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反派(441)
“小哥救了一县的百姓,立了大功,我一定向县令大人为你请功。”
“余掌柜不必客气,只要能帮到忙,功不功的无所谓。”荣楚说。
八月初,夏末秋初,正是凉爽的季节,可是不知为何邻县青桐县却突然爆发了瘟疫,整个县城的百姓都被传染了,一时间青桐县药材紧缺,各县纷纷支援,只是旁的药材都还勉强够用,唯独一味主药马蓝根没了。
各县的山头上也都被挖采一空,不管是药铺还是采药的人都弄不到这味药,原本已经不再采药改为打猎的荣楚得知消息,赶紧又背起背蒌上了山,在文明4056的帮助下采到了药材。
马蓝根是当地的方言,其实就是现代的板蓝根,有抗病毒的功效,青桐县的瘟疫其实就是由呼吸道传播的病毒感染,所以必须要用到板蓝根来抗病毒治疗。
荣楚采这些药来其实也并不是单纯的为了赚钱或者立功,在这个医疗条件如此落后的年代,发生了呼吸道传染病,其传播速度一定很快,东州县与青桐县相邻,如果不尽快控制病情很有可能蔓延过来,唇亡齿寒,会危害到自己身上。
他便也罢了,年轻壮年,但家中有四个孩子一个孕妇,一旦感染后果不可预料。
所谓帮人就是帮已,所以于情于理荣楚都不会坐视不管。
还有一个月左右杨小梅就要临盆了,他要确保母子平安。
“这是六两六钱银子,荣小哥你拿好。”余掌柜称完了药材将银子递过去。
荣楚接过,“谢谢余掌柜。”
板蓝根平日里的价格是不贵的,但现在成了稀缺的救命药,价格爆涨,荣楚竟有种自己在发国难财的感觉。
不过价格不是他定的,他也是按市价卖,并没有因此坐地起价,再说了,他也是穷人,得养活一家老小,这笔钱他不得不拿。
“不客气,这只是药材的价格,后面定还有重赏,小哥等着吧。”
从药铺出来荣楚没有多留,现在青桐县并没有封闭式管理,不少人还在出入,县城已经不安全了,他不能把病毒带回家连累了妻儿。
“老三,回不?”
牛车停到了通往小河村的路口,上面已经坐了五六个小河村的村民,他们都是坐荣楚的牛车出来赶集的,平时定然没有这么早回,但最近瘟疫的事闹得人心惶惶,他们也不敢在镇上多待,急着回家。
荣楚说:“回。”
坐上牛车,荣楚挥动鞭子赶着牛车离开镇上。
“老三,你去药铺可有听说隔壁县瘟疫的事?”
“是啊,听说很严重,不会传到我们这边来吧?”
“我一个表亲就是青桐县的,听说一家子都病倒了,高热、呕吐、全身疼痛,可难受了。”
“你近日去过青桐县?”
“没有,我哪敢去,我是听人说的。”
众人这才微放了心。
荣楚说:“这次青桐县的瘟疫确实很严重,近来大家还是少去人多的地方,特别是家里有老人孩子的一定要注意,一但有症状立即就医。”
“老三见识多,我们听他的。”
“对对,不出门了,就在家里待着。”
“要是把病带回家,那就完了。”
“要是把病带回家咱们一个村都完了。”
“岂止一个村,一个镇一个县……”
大家越说越怕,后面的话都不敢说下去了。
荣楚也被他们说得有些心怵,驾车的速度都快了些。
“老三,给。”
“拿着,我回了。”
“你也赶紧回家看看媳妇孩子去吧。”
到了村子,村民将车钱交了,然后各行回了家。
荣楚并没有收他们多少钱,有带东西的一个来回也就两文钱而已,没带东西的一文钱,一次赶集也就赚个十几文左右,就是给村民们行个方便罢了。
南方的天气阴晴不定,这才刚入了秋就秋风瑟瑟,风中有丝丝寒凉了,荣楚回到家,看到家里那两间破旧的茅屋,心中的念头蠢蠢欲动。
“回来了?听说青桐县的瘟疫很严重,你没事吧?”杨小梅听到动静挺着大肚子迎出来,担忧问。
荣楚忙走向前扶住她,安抚说:“我没事,你别担心。”
就算有事他有系统商城,里面有药也不用怕。
回到屋里,荣楚将银子交给杨小梅,一边喝水一边问:“加上这次的咱们家有多少银钱了?”
“整银是一百六十九两,散的还没数。”杨小梅说。
荣楚点点头,“差不多了。”
买牛车后这三个月来家里已经存下一百多两银子,够了。
“差不多什么?”杨小梅问。
荣楚就四下看了一眼。
杨小梅顿时明白了,“你是说盖新屋吗?”
“当然。”
杨小梅欢喜不已,“那、那啥时候开始盖?等我生了再盖吗?”
“我想过了,得在你生之前就把屋子盖好,让你和孩子住新屋。”荣楚说。
杨小梅担忧,“可是老人说孕期不动土,会不会?”
“不会,只要你不要劳累好好休息,不会出任何事。”荣楚才不信迷信,他必须要让杨小梅在新房里舒舒服服的坐月子。
杨小梅听他这样说便安了心,“啥时候动工?”
“我等会儿去罗二哥那看看他得不得空。”
“我得空啊,我闲得跟我家鸭子似的,直发慌。”罗老二听说荣楚要盖屋,立即夸张说。
荣楚知道他一定是怕自己不请他帮忙所以才这样说的,不由得笑道:“那成,到时候就麻烦二哥多多帮忙了。”
“不麻烦,你家盖新屋我去帮忙,到时候媳妇孩子就去你家吃饭,一人干活一家不饿。”罗老二玩笑说。
这话夏种的时候荣楚就说过,现在罗老二还回来了,荣楚大笑,“别说干活的时候去我家吃,就是不干活也可以去吃。”
“不怕我们吃穷你?”罗老二问。
荣楚摆摆手,“不怕,现在我家情况不比以前,你们一家子可轻易吃不穷。”
“财大气粗啊,果然有钱了就是不一样。”罗老二拍拍他的肩膀,大笑起来。
说干就干,荣楚亲自花了图纸,又请镇上的算命先生算出吉时就开工了。
开工这天不止罗老二,村里各家各户都出了一个壮劳力来帮忙。
在原主这有个习俗,哪家有大事全村都会出动,当然,这得是人缘好的人家才行,要是像原主在时那般定是没有人愿意来帮忙的。
荣楚修复了和村民的关系,所以大家才会主动前来帮忙。
新屋就盖在旧屋旁边,原主家虽然只有两间茅屋,但旁边的地都是他家的,留下了厨房和卧房外其它的都拆了。
荣楚早就规整过,有一百多平米,足够他们一家子住了。
荣楚打算先盖一个小四合院,等以后赚钱多了再盖大的或者去镇上买房都行。
毕竟孩子还小,手上的钱也不多,能遮挡风雨住得舒服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