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日,赵云安照旧带着常顺和马贵视察,见稻田丰收心底也高兴。
百姓们被晒得满头大汗,脸上却依旧是兴奋的笑脸。
丛白从地里起来,禀告道:“大人,按照这个进度,最多再过五日,这边的稻田就全部收割完毕了。”
赵云安点了点头,又道:“你看着一些,今年夏季干旱,秋天到现在也一直少雨,就怕到了收割的季节下大雨。”
到时候一场暴雨下来,稻子直接坏在了地里,就像是他院试那一年的云州。
丛白应下:“属下已经再三催促各地的里正和村长,言明按照收割的快慢,到时候府衙会另有奖赏,他们一个个都顾着劲儿想拿第一。”
这也是赵云安定下的计策。
毕竟提前一些时间收割,会影响到最后的收成。
赵云安集合漳州府会看气象的老人,按照推测都觉得越是往后,下暴雨的概率越大。
为了避免颗粒无收,赵云安才会力排众议,用各种办法鼓励百姓们提前收割。
如此,他也是担着很大的风险,若是到时候不下雨,少不得要被百姓们埋怨,指不定还得吃一顿排头。
赵云安笑了一声,又叹气道:“本官又盼着他们对,又盼着他们错。”
丛白看了他一眼,笑道:“大人一心为民,百姓们都知道的。”
若非赵云安官声极好,百姓们从心底信他服他,又怎么会听从命令,提前收割呢?
赵云安拍了拍这下属,因为在外的时候更多,丛白已经晒得快成焦炭了。
“最近你也累了,等事情了结,本官重重有赏。”
丛白笑起来,露出一口大白牙:“能为百姓办点事,属下心底高兴,回家饭都多吃两碗。”
这话逗得赵云安哈哈大笑,暗道每天干活多了,累了,回家可不得多吃两碗饭。
他挺直腰杆站在稻田旁,瞧着一轮轮稻田被收割,心底也安心不少。
想了想,又问:“青州的白知府可有回信了?”
马贵低声道:“白知府那边回了信,说他自有主张,还说——大人年幼,不必杞人忧天。”
常顺脸上满是气愤:“大人好心好意提醒,他不听就罢了,居然还回信嘲讽。”
赵云安倒是并不生气。
这两年青州的秋收也不好,今年也是如此,若是提前收割又要折损一部分,白知府自然是不肯的。
“幸亏周团练听得人劝。”
青州营也有屯田,赵云安一封信过去,那边立刻有了动作。
这也是白知府看不惯赵云安的原因之一,觉得青州营吃了漳州府的饭,如今已经对赵云安言听计从。
赵云安不只是往青州送信,其余地方也有,但显然听的人多,信的人少。
赵云升也收到了七弟的信件,他打开一看,笑话道:“七弟就是年纪小,听风就是雨的,这要是提前收割得耽误多少收成。”
“再说了,就算是漳州下雨,我衢州也不一定会下。”
倒是他手底下的知事提醒道:“大人,那位赵大人会不会从京城得到了什么消息?”
“他能从京城得到什么消息,大哥若是来信,难道只告诉他,不告诉我?”
赵云升不以为然。
知事却说:“可属下听说,那位赵大人与钦天监也特别熟,那紫金莲茶就是钦天监算出来,然后告诉他的。”
赵云升听了也是一愣:“还有这事儿,我怎么不知道?”
知事为难笑道:“属下也是道听途说的。”
“不够大人与他是亲兄弟,想必定能知道一二。”
赵云升刚想说你们放屁,但转念一想,倒也不是不可能。
他这七弟玄乎的很,早年皇帝还想认他当亲儿子,认了个地藏菩萨当干爹。
听说七弟与宫中那位大太监马原关系也很好,钦天监的监正是谁来着?
赵云升最擅长脑补,自己琢磨着又觉得有可能了。
他拿着信件又看了一遍,终于咬牙道:“那就听他一次,派人催百姓们先开始收割,若是到时候不下雨,我可不管是不是亲兄弟,非得狠狠骂他一顿不可。”
知事一听,麻溜的去办事了。
殊不知赵云安与钦天监不可说的一二事,压根就是谣传。
漳州府里,赵云安难得来酒楼一次。
他这段时间太忙,依旧很长时间没能陪着金氏和赵妤出门转转,打算买点新鲜的点心回去哄哄。
哪知道刚进门,就听见说书先生一拍板子。
“且说咱们这赵大人,出生在盂兰盆节,出生那一日百花盛开……”
赵云安顿时一口凉茶喷出来,拧起眉头来,啥玩意?
第114章 天灾人祸
赵云安眯起眼睛,转头问常顺:“顺儿,他口中那个百花盛开中出生,被菩萨眷顾,被圣人厚爱,钦天监监正亲笔批命说贵不可言的,是谁?”
“大人,是您。”
赵云安拍了一下脑门:“居然是我,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哪家活神仙。”
“大人,需要我下去把人赶走吗?”常顺立刻问道。
赵云安往下瞥了一眼,那说书先生说得唾沫横飞,周围的人听的如痴如醉,简直像是传教的画面。
但想起此次提前秋收的顺利,估计也少不了说书先生们的努力,此事有利有弊。
赵云安叹了口气:“罢了,堵不如疏。”
他赶走了这一个,难不成还能让所有人闭嘴不成。
说书先生已经开始介绍小玉璋上的长生碑:“此碑乃是百姓感恩,为赵大人所建,建成那日,又有七彩虹光降世。”
“只要诚心诚意,双手高举红绸,从小玉璋山下就开始磕头,将红绸挂在长生碑上,祈求就能偿愿。”
赵云安惊讶道:“还有这事儿?”
马贵解释道:“大人,是那一日正值盛夏,长生碑运到山头上后,忽然下了一阵小雨,雨后天晴,于是便有了虹桥。”
“原来是这么回事儿。”
赵云安点头,怪不得他不知道,夏日彩虹太常见了,自然不会有人特意汇报上来。
“那红绸缎又是怎么来的?”
“自从老夫人与二小姐挂上了红色的锦囊,不知道从哪儿来的消息,说挂红色的布头比烧香还好,百姓们如今都改挂布头了。”
赵云安挑眉:“这倒是一件好事,不用怕山头被点着了。”
很快,赵云安定的点心就做好了,装在食盒里头,掌柜的亲自送了上来。
赵云安没打扰到楼下的人,提着篮子从楼梯绕下去就离开了。
上了马车,赵云安依旧能听见里头说书先生慷慨激昂的声音:“没想到我又利用了一次神佛。”
“大人这话不对,这是民间传言,与大人无关。”马贵笑道。
赵云安挑了挑眉,笑而不语。
他以前喜欢骑马,少有出门坐车的时候,可现在总怕引人注目,为了方便反倒是坐车更多了一些。
赵云安心底明白,若不是他这个父母官纵容,这些传言便不成器,不过是他需要借助神佛的力量,所以才导致如今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