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鱼夫妻在逃荒(183)+番外
连在大梨村做拼图的老袁头,都放下了拼图这活儿,老庄稼人,他对蝗虫更是深恶痛绝。
两个老头每日在地里巡视,可他们毕竟人老了,眼睛不好使啊。
最后老袁头还发动村里的小屁孩,让他们帮忙,他一天给小孩们发两个铜板。
上百个小娃子撅着屁股,每日在麦地和辣椒地里抓小蝗虫,黑娃知道后,给他爹扛了几大箱的铜板去大梨村。
「爹,岳丈大人,麻烦您俩帮忙,每日里给那些小崽子们发铜钱啊!」
「你爹我能差这点银子?还用得着你弄这些来?这好好的庄稼,要给啃没了,得心疼死我啊!」
「这点忙算啥?女婿,你放心吧!」胡老爹觉得能帮上闺女和女婿,很有成就感。
北方的温度比起南方低些,南方去年蝗灾严重的地方,今年又循环起来了。
天气热,蝗虫长得更快,这会都是半大虫子了。
去年从北地传来的吃蝗虫的法子,人家也学到了,可是再多的人吃,也赶不上蝗虫的孵化速度与进食庄稼的速度啊。
南方的官员们都快愁死了,去年,他们才得了朝廷的救济,今年还想大干一场,可还没等到庄稼抽穗
呢,又来了。
他们不敢不报,又不敢往严重的报,尺度得拿捏很是考验水平。
青县,下游村。
水田里的水稻才一尺长,可居然已经有半大蝗虫在啃叶子了。
牛大妹都快急出白头发了,她可是花了一百多两银子,才置办下的这二十几亩水田,今年头一年种水稻,长得可好了。
她好不容易才安置下来,有了房子和良田。蝗灾?这不是去年才来过么!
她就是趁着去年蝗灾后,水田大降价,才买上的,就凭她家现在的身价,给牛长水说媳妇都能好好挑一挑。
不仅是她一家,所有下游村的村民都在焦虑啊,心急如焚。
「村长,咱们这可咋整啊?」
「那些小祸害,实在太小了,抓也不好抓啊!」
「我看放鸭子好使,鸡崽子不敢下水去!」
「对,对,对,咱们赶紧进城,多买些鸭子回来!」
村民们都抓瞎了,可是,集镇上的鸭子根本就没得卖,卖小鸭的人家,还没出家门,就被上门来的邻居给瓜分了。
郝县令一个头两个大,去年的清算他险险的避过了,可今年全县的水稻要出了差池,他也别想好过了。
这种还称不上灾情的情况,也没法上报,事情貌似还在可控范围内。
旱地里用上了鸡,水稻田里面放的鸭,但凡蹦跶得比较厉害的蝗虫,都逃不出家禽的眼睛。
上下游两村几十个在瓷砖坊做工的人家,心里没那么慌张,毕竟他们还有一份稳定的收入。
牛大妹在镇上和县城里转了两天,都没有买到鸭子,急得嘴角都长出了水泡。
最后,无奈之下,只得姑侄仨亲自下田抓虫。
牛长水看着淹没了小腿肚的稻田,没敢有二话,睁大着眼睛,想要逮住那些小蝗虫。
「啊,啊,姑,有虫子钻进我腿肚子里了!」
姑侄几人可都是山民,哪里有种田的经验,水蛭可从来没见过的。
她们家今年,从耕地到插秧都是雇的村民帮忙做的,牛大妹汗毛都立起来了,这玩意儿她也怕啊。
还是牛长水比较胆大,他抓住已经没入半个头在妹妹小腿上的的水蛭,死命往外拽。没料到这玩意儿吸附得这么紧,身子都被拽成两截了,头还在里面呢。
「哇哇,姑姑,姑姑,我好害怕,我不要下田了!我不要下田了!」
牛喜儿看见小腿肚上的口子流出的血,再也忍不住了,大哭起来。
虽然她没见过水蛭,可她听村民说过:这个水蛭能在人的身体里产卵的,而且人的身体是温热的,那些水蛭卵还能孵化出小水蛭来,可不得把人身体里的血液给吸光了啊。
越想越害怕,牛喜儿哭得停不下来了。
牛大妹无可奈何,只得把喜儿送去了村里大夫家,人家一看,连药都不用上,说这玩意,把头给夹出来就好了。
不过,也叮嘱牛大妹:「水蛭钻进肉里,不能硬拔,要拍打它吸附的那处,不然要这水蛭头要烂在人的肉里就不好了。」
「大夫,这有什么药是可以杀死它们的吗?你这能不能配药?」
老大夫说:「没药可用,不过盐,可以杀死它们!」
牛大妹无语,盐巴这么贵,她能满田里撒盐吗?这下,不但是牛喜儿兄妹不乐意下田抓虫了,她也不敢啊!
只能是眼睁睁的看着,半大的蝗虫在稻田里蹦跶,天天赶集买鸭子。
这种好像在可控范围内的蝗灾,还没引起朝廷的瞩目,夏洪棣还甚是有兴趣的围观,太子和几个小伙伴们折腾出来考核秀女们的
各种题目。
黑娃的重心还是在工程上,地基这这个月就能全部完工,砖瓦也烧制了不少,他们烧的大青砖,比市面上的,还要大上几倍,瓦也更宽更长。
没有温度计,全靠手感体温的张氏婆媳二人,用了一百颗蛋,每次二十颗,一次间隔五日,还给每批蛋都做上了记好。
第一批鸡蛋,二十天后,全军覆没,张氏一怒之下,全给用香葱煎蛋吃掉了。
第二批鸡蛋,二十五天后,孵化出了五只小鸡,这给了婆媳俩莫大的安稳。
第三批鸡蛋,三十天后,孵化出了十只,这一半的孵化率已经算得上胜利了。
第四批和第五批,都先后孵化成功了一半出来。
看着这大小不一的,三十五只小鸡,张氏恨不得立马给自己的闺女送去,而且,这天气暖和,小鸡们也都颤颤巍巍的顺利度过了前五天。
小莲、小荷、小薇可稀罕这些嫩嫩的小鸡崽了,走路已经很稳当的三姐妹,每日都要去喂小鸡。
奶奶和婶婶/娘,已经疯狂的迷恋上了孵小鸡,只能是来福家的看管她们仨了。
张氏不满足于在胡二牛家的炕上孵化,还请了人,在大房这边,用黄泥搭建了一整屋,四张土炕,这门生意,她打算做大做强。
翠花听闻她老娘已经把鸡崽给孵化出来了,很有兴致的跑到大梨村去围观,这一个月时间,他爹都发出去一大箱的铜板了。
「爹,蝗虫现在还多不?」
「抓不完啊,闺女,这玩意没完没了的,指不定,一夜之间就能从土里给你钻出成千上万只来。」
「抓多少算多少吧,我去地里瞧瞧!」
翠花在大梨村的麦地里,看了一上午,你可别小瞧了这些小孩子,人家每个人的小竹笼里,都有几十只半大蝗虫。
这会的蝗虫翅膀还没发育好,只能是用腿儿蹦跶,要等它们长出翅膀来,就更不好抓了。
麦苗的叶子,好些都被啃了几片,还在顽强的坚挺着。
没人搭理的田坎上,那些野菜叶子被啃得厉害,鸡鸭放进去,都吃不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