吻青梅(65)
虽然他送的礼物深得她心,但是在她心里,还是景哥哥最好,可是爹爹似乎不这样认为,才见一面便拉着他去书房了。
许姝啼笑皆非:“愿愿啊,以后你就知道原因了。”
老丈人看女婿向来不顺眼,若是苏砚青是女婿,自家夫君定然也会将他赶出书房。
姜如愿叹了口气,知道继续问下去,娘亲也不会再说什么了,便转移话题道:“苏家在金陵经营什么产业?”
“正是你最喜欢的珠宝玉器。”
怪不得苏砚青穿金戴银的,送的礼物虽价值千金,但是眼都不眨一下,姜如愿有些羡慕,如果她也有家珠宝铺子,也整日穿金戴银!
翌日一早,她簪上了红宝赤金簪,戴上了红宝赤金耳铛,与她琥珀黄的衣裳极为相配。
如今她喜欢穿黄色的衣裳,但盛景送的首饰大多都是粉、紫、红色的,很难找到合适的,为此她特意去买了些首饰,不过看来看去,还是红宝赤金头面最合适。
这是她第一次没戴盛景送的首饰,姜如愿过意不去,想了想,戴上了某次新年盛景送的镯子,这才前去正院用膳。
姜如初眼尖地瞥见姐姐头上的首饰是昨日苏砚青送的,他没说什么,低头用膳。
“怎么不见爹爹?”姜如愿左顾右盼,“难道已经去上朝了吗?”
“昨日你爹爹与砚青聊到很晚,还没起呢,”许姝摇头叹息,“今日便不用早膳了,一会儿我让人去叫醒他。”
姜如愿点点头,心想这位苏公子真厉害,居然能与爹爹彻夜长谈。
自此苏砚青便成了姜府的常客。
姜如愿也渐渐与他熟络起来,发现他就像个花孔雀,整日穿着一身金闪闪的衣裳招摇过市,时不时地还在她面前显摆一下,只有爹爹拿他当个宝,整日说他文采好。
文采好不好姜如愿不知道,她只知道苏砚青每到饭点必然会出现,难道他是来蹭饭的吗?甚至连除夕团圆饭他也在!
姜宁熹道:“砚青一个人在长安孤孤单单的,总不能让他独自吃团圆饭,热热闹闹的多好。”
“伯父说的是,”苏砚青爽朗一笑,又起身行礼,“差点忘了,我还为诸位准备了新年礼物。”
又送礼?姜如愿心底的那丝不虞顿时烟消云散了,忍不住坐直身子。
他微微抚掌,下人们便捧着各色锦盒进来了,他亲手将礼物奉上,最后轮到姜如愿,他目光灼灼地望着她,轻声道:“愿愿,这是你的,新年快乐。”
作者有话说:
愿愿:让我瞧瞧又是什么名贵珠宝~
阿初:师父!我姐姐要被人拐跑啦!
盛景:莫慌,马上回京。
这章八千二,四舍五入日万了(?我看看谁还说我→_→
第33章 捷报
二月春闱, 苏砚青拔得头筹,成了会试会元。
苏砚青满打满算不过十五岁,小小年纪连中两元, 自然惹人侧目,人人都在等着殿试, 看看他是否会连中三元, 夺得状元之衔。
若是果真如此,他便是大周开国以来第三位连中三元的人, 亦是年纪最小的一位。
但左等右等, 一直等到七月盛夏, 殿试却迟迟没有举行。
宫中有消息传出,说是钦天监夜观天象, 需得等林州一仗大获全胜之后才能举行殿试,不然会对皇上龙体不利。
流言一出, 考生顿时怨声载道, 他们不是官员,自然没人管衣食住行,住在长安需要花费大量银钱,他们大多生于贫寒人家,十年寒窗苦读,只等一朝跃龙门,却迟迟没有音信。
得知考生的窘境,大臣们便将考生们收作门生, 好歹有了庇护之所。
苏砚青身为金陵首富之子, 自然不必担心此事, 照例每日读书, 闲暇之时来姜府蹭吃蹭喝, 去书房与姜宁熹探讨政事,简直成了半个姜家人。
这日,他刚从书房出来,迎面便遇上了姜如愿。
回她的院子要经过书房,偶尔遇上也是在所难免的,姜如愿朝他点点头便要离开,还要给景哥哥写信呢,实在没空逗留。
“愿愿。”他喊住她。
姜如愿转过身,有些疑惑:“你有事吗?”
他扬眉一笑:“我听说,你的生辰在十一月?”
姜如愿不明所以地点点头。
“我记住了,“他说,“等你生辰的时候,我送你一件礼物可好?”
怎么送礼物还要提前知会一声?姜如愿不解地望着他,等着他的下文。
苏砚青轻咳一声,垂眼道:“过几日我生辰,我想在我府上设宴,你会来吗?”
姜如愿狐疑地望着他白皙的脸上的两团羞红,怎么还害羞了呢?平日里他不是最为张扬的吗,在爹爹面前都能侃侃而谈,在她面前怎么像个小媳妇似的?
她想了想,诚恳道:“爹爹娘亲去我就去。”
顿了下,她又道:“不过你放心,不管去不去我都会送你生辰贺礼的。”
苏砚青曾送她两次礼物,都是极为名贵的珠宝,吃人嘴软拿人手短,既然知晓了他的生辰,她自然会送的。
他眼睛一亮,上前一步道:“听闻你的女红极好,能否送我一件你亲手绣的物件?”
姜如愿抿了抿唇,为难道:“那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
身为金陵首富家的小公子,他什么好东西没见过,非要她绣的物件做什么,况且她渐渐长大,再送外男亲手绣的东西,难免惹人非议。
可向来八面玲珑的苏砚青似乎没听懂她的言外之意,又往前走了一步,着急道:“心意无价,我就喜欢这个。”
他们之间的距离有些近了,姜如愿往后退了半步,依然摇头,就算现在是景哥哥站在她面前说这句话,她也得思考一会儿,姑娘家的东西不能轻易送人了。
想到盛景,她便想到了还没写完的信,笑道:“我得回去了,过几日我会将礼物送你的,小青再见!”
苏砚青额间青筋直跳,又羞又怒:“不许再叫我小青!”
这是爹娘和兄长们给他取的小名,有次家中来信,他刚好在姜府书房,小厮便送了过来,姜宁熹瞥到那个称呼,笑得难以自抑,自此也开始叫小青。
苏砚青面红耳赤,本以为到长安了就没人知道他还有这个小字,没想到还是被姜伯父知道了,他便央求伯父不要在家人面前提,姜宁熹答应了。
但叫得顺口了,便由不得他了,某次用膳的时候他顺嘴喊了声小青,惹得许姝与一双儿女一愣,纷纷笑起来。
为了维护自己的形象,他板着脸道:“我比你大两岁,你应该喊我一声兄长。”
姜如愿边往前走边道:“知道啦,小青哥哥!”
步伐轻快的少女很快便走远了,只留下一道窈窕的背影。
苏砚青望着她,露出笑容,他第一次觉得,小青这两个字后面跟着哥哥,还是挺好听的。
待那道身影消失不见,他最后看了一眼,这才往正门走去。
姜宁熹坐在书房窗前,少男少女已经远去,只剩满目苍翠,他收回目光,望着面前的书若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