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她东西都准备好了,只不过,零零碎碎的想起来,总还想着再准备一番的。
“哎,这就出嫁了。”曹新瑶其实还有些难受的,特别是她嫁的还远。
哪怕两家交情不错,但是天高路远的,谁知道以后呢?
不过曹新瑶也不是个受气的性子,真招惹了她,对方怕是也不好过。
特别是最近跟着冬暖,还学了几招,这让曹新瑶安心了很多。
京城曹府那边送了很多陪嫁物品,大伯堂哥他们都很忙,没办法给他送嫁。
此番她出嫁定州,是三哥曹卓送嫁。
因为就他暂时还算是闲着,再加上他喜欢游学,正好走出去,转一转。
二哥曹锋还需要回国子监,学业不好落下太多。
其他人,各忙各的。
曹新瑶坐在窗边的位置,忍不住感叹。
进入十二月之后,天越发的冷了起来。
看着外面乌沉沉的天空,曹新瑶忍不住小声嘀咕着:“你说定州那地儿,会不会更冷?”
定州靠近西北,属于苦寒风沙之地。
周家之所以去西北,是因为陛下看重,周大人也确实有些本事,再加上西北一带,情况复杂,周大人算是陛下心腹派了过去,当朝廷的眼睛的。
也许过几年,周大人就会被调回京城,也许还要留个十几二十年,这事儿谁也说不好,但看圣心。
曹新瑶不是吃不了苦,只是对于未来有些茫然还有焦虑罢了。
“没事儿,咱们可以往来送信嘛。”看着这样的曹新瑶,冬暖轻轻的摸了一下她的头,像个姐姐一样安慰她。
虽然说车马慢,信件肯定也没那么便利,但是多少算个慰藉吧。
“那倒也是。”曹新瑶就是感叹一声,也没太多伤感。
她与周家公子,年少的时候见过很多面,彼此的印象还不错。
所以,嫁给这个人,也不是不行。
“哎,对了,西北那边风沙是不是很大啊,我是不是得多准备一些幕篱啊。”曹新瑶觉得自己需要准备的东西多了起来。
见此,冬暖忍不住笑了笑,看着小姑娘忙前忙后,忙累了又坐回床上。
但是,脊背挺直,仪态极好,并没有因为身边没其他人就放任自己。
冬暖这两天闲下来,倒是没有太多疲惫的意味,所以站着没动,想了想说道:“准备再多的幕篱,都不及准备一些养肤的凝脂重要,我给你准备了一些,装进箱子里了,等到快用完的时候,一定要提前写信给我,定州路远,车马还慢,不知道什么时候能送过去呢。”
“对对对,这东西一定要多带。”曹新瑶觉得自己身为曹府姑娘的排面不能丢。
所以,脸可以不好看,但是状态一定要好。
两个小姑娘忙碌准备着,时间居然不知不觉间也就过去了。
第二日一早,冬暖寅时就起来了,开始准备一应物品。
曹新瑶出门需要穿着嫁衣上轿,路上的话,可以脱下繁重的嫁衣,换成别的,到定州的时候,又需要再穿上。
剩下的就等婚期到了,再穿着嫁衣正式出门。
曹卓送亲,会陪到曹新瑶正式嫁入周府为止。
然后,他再折返回来。
因为是远嫁,所以家里没办法全都去送亲,只能派曹卓过去了。
------题外话------
可爱二更
第342章 准备去京城
辰时一刻,是算好的良辰吉时,曹新瑶穿好嫁衣,正式踏进轿子里。
辰时三刻,正式起轿,踏上漫漫出嫁路。
虽然说大岳没有哭嫁的习俗,但是曹新嫁和曹夫人还是抱在一起哭了哭。
其实若是可以,谁又愿意女儿远嫁呢?
但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一个是因为两家原本就是利益结合,说白了,门当户对,双向选择罢了。
另外一个,当初定亲的时候,周家还没去定州呢……
如今这样,只能顺势而为了。
看着花轿远去,曹夫人忍不住又抹了抹眼泪,冬暖在一边陪着,时不时软语哄几声。
虽然曹夫人不见笑面,但是到底没那么难受了。
曹新瑶出嫁,以后蔷薇水这条特供专线,就得交给别人。
曹夫人一开始想着,要不交给曹锋,对方在京城读书,最最合适。
但是,又需要考虑好几个现实一点的问题。
那就是,商铺之事,原本就属于后宅女子的范畴,交给曹锋有些不太合适。
另外一点就是,曹锋还需要潜心学习,用这些俗事打扰他是不是有些不太好?
曹夫人因为这个,跟冬暖商量了一通。
“要不咱们直线对着祖母,或是大伯娘?”冬暖其实也不太清楚,一家人关系怎么样。
所以,这会儿试探着问了一句。
对此,曹夫人沉默着思考了很久之后点点头道:“交给大嫂确实可以,就是不知道,她是不是有这个时间啊。”
曹大夫人需要管着京城曹府一众人的吃喝拉撒,日常应酬,还有各种零碎小事儿。
身为当家主母,需要忙的事情可太多了。
从前在京城的时候,曹夫人还可以帮着对方一点。
但是如今离开了,所有的重担都压在对方身上,可以说是压力半点也不小的。
这也是曹夫人顾虑的原因。
冬暖并不急着开口,曹夫人正在思考。
好半天之后,曹夫人似是想到什么,猛的一拍手:“哎哟,瞧我这脑子,怎么忘了这事儿,可以让老大媳妇乔氏来干这个啊。”
老大媳妇?
听这语气,应该是小辈,想了想曹府公子的分布情况,冬暖猜测,曹夫人说的应该是曹府的大公子,曹大伯的嫡长子。
果然,曹夫人很快就拉着冬暖的手道:“你大嫂乔氏,能力也不错,为人也飒爽利落,从前她孩子小,心思都在家里,选她怕是不太合适,但是如今她孩子都三岁了,选哥儿又聪慧的很,你大伯那边说不好明年就要为他启蒙了,到时候也不需要你大嫂多操心,选她最合适了。”
身为曹府的大少夫人,手上的事情没那么多,孩子很快启蒙不需要她多操心,不像是曹大夫人那么忙,这不是正好吗?
曹家人虽然分隔两地,但是事实上,老太太还在呢,自然是没有分家的。
就算是各房有各房的营生,但是年终的时候,还是要汇到公中去算账,然后再去掉杂七杂八的。
账是麻烦了些,但是吧,没分家就是这么个章程,就算是麻烦,他们也得认了。
曹家兄弟少,就两兄弟,关系又很好,又各自有前程,谁也没想着,你占了我便宜,或是我吃了你的红利之类的。
大家相处的好,计较的少,日子反倒越过越好了。
也是因为如此,曹夫人也不介意,把蔷薇水的营生,转到大房手里。
反正这钱最后也是流进了公中口袋里,所以谁管不是一样?
而且不是说,让乔氏管了,这功劳就是乔氏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