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前朝余孽只想卖烧烤(184)

“看来你也是了。”小哥二肯定地说。

小哥一说:“我这杯是蒲娘子让送的,跑腿费也是正常给的。”

小哥二说:“我这杯是楚旅帅点的,说是给小郎君补补脑子,也照规矩付了跑腿费。”

小哥一看出不对:“为何你那杯烧仙草都快装到满满一杯了?该不会是你用跑腿费给小郎君加的吧?”

小哥二不甘示弱地说:“看来这满满一杯芋圆也是你花了钱让三娘姊姊额外加的了。”

两个少年各自心虚地别开脸。

“别告诉小郎君,免得打扰他学习。”

“那你也别说,只当是店里搞活动,仙草芋圆加满杯。”

说完,两个人又默契地对视一眼,达成一致。

于是,楚溪客在中场休息的时候,就美滋滋地喝到了两杯用料和关爱都满满当当的奶茶。

甜滋滋!

其实,楚溪客这个人吧,就是属瓜蔓的,有树攀援的时候,他能顺势而上,爬得很高;即便没有,他也能沿着地势蔓延开来,郁郁葱葱地长成一片。

别看当着钟离东曦的面他撒娇耍赖讨亲亲,实际私底下可刻苦了。

他跟桑桑说好了,每日卯时叫他起床读书,桑桑还真就像现代时那样按时按点来叫他了。

这个时辰天还没亮,露水清凉,楚溪客就算很困也会立即起来,用凉水洗一把脸,点起蜡烛,把前一天钟离东曦讲解的要点背一遍。

直到全家人陆陆续续起床,他基本也把昨天的知识点复习完了。

白天的话就是正常跟着钟离东曦上课。

到了晚上,旁人都去睡了,楚溪客依旧趴在书案旁,把钟离东曦白天讲的重点整整齐齐地抄录一遍。

呃,“整整齐齐”划掉。

总之就是,楚溪客看似佛系又跳脱,实际他非常清楚自己应该做什么,并专注地执行着。

终于,考试的日子到了。

楚溪客谢绝全家人送考的提议,把自己当成普通人家的学子——其实本来也是——一个人骑上小枣子,提前赶到太学去排队。

上次董书生的事闹得沸沸扬扬,太学的声誉不仅没有受损,反倒因为姜纾等人果断而公正的处理方式,越来越多的学子把考入太学当成了目标。

直接影响就是,往常每个季度只有百十来个人考试,这个季度突然暴涨到了上千人,其中不乏像楚溪客这样父辈在朝为官者,原本可以蒙荫入学,但是立志要凭本事考一考。

考试不需要交费,也没有提前报名一说,一份试题一张白纸就能开考,因此,太学这边也没料到会来这么多人,光是安排考场就花去了小半天。

等到楚溪客坐到考场、拿到试题的时候,已经临近中午了。

大伙都是一大早起来,有的住的远,甚至早饭都没吃,折腾了这么一通早已饥肠辘辘。

幸好楚溪客早有准备,请示过主考官后,就从家长们给他准备的食盒里拿出一个鸡爪子,一手举着啃,一手飞快地写字,两头不耽误。

年轻的监考官看得目瞪口呆:“学子可自带餐食吗?不怕夹带?”

主考官一脸淡定地说:“你觉得鸡爪子能夹带什么?”

监考官……瞬间被说服。

“请教博士,鸭脖可食否?”一个轻柔的声音从楚溪客身后响起。

楚溪客头顶的小呆毛嗖地一下竖起来——这声音就像、就像山涧中潺潺的流水,仿佛淌进心田里,清清凉凉,让人精神一振。

他实在没忍住,回头一看,顿时眼神也变得直勾勾了——如果说这个故事里还有谁的美貌能跟姜纾和钟离东曦相媲美的话,就只能是这个人了。

钟离东曦的美是无可置疑的男子的俊朗,即便他的五官如何美得浓重,都不会让人误以为是女子。

而姜纾的美则是自带仙气的那种,让人一眼看去不会注意他的五官如何,而是被他脱俗的气质所折服,寻常人根本不敢靠近,唯恐亵渎——说白了就是“我不配”。

实际上,楚溪客也是好看的,但是楚溪客的好看更偏向于精致灵动,自带亲和力,让人不由心生好感。

这位小郎君则是精工细作的美,每一处线条、每一个细节都像照着黄金分割雕琢出来的,像个漂亮的瓷娃娃。

更奇特的是,他的眉宇间还有一个淡粉色的花钿,像是一朵含苞欲放的睡莲。仔细一看才知道,那根本不是描画出来的,而是天然而生的胎记!

楚溪客愣愣地看着,没想到,对方主动伸出手,塞给他一根熏烤的鸭脖。

“别流口水了,给你吃。”

楚溪客:“……”

为了挽回尊严,他故作镇定地从自己的小食盒里拿出一个鸡爪子递给对方:“和你交换。”

小美人便勾起嘴角,软绵绵地笑起来:“你好像有些变了。”

他的声音很轻,显然是自言自语,但楚溪客耳力向来好,好巧不巧就听到了。

作为穿书者的敏锐,他的脑子飞快地转动起来——

什么叫“你好像有些变了”,难道他之前认识我?还是说,他也是穿书的?!

楚溪客禁不住激动万分,小声地说出那句地球人都知道的接头暗号:“奇变偶不变……”

对方刚好从食盒中端出一碗面条,看着他,试探性地回:“来一碗素面?”

第101章

呃,接头失败,貌似不是“老乡”。

不是楚溪客多心, 而是这个小美人看他的眼神确实不太一样,像是认识了很久似的, 仿佛看透了一切。

真不是穿书的?

楚溪客正要再问, 就听监考官轻咳一声:“作答期间,不得交头接耳。”

他连忙转回身,露出一个老实人的笑。

年轻的监考官不知怎么的红了脸,略显尴尬地把视线转向别处, 低声说:“快些吃吧,免得没有时间作答。”

楚溪客这才发现, 整个考场只有他和后面的小美人一个啃鸡爪,一个吃鸭脖, 其他人都在埋头苦写。

楚溪客连忙把鸭脖丢进嘴里,一边飞快地嚼着, 一边唰唰唰写了起来。

这一场只考策论,题目是《大学》中的一句话:“心诚求之, 虽不中,不远矣。”

这句话结合上下文的意思是:“(治理国家的人)内心真诚地去了解百姓的愿望, 即使没有完全切合也距离不远了。”【注】

题目要求根据这句话结合时政展开来谈, 说白了就是写一篇八百字以上的议论文。

虽然题目一样,但是每个人的切入点都不同,这也是为什么监考官看到他和后面的小美人说话不会怀疑他们作弊,因为这个时代考的不是八股文, 作弊也没用。

比如, 有人看到这个题目想到的是家乡的旱情, 有人想到的是田亩赋税,楚溪客首先便想到了廊桥美食街。

当初,他修建美食街的初衷就是为了不让东门一条街的摊贩被打为“商贾”,不然孩子会失去在官办学堂读书的资格,更不能考科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