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咸鱼夫妻在逃荒(135)+番外

作者: 三十六楼看风景 阅读记录

规划东城,杨柳河也必须先治啊,这些活儿怎么也得干个几个月。

可以优先考虑这群贫民区的壮劳力,有了稳定的收入,臣想,应该拆迁起来就不会这么难了。」

夏洪棣很仔细的听着,越听眼神越亮,好一个专人做专事,这些扫大街的活儿,工钱才几个?

可这不但能解决拆迁问题,让京城再无贫民区,这环境也能变得更加整洁,这才是我大夏京城的派头啊!

「不错,不错,还是爱卿你有办法,这事,朕看可行,你再把这些工程的预算做出来,对于拆迁完的东城,可有详细的规划了?」

「臣还得去拜访几位老爷子后才能有方案呢,陛下,这可不是短时间能做出来的,臣还打算把东城做成一个典范呢,不能马虎了,得好好规划才行。」

「那这个贫民区的拆迁朕可就交给你了,三个月之内,应该能完成吧?」

「臣必当竭尽全力!」

对于和贫民区谈判这事,黑娃倒也不虚,他手里有这么多的资源可用,要不能完美的解决,他可就白活两世了。

出了宫,黑娃直接去了东城,他要召集,贫民区的45岁以上的老人家开会。

聘用了一百个十多岁的男娃子,在东边的贫民区到处喊:

「各

位街坊邻居,忠勤伯请四十五岁以上的,老爷子老太太们去杨柳河边开会了呢,有大好事哦!」

「发钱了,发钱了,忠勤伯要给四十五岁以上的人发钱了哟!」

「赶紧呢,只要不是躺床的,赶紧出来了哟,躺着的也不打紧,让你家小子给背着去哦,晚了,就错过这个好事了哟!」

「爷爷,爷爷,快起来!有好事!」

「奶,奶,听到没?要发钱了,您老别洗了,这衣裳啥时候不能洗啊!」

这些小家伙,喊得喉咙都沙哑了,他们可太高兴了,就这么一会工夫,忠勤伯的管家,都承诺,一人发二十个大钱呢。

有好事谁会不心动,穷人家,除非是生了大病,瘫在床上的。

不然,四十多岁的老爷子老太太都还要干家务呢,身子骨好的,甚至还是家里赚钱的顶梁柱。

半个时辰后,在杨柳河边,被拆迁后的一块空地上,摆放了上千个蒲团,老爷子老太太们分男女左右,围坐在了地上。

黑娃站在人群最中央,示意大伙安静后,朗声说道:「各位东城的街坊邻居们,老爷子老太太们,给你们问好了!晚辈是陛下亲封的忠勤伯。

今儿前来,主要有几个好事想要告知大伙:

这一来呢,皇帝陛下龙恩浩荡,要给咱们京城街道司下面,设置一个专门负责扫大街的部门。

派我前来,也是想在咱们东城这片选出1500名,身子骨还硬朗的,扫大街的老人家,每月有300个铜板的工钱,这活你们可以干到干不动为止。

朝廷给你们发工钱,绝不拖欠!」

这可把一群老头老太太激动坏了,他们还能再干二十年啊,300个铜板,仔细一点,都够全家用个十天半月了。

看着已经兴奋得开始各种说话的人,黑娃又继续说道:

「除了扫大街的,陛下还拨了专款,要在东西南北的大街上,修一百所公共茅房,每个茅房也需要一名做清洁的,也是300个铜板的工钱每月。」

「伯爷,我们愿意干!」

「伯爷,我们还可以再干二十年!」

「男女都行吗?我家老头还没我这身子骨硬朗呢?伯爷,老太太也行是不?」

「我要干不动了,这活儿还能给我儿子吗?只要是我家里人都行啊!」

他们这片,四十五岁以上的,也就一千多人,这几乎人人有活儿干啊,拆迁款他们没放在心上,总有用完的时候,租房哪儿能有东城便宜啊?

可这,有了铁饭碗,那铁定不一样啊,算下来,一年可以拿三两多的银子,旱涝保收,不心动的就是傻子了。

「好事还不止这些,大家安静一下!」黑娃只得再次控场,这些老头老太太都要乐得失控了。

第一百二十八章 结案

「大家也听说了,咱们东城这片要拆迁了。可是这拆迁之前,最大的工程还是得要把杨柳河给治一治。

这挖淤泥需要人,运淤泥也需要人,接下来还要修呢,河堤需要再加固,河岸两旁还要做护栏等等,这些需要大量的青壮劳力,这些也优先选咱们东城的人。

当然,工钱也不会少大家的,按天计算,一天五十个大钱,管一顿晌午饭!」

这,这工钱不少啊,一天五十,十天可就五百了,我的老天爷,他们家可是有三个儿子的,一个老太太掰着指头,怎么也算不明白,这一个月,她家能赚多少钱。

见这气氛更上一层楼了,黑娃才说出最后的要求:

「想必大伙一算也能算明白,陛下这一下给大伙解决了多少问题,那么,大伙也不会为难在下的对不对,咱们东城这块还能不能拆了?」

这还用得着说么?他们之前也不是没对拆迁赔偿款心动过,可是,家里老老小小,没个稳定的收入行当,也怕坐吃山空啊。

这回,连老爷子老太太都有活儿干了,家里的儿子能赚到更多的钱,还有什么不愿意的呢?

当即表示,能做家里的主,愿意拿拆迁款被拆迁。

打铁可不是要趁热么,赵雷霆早就把拆迁赔偿款搬到了这里,然后组织这些人,回家拿房契来换钱和工作凭证。

三日之内,这六千八百多口贫民都同意了拆迁,办理好了相关手续。

这次拆迁的条件,也被传播开来,不富裕的家庭可不要太多了,大伙无不发酸,心里都在期盼着,这拆迁啥时候能拆到咱们这片就好了。

胡一牛和胡二牛的工程队,等这群人在一周后全部搬完才开始动工。

还从这群人里,招了三百多人,一起拆迁。

同时动工的,还有臭水杨柳河,这年还没过完呢,东边已经是一片热火朝天了,比过大年还热闹几分。

挖河泥就得趁着冰雪还未融化,河水干枯的时候才最好。

京中这会闲置的劳动力可不要太富裕了,北、西、南边的人蜂拥而至。

每日有万余人下河挖泥,被清理出来的淤泥,忠勤伯还卖给了很多拥有大量农田的地主,淤泥的肥力比粪便不差。

这开支一笔一笔,算得明明白白,户部有小吏在现场每日结算,这些人没有不佩服忠勤伯这脑子的。

皇宫里,今年的正月十五,啥也不办,夏洪棣曰:京城支出太大,朕要勤俭持家!

这把上圣皇太后给气得,这天下谁能还有他有钱?这该死的薛家,也是扶不起了的,几句话,这个历经上百年的定窑世家,也就彻底凉了。

夏洪棣都还没出手呢,薛家的窑炉就出了事儿,烧窑的几位大师傅,纷纷辞了工,死活不愿意留下。

然后与他们做了几十年买卖的商行,也不再下单了,用惯了他们家瓷器的大客户,也没了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