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全京城都在逼我们成婚(143)

回临安也行,这时候的临安,怎么也比襄州安全。

裴安却道,“路上错过,我已让人快马沿路追上,过几日应该能到。”

顾震愣了一下,突然叹声道,“你也不该来,走都走了,回来作甚?我顾家死在战场上,此生无憾,可万万不能便宜了昏君,此战一起,还不知道他赵涛会生什么心思,你裴家还在临安......”

裴安轻轻捏了一下拳,到底是没说话。

裴安适才一进来,顾震便看到了他腰间的玉佩,老天不亡他啊......

清醒了这么久,已是奇迹,顾老将军还想再交代几句,黑暗毫无预兆地盖下来,再次陷入昏迷。

紧接着城门上响起了号角声。

北人又来了!

有军医照料,裴安走出了屋子,襄州知州周大人早就候着了,见他出来,忙上前招呼,“裴大人。”

裴安一面走去马匹,一面问他,“如今什么情况。”

周大人急得哭,伸出一个巴掌,“第五回 了,不攻破城门北人怕是不会死心。”

“谁的人马。”

知州一愣,答不上来。

裴安又问,“将领是谁。”

“温敦失了一条胳膊,断不能再上战场,适才听小郡王报回来的消息,叫什么阿迭瞑。”

老熟人了。

裴安翻身上马,偏头吩咐周大人,“即刻派快马回临安,送捷报,襄州无恙。”

这......

敌军不是又攻来了吗,不应该报失守,请求圣上派援兵?

周大人虽不太明白,但他是裴安,圣上跟前的红人,他说什么那就是什么。

裴安又回头对卫铭吩咐,“放出消息,如圣上英明,所有的功劳都算在他赵涛头上。”

他不想打,非得逼他打。

战事一起,整个南国沸腾了起来。

消息一件一件地从襄州传回了临安,一日过去,明阳公主是如何在北国被三皇子侮辱,详细得不能再详细。

堂堂公主,代表的是一国颜面,他北国三皇子竟然让一个部下当众替他圆房,堪称奇耻大辱。

杀了又如何。

应该杀。

临安百姓跟着裴家活了半辈子,加起来都没有这些年受的窝囊气多,心头早积下来怨愤,见朝中有臣子带头去城门,个个都跟在了身后,将皇帝派去议和的人封在了城门之内。

皇帝得知,气得脑仁发疼,派兵镇压,谁知越是镇压,百姓的情绪越激动。

“北人猖狂,欺我南国,辱我南国公主,此等大仇,不能忍......”

“恳求陛下派兵支援。”

“求陛下派兵支援......”

动静之大,坐在皇宫内似乎都能听到,皇上一怒之下,将带头闹事的礼部尚书李家捉拿,关进了大牢。

上回清理堂派,李家就不省心,最后看在李家一门忠烈的份上,只发配了一个李家公子,如今竟还不长记性,又带头来闹,皇帝当场剥了李家的尚书之位。

李尚书也是个硬骨头,身在地牢,还在高声喊,“圣上今日能杀了微臣,来日就等着北人踏平临安,推倒皇宫。”

“疯子!一群疯子!”皇帝断然有刀在手,却奈何不了那些不怕死的,气得夜里睡不着,又开始抚着皇后后脖子的胎记,发起了牢骚,“北人多少兵马,南人多少兵马?要朕拿五万人去给北人塞牙?朕还没糊涂,万不得已,朕还得给自己留条后路呢......”

僵持了十来日,襄州传回来的信息,渐渐地变了方向。

一个一个全是捷报。

襄州一共击退五次北军,北军伤亡无数,从十里,退到了五十里。

皇帝还未反应过来,城中百姓的声音也慢慢地变了,之前个个闹事大多骂他昏君,如今却是高呼,“圣上英明。”

就连李尚书在牢中,也没了声儿,开始感激他,说什么圣上终于清醒了,没弃苍生于不顾。

皇帝完全摸不准到底是怎么回事,莫非明阳当真有这般大的本事?

正纳闷,王恩及时拿了一封信进来,递给了皇帝,“陛下,裴大人送回来的亲笔信。”

皇帝接过,急忙展开。

确实是裴安的亲笔。

大致的内容:襄州,江陵等地,百姓起义追随殿下抵御北人,其力量势不可挡,不容小窥,臣暂且留在襄州,替陛下守住江山。

最后一句:臣在,陛下的江山在。

裴安的信,再加上刚收到的那些捷报,襄州还真的保住了......

皇帝一阵意外,神色愕然。

倒也不是不可能,明阳确实是个有主见的,自己还曾遗憾过,她非儿郎之身......

王恩见他神色犹豫,及时道,“陛下,奴才以为,如今这局面,倒是个机会。”

“怎么说?”

“陛下想想,若是当真赢了,陛下可是不费一兵一卒,便得了民心,还能杀了北人的威风,如今北人能退到五十里,再下来,百里也不是不无可能,此战要是让他们吃了苦头,北人必然不敢轻易来犯,咱这些年受的气,也算是出了。”

这话,诱惑倒是很大。

北人这些年,动不动就来要挟他,他能不恨,自然是恨,不战是因为知道自己打不赢,但要能打赢呢?

皇帝突然有了几分激动。

“要是输了呢?”

“输了,不外乎还是照着陛下之前的法子,同北人议和,让殿下和手底下的那些人,去认个错,北人这些年伸手习惯了,给些金银珠宝,割两座城池,必然也就消气儿了,横竖都是一个结果,陛下何不趁着机会,搏一搏。”

博输了,同如今一样。

赢了,可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皇帝多少动了心。

当夜去了皇后那儿,心情也好了许多,搂着她道,“凤凰腾图得天下,你说,你当真会是朕的福星吗?”

皇帝收到了裴安的信,芸娘也收到了。

他留在了襄州。

没回来。

芸娘捏着信,说不出高兴还是难受。

一番下来,阴差阳错,俩人竟然调了个位,他替她上了战场,她替他回来守住裴家。

两人都没往回走,都一样,想守住对方心中紧要之事。

这两日传回临安的消息,芸娘都听说了,旁人不知道襄州的情况,她清楚,百姓个个都在欢呼,只有她知道,没有那么简单。

就算外祖父的兵马,和王荆的兵马加起来,也只能抵御一阵,北人嚣张了这么多年,一直当软柿子捏的南人,突然硬了起来,必然不会罢休。

裴安能放此消息出来,是想要援兵。

芸娘一刻都不敢松懈,却一时又揣摩不透皇帝如今是什么心思,正犹豫,当夜皇后便派了人出来,带了一句话,“陛下近日心情不错......”

芸娘明白了,皇帝动了心。

得凤凰得天下......她再推他一把。

芸娘叫来了青玉,让她去了一趟柳巷的布桩,“让钟清使个法子......”

自从捷报不断传入临安后,朝中支持应战的声音也越来越多,就在皇帝犹豫不决之时,临安河道上,突然冲出了一块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