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繁體

咸鱼夫妻在逃荒(12)+番外

作者: 三十六楼看风景 阅读记录

“要是人家拿着刀剑来咱村,这也挡不住几下啊?谁知道这灾民里面有没土匪啥的?”什么是乌鸦嘴,就是说的这类人。

村长觉得很有道理,第二天亲自去了镇上,围观了翠花的定制红缨枪,红须须还没装备上,上手拎了下,差点闪了老腰,几十斤啊,我的天!

这么打成本太高,咱只要枪头,手柄可以用木棍代替啊,也不是谁都有这把子力气。

聪明人一看这枪体结构,马上划重点,给店铺下了50柄枪头的订单,做的越快越好。

村长赶着牛车帮翠花扛回来这柄铁枪,对其工具的创意很是赞赏,准备武装到村巡逻队。

晚上在空间给黑娃展示了一下自己的武器,嗯,他单手拎不动!知道蜀王辖地有了灾民后,黑娃忧心忡忡。

“肯定不止一处,整个南方都很干旱,古代信息传播还是太慢了。”

“粮价又涨了,现在都说快50文一斤了,面粉45一斤,咱家还有不足三两银!”黑娃自己两年多大兵生涯,军饷微乎其微,全身不足一两银。

“那媳妇,你打算卖点啥换钱花啊?我给你说,空间里的东西,没有合适的理由,你可别乱来啊!”

“我又不傻,家里现在值钱的东西还有3张狼皮,我给硝了出来,毛色很亮,皮也极软和,闻着没有异味。越冷的天气皮草越好卖,得了,就它们了呗。”

“媳妇,得亏这胡翠花天生有蛮力啊,不然,我都得闹心死,你说咱和平年代,除了动物园,谁还能见天的见到野兽啊?”

“当然,最感谢的还得是咱俩穿来这,能给家里搞来吃喝,你是袁家的大功臣。”

翠花也没被男人的彩虹屁吹懵:“那你咋不说,老天让咱得了空间这个绝世宝贝,还又给了咱新生命呢,重回二十岁,这就是时光逆流啊.....”

两人感叹半天,最核心的还是得让老袁家,日子好过起来。

再不想点办法拿出点钱来花呀,家里粮食肯定也扛不到明年秋收,关键,明年的谷子都还没播种,看天吃的饭,天还不知道能不能下雨呢。

要去青县,翠花打算把大妹和袁老三带上,卖了狼皮也顺便给大妹看病,带个小子好使唤他打听消息。

老袁头能有啥意见?借了田村长家的牛车,袁老三很积极的要求他来赶,男人!啥车他都不想放过!

青县,翠花原身也来过几次,山民经常要去卖野物,甚至周围的几个县胡老爹也都很熟悉。

青县有家皮货铺子老板很厚道,是胡老爹卖皮子的首选,进城后翠花让老三把牛车直接赶到了这家店。

“文叔,生意兴隆呀!”“袁家大姑娘!好久不见啊!”和文大叔寒暄了半天,拿出狼皮来。摸、揉、闻、碾后,文大叔开价10两一张,双方都很满意。

哎,真是!终于有了点过明路的钱!

青县最大的同仁堂,冯大夫号了一会儿脉,还询问了大妹一些身体常见症状,跩文半天见患者及家属大眼瞪小眼。

只能换句话说:“宫寒,气血两虚,身体亏空得厉害!”

早这么说不就得了,开了一个月的药。

袁大妹最关心的是:“大夫,我这个病还有得治么,是以后都不能有孩子么?”

“胡说!你这个毛病又不是绝症,怎么就治不好了?把药喝完,不行再来!”冯大夫瞪眼吹须,他最见不得患者还没治就开始泄气,把个脉就跟能判生死似的。

在同仁堂花了5两银子才出了大门,大妹嗫嚅了半天:“弟妹,这钱以后我肯定还!算我借家里的行不行?”

“行!怎么不行,你踏实喝药,这能治怕啥?”听到大姐的病可以治,袁老三也很高兴,一心还想着以后去麻柳县找场子。

袁老三:反正这事还没算完,不收拾他一顿,我这里没法画句号!

第十四章 过了腊八就是年

这次的青县之行,袁老三打听到他们青县也零星有了逃难的灾民,看着规模还在可控范围内,暂时放了点心。

翠花她们还要采购过年物资,过了腊八就是年呐。粮食不够吃,翠花打算买灰面。

大夏的面粉都有点发黄,这里没有化学增白剂这类,所以面粉的颜色都是原始的黄。

蜀地叫做“灰面”这个比起大米来,里面掺和更不明显,只要留好老面团子,这发酵的大小就由厨子掌握不是。

青县物资要充足许多,灰面40文一斤,陈面(去年或者前年的麦子)20文一斤,有作弊利器在,翠花买了200斤陈面,花了4两银子。

想做腊肉不用在这里买,大堂伯家今年养了3头猪,说好卖给老袁家和二堂伯家各一头。做腊肉就是需要大量盐巴了,蜀地多井盐,盐铁可都不用给人卡脖子。

黑酱油、盐、糖(麦芽糖)、醋,茱萸和花椒,还扯了布,给袁老头打了点酒,加上给袁大妹抓药的钱花满了10两银子才罢手!30两银子顿时去了三分之一,这可太不经花了!那就回吧。

看到翠花买的陈面是新面粉的一半价格,老袁头还夸了翠花好几遍:“新面陈面咱也吃不太出来啊!都是一样顶饱,陈面好!”

还颠颠的跑去堂兄家告知这一相因(捡便宜的意思),这哪里算便宜哦,只是今年的粮价太不是人了。

腊八那天大堂伯家杀了3头猪,不下雨猪草也少得可怜,养了一年的3头猪,杀完也就一百斤的样子,花了一两银子,做完腊肉剩下的骨头、下水、猪头、猪蹄子让翠花终于能一展身手,好好发挥了一把。

筒子骨炖萝卜:都不需要什么调味,只需要一小搓盐巴,冬天的萝卜只有它的清甜,喝上一大碗浓浓的骨头汤,吸溜里面的骨髓,最后是萝卜结尾,层次分明。

豌豆炖肥肠:用草木灰反复搓洗,翻出里层扯去赃物,再放了点袁老头的酒腌制去腥,没有卤水里面的调味料,食材新鲜的清炖也很美味。

豌豆炖的稀溜耙,肥肠软糯,完全没有异味,肠里还有自带的油脂,一口下去满嘴油香和肉香。

猪头肉最佳的方法是卤或者凉拌,在青县找到了茱萸和花椒这两种调味品,凉拌猪头才得以呈现:煮熟的猪头肉切成薄片,猪耳朵,猪脸,还有的拱嘴,花椒和茱萸,这个果子长得像花椒的原来是蜀地人的“辣椒”用炭火小心烘干茱萸和花椒,然后碾成粉末,来了一勺热油。

姜切成丝,糖少许,黑酱油和醋把猪肉颜值降了点分,但是淋上麻辣油之后,味觉得到了升华,连两个小崽子都能吃半碗。

猪板油熬出的油渣,伴了点盐味都能成为孩子的最佳零食。

猪心、猪肺、猪肚、猪蹄、猪腰子等也都不会放过,放在雪地自然冰柜里面,隔几天来一次肉菜,还没到年三十,老袁家的人脸都圆润了起来。

腊月二十八,胡老爹还来给闺女送了一波肉,胡老爹去县城卖皮子遇到卖牛肉的,蜀地耕牛很是稀缺,虽然吃牛肉不至于犯法,但是正常牛也很少有人宰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