是董卓的孙女。
尽管无人知晓,但如果这个老妇人真有什么高明的方术,能够窥探到她的过去,就该知道“渭阳君董白”与“寒微出身”是不挨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