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早安!三国打工人(513)+番外

作者: 蒿里茫茫 阅读记录

她看了看县令,县令一脸的诚恳。

她又看了看那些围观分家的豪强,每一个都是黑眼圈,每一个都一脸诚恳。

……这丝滑的服务态度是不是太梦幻了啊?!

她一句重话都没有,这一群人就乖乖交钱交粮交隐田隐户了?!

……当然,匿田准确来说是犯罪,但即使是她也不能真将这一群人全都抓大牢里去,尤其人家现在不等你查就乖乖过来自首了,更得宽大处理。

她脸上的惊叹溢于言表,但站在她身边的这位县令一点也没露出得意的神情。

完全是正直、端肃、光明磊落、并富有使命感的态度。

身后的豪强们也是如此。

“辛苦诸位了,”她干巴巴地说道,“你们既要安置流民,又要补税,是不是很累啊?我再派些健妇营的女吏过来怎么样?”

豪强们的头忽然动了一下。

尽管他们总体看起来还是很大义凛然,但细看总觉得每一张脸都有点变颜变色。

陆将军今日回城之后,就将城中这些与她相熟之人都请了去。

……诸葛玄就觉得很奇妙。

……二郎不仅猜到这一点,并且为他准备了一堆度田相关的策论,甚至还稍微地指点了一下他今天去郡守府该穿什么衣服。

……他穿什么衣服?什么衣服有区别吗?

比如说灰蓝直裾,配一件云纹氅衣,再选一条锦蔽膝……

诸葛玄是个性格十分温和的人,因此尽管心里狐疑得紧,还是任由二郎替他出了一堆主意。

……换了这身着意打扮过的衣冠后,他一点也没感觉到有什么不同。

孔融看他还是一贯的亲热,田豫也十分和善,就只有平时少言寡语的陈长文突然多看了他几眼。

……至于陆将军,陆将军从来不在乎别人穿什么,她连自己穿什么都不在乎。

大家凑在一起,听陆将军讲起这两天发生的事。

“我心中有一个计较,”讲完之后,她如此说道,“既然平邑能这样痛快地交出隐田隐户,其他县为什么不能呢?”

孔融忽然努努嘴。

“……使君?”

“当初孔北海为管亥所困时,”太史慈小声嘀咕道,“我先去了平邑的。”

太守被围在城中,性命危在旦夕时,周围这些县令们一个个都作壁上观,让太史慈不得不从剧城一路奔袭到平原去请救兵。

能说平邑听话吗?显然不能啊!

这根本已经不听郡守的命令了,虽然名义上还是汉官,但实际上离自治也差不多了。

……但同样还是这一群人,硬是在她一句重话都没说的情况下,不仅拆了县丞的家,还乖乖交钱交粮交隐田隐户,这种感觉就特别的微妙。

她的官位比不过孔融,但在青州豪族眼中,她的威慑力远远超过了那位青州名义上的统治者。

士兵的白骨,家乡亲人的血泪,还有她这一路上所忍受的疼痛与苦楚,都化为了此时再真切不过的权势。

提到隐户隐田之事,太史慈和张辽这两位武将没什么好说的,这题目超纲了。陈群和田豫想到什么,就说几句什么,很给她启发,但也并不系统,毕竟这事属于她新发现的,大家并没有什么准备,陈群额外还表示,具体情况他还得查一查历年各地送来的简牍,再去各县看一看,实际估测一下才行。

孔融对度田不是很热衷——考虑这群县令和豪强给他留下了一点心理阴影,陆悬鱼也能理解。

但是诸葛叔叔今天真就特别的出彩,先是聊了聊本地官员给本地世家度田,容易出现的“多不平均,或优饶豪右,侵刻羸弱”问题,再聊一聊如果要查隐田,必须小心从事。

他甚至给出了非常实际的建议,“将军若真欲严查此事,须同刘使君分说清楚,一防奸人从中作害,二则可宽柔相济……”

他讲出这些话来,几乎是不假思索的,似乎这些民生之事都在他胸中,她现在才想起来问他,简直是令明珠蒙尘,尤其是厉害分析也清晰明白,她做这些事有可能会遇到的麻烦与解决预案,诸葛玄也都一一讲清楚了。

这位平时看起来很温和无害,比孔融勤快些,但热爱经籍文章胜过公务的诸葛太守令她大为改观!

“先生才学我今日算是见识到了!”

诸葛玄立刻低眉敛目地推辞,“将军的夸奖,实在是过了。”

“我觉得可以就这么办!”她直起身,正准备把这项工作细化一下时,余光忽然看到了陈群。

……他今天的状态有点怪异,看着也在散发冷气。

……但不是对她,是对诸葛玄。

第315章

查隐田隐户是一项听起来很合情合理合法,实施起来近乎于打土豪分田地的行政措施,因此绝对不能草率。

在她有了这个想法之后,剧城除了孔融之外的官吏们从上到下都动员起来了,在短暂的几天过去后,陆悬鱼就发现脚步匆匆忙忙的文吏们几乎人人都挂了黑眼圈,甚至连她麾下的武将和功曹也挂起了黑眼圈。

……就张辽一个例外。

太史慈的黑眼圈主要是募兵导致的。

大部分士兵入城居住,享受土屋带来的温暖,少部分士兵留在城外。民夫们在坚硬冰冷的土地上搭起了一座座帐篷,并且环绕着帐篷修起了栅栏。

这是一桩很辛苦的差事,但和酬劳比起来又显得不那么辛苦了,因此修军营的活计颇为抢手。

但更令人艳羡的是被招募进军营,成为一名士兵。

这意味着不仅自己从此吃喝不愁,而且还有丰厚的犒赏,即使战死也有一笔抚恤金,不管在哪里作战,那些军功换来的赏赐都会被谨慎地记下来,等回到家乡时,全家老小都可以靠着这个男人过上富足的生活。

他们是听说过的,那些跟随陆将军征战日久的老兵,都攒下了一份份身家!他们嫁女时给的妆奁不可谓不丰厚!谁家要是能娶到一个老革的女儿,有了这样一个岳丈,从此可就再不必担心挨饿了!只为这个,哪怕是冒着被岳丈打个鼻青脸肿的风险也值得!

那些老兵娶妇的事就更不必提了!有了这样身家,什么样的媳妇娶不到呢?

……至于陆将军带走了多少人,回来又有多少人,被流民选择性地遗忘了。

这是乱世,天又这么冷,流落在路上的人有一百种死法,要是能进军营,舒舒服服地吃饱穿暖拿犒赏,死又有什么了不起?

再说死的也未必是他!

因此自从城门外贴了告示,军营前就立刻排起了长龙,一望无际,吓煞人去。

尽管太史慈不曾听闻陆悬鱼在博泉第一次募兵时遇到的各种奇葩事,但这支流民队伍里,能招募入伍的也是十不存一。

于是太史慈就自然而然的黑眼圈了。

当陆悬鱼在军营里溜达一圈,路过了太史慈的募兵现场时,正看见这一幕。

已经入伍的士兵被小吏们一项项地记录在册,入何营何伍,籍贯在何郡何县,年貌如何,身高如何,身上有什么能认出来的胎记伤疤,有多大力气,能开几斗弓?岁数大些的壮汉分去当长牌兵,岁数小些的少年当藤牌兵,不管年纪大小,基本没有生得俊俏的,清一色傻大黑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