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早安!三国打工人(469)+番外

作者: 蒿里茫茫 阅读记录

关羽的神情里没有一丝一毫的释然,“你知道降,为何却不许那些百姓降?!”

这是一个让于禁无法回答的问题。

因为答案不是他杀降,他的确杀降,但这一次不是!真的不是!

“他们……”于禁的声音变得连自己也听不清,“他们不降。”

那些握着犁耙的,那些赶着牛车的,那些文质彬彬,手无缚鸡之力的,在这支冷酷而骁勇的兖州军面前,滑稽得让人几乎笑出眼泪的人,他们没有降啊。

在百里外的马陵山下,战场还没有打扫完,因而有人飞驰而来时,是结结实实吓了士兵一跳的。

当士兵们将那个骑士架进帐篷时,陆悬鱼大吃了一惊。

“你是怎么来的?!”她不受控地嚷了起来,“你怎么这么狼狈!”

骑士满头的泥,满身的血,满脸的汗,他无暇回答她的话,手止不住地哆嗦着,指着自己的胸口。

有亲兵连忙从他的细甲内取出了一封帛书。

“孟卓公有急信给将军,不能耽搁。”这人吃力地说道。

……急信是急信,但是送得慢了一点。

信上说,西凉董承联合张绣,起兵征伐兖州,现下就快要围上鄄城了;

信上还说,张邈已经去寻了臧霸,说以厉害,这就发兵去北海,解青州之围了;

信上最后说,请她千万不要急着同曹操决战,因为曹操比她还急,她蹲在下邳城外,不管怎么说曹操是不敢攻城的,那曹操再耗下去,家肯定就没了,因此最后曹操就只有两条路,要么不惜一切代价强攻她的大营,要么丢盔卸甲卷旗而逃。

她看看信,又看看这个信使。

这信但凡早送来一天……该多好呢?

天黑了,士兵们点起火把,在寻寻觅觅,有人在找同伙的兄弟,有人在找自己辖下的士兵,有人在找自己这伍这什或是这一队的军官。

他们持着火把,仔仔细细地从战场的一端,翻找到另一端,在这片已经完全漆黑的战场上,一脚深,一脚浅地寻找着啊。

“王五!王五!”

“赵罴!赵罴!”

“队率!队率!”

“阿兄!阿兄啊——!”

一旁的徐庶倒了一杯水,请这个信使喝下去。

“辛苦你了。”她这样说了一句。

信使目光炯炯地紧盯着她,咬着牙齿问道:

“将军可知,孟卓公前后遣五十余人为将军送此急信?”

她大吃一惊:“我不知。”

“孟卓公七日前得了消息,便立刻遣人送信,均为曹贼所拦,他在出小沛的几条路上派了许多斥候往返巡逻,一见有异,立刻射杀,这七日间,已经折了五十多名信使!”

“那……那你,你真的辛苦了,没想到孟卓公有你这样的,这样的部下……”她感觉自己有些不太会说话了,连忙加了一句,“你是如何逃出包围圈,将信送到的呢?”

“我并非张公之臣,”信使说道,“张公曾有恩与我兄,今见张公愁眉不展,我兄弟五人又擅骑射,因而毛遂自荐。”

哦,兄弟五人,一起出发的,既擅骑射,彼此又有照应,怪不得能够冲破曹老板的包围圈,厉害!

她点点头,然后那颗因为作战而变得混沌的头颅一瞬间清醒过来。

她张了张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她想到了很多话,但每一句都无法表达她此时的心绪。

这人根本看不出长相,整个人就像是被鲜血和泥泞裹了一层似的,站在帐篷里,簌簌地就往地上掉带血的泥渣。

就像一座碑一样。

像一座刻了他的名姓,刻了他兄弟们的名姓,刻了那五十多个信使的名姓,刻了很多很多她从来不认得,以后也不会知道名姓的一座碑。

因此她起身走到碑前,郑重而肃然地,向着这座碑行了一个大礼。

那座碑沉默地注视着她,用那双蓄满泪水的眼睛。

第290章

剧城下了第一场雪。

雪是入夜下的,自空中飘飘洒洒,轻柔地落在了被人反复践踏过的枯草上,第一片、第二片刚刚贴近地面,就被大地最后一点热气所融化,化为晶莹的泪珠,滑落进泥土里。

待得清早士兵们起床时,掀开帘帐,看到的便是这样一片晶莹而洁白的世界。

但这些粗人无心欣赏,后半夜的寒风已经令他们很不想下榻,现下扑面而来的冷意更令他们打起了哆嗦。

这样的天气,不必说枯枝也好,枯草也好,都被打湿了,可是天气这么冷,他们加倍需要弄点木柴回来了。

毕竟火炉在这样的天气里,不仅代表了温暖,还代表了清洁的水,干燥的衣物,以及不容易生锈的武器。

于是一部分士兵便叽里咕噜地发出了一阵阵的牢骚,一边发牢骚,一边踩着冰冷潮湿的地面,匆匆走出营寨,四处寻些枯枝回来。

另一部分士兵在支锅造饭,还有一部分士兵则匆匆忙忙地爬上了云梯车,按照郭先生的吩咐,将这些入夜前检查过的攻城器械再仔细照看一遍。

但郭图没有这样的心思,他匆匆忙忙地走向了中军帐。

袁谭昨夜饮了些酒,还未起身。

片刻之后,两名美貌的婢女小心地进了后帐,很快后帐中传来了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

“先生清早前来,”袁谭的脸上带着遮掩不住的困倦,“必有要事。”

“大公子,两日前,陆廉于马陵山下大破曹操,徐州之危解矣!大公子知否!”

袁谭脸上的困倦一瞬间消失了,他招招手,婢女立刻为他递上了一杯热蜜水。

待喝过半杯蜜水之后,这位青年统帅的思绪已经静了下来。

“如何破的?”

“听闻是以全军为饵,诱曹操入彀,曹操征战多年,原本也是极警觉之人……”

他不作声地听完之后,若有所思,“这么说陆廉自己也损失颇重。”

郭图一瞬间便变了脸色。

“大公子,不可心存侥幸啊。”

“我以逸待劳,等她来便是,如何称得上侥幸?”袁谭疑惑道,“曹公兵力三万有余,陆廉纵胜他,必定也是大伤元气,刘备被困孤城月余,如何能为其后援?这般疲敝至极的兵马,我为何要惧她?”

郭图的眉头皱得更深了。

这位大公子已经听出他的画外音,知道这位老师想劝他写信向父亲借兵。

但这事儿有点麻烦。

它并不麻烦在说服袁绍向南扩张这件事上,实际上,现在袁绍已经掌握了青州以北的全部土地,他早晚是要向南扩张的,大公子这一役,不过是为其马前卒耳,就算是急切攻不下剧城,报与父亲,请求增兵,也是合情合理之事。

但观大公子神色,郭图心中便了然,袁谭的心病是越来越深了。

他嫉恨他的幼弟,无时无刻不想将他踩在脚下,想要令父亲知道,他才是独一无二的继承人,因此这位袁氏的大公子生出了极其自傲与极其自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