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鱼夫妻在逃荒(226)+番外
几月不见还想得慌。
胡二牛乐呵呵:「娘估计能来住几日,爹估计舍不得他的鱼塘呢,他现在还等着年底卖大鱼呢!」
「咱爹真厉害,吃地龙的鱼是不是长得也快?」
「是啊,是啊,大梨村好多人跑去看,鸡鸭现在便宜了,鱼就贵起来了,咱爹今年要发笔小财哟!」
「嗯嗯,那咱们先接娘来住几日,我给爹娘新做的衣裳也都做好了,等她来试试合身不合身。」
「菁菁,你陪嫁的面料可别都给我们做衣裳了呀,你自己做了穿就行,爹娘那里咱们买布就是了!」
「你是不是傻?自家有还要重新买,再说,这布放着就旧了,现在做才是新衣裳啊,用完再置办就是了!」
范璟菁真没把这些放在眼里,她嫁妆底子厚,现在做夫子每月还有月俸拿,夫君的工钱也每月如数交予她。家里人又不多,开支不算大,做些衣裳有什么舍不得的?
「菁菁.」胡二牛眼圈微红,他媳妇儿对爹娘可比他上心多了,而且对他这个夫君和闺女们也没得说。
回家随时都有热饭热菜,他的衣裳鞋袜被浆洗得干净又整洁,每日穿衣都是娘子亲自挑的,俩闺女养得可爱又机灵,带出去,谁能想到这是后娘养的?
而且,菁菁还说,现在两个闺女还小,等他们满三周岁后,她再生娃。明明是那么喜欢孩子的人,年纪也不算小了,可眼前这一切,都还是为他考虑得多。
他还要再努力做事,让妻儿父母更无后顾之忧才好!
第一百九十四章 秋社
秋收前,涂司农带着十几穗高粱进了宫。
「陛下,不毛之地的高粱已经成熟了,粒大且饱满,臣估摸能亩产三石左右,高粱杆选了些甜杆出来,还能做糖呢!」
涂司农觉得这个产量很可以了,那可是不毛之地的废物利用啊。
「很好,很好,高粱也是粮嘛!」夏洪棣不断的点头,这个涂司农是干实事的,不管是双季稻还是高粱地,皇命的执行都很到位。
「就京城附近五府,臣统计出来的不毛之地,如果深挖堆砌旱地的话,大约能有23000多亩,臣请旨将这些都改造成高粱地!」
「朕,准了!」终于长舒了一口气,今年,他的百姓们终于把蝗虫给消灭了,大夏的鸡鸭当记一大功!发明人工孵化技术的张孺人,真是好样的!
崖州府和岭南早已经收割了第一季稻谷,二季稻如今都插秧了,没了蝗虫的祸害今年比往年的产量只多不少。
大梨村,也是丰收年。
忠勤伯府一年一度的秋收假,正在进行。
小山和小川成了秋收领头羊,带着六个穿着一模一样短打的娃娃,拎着小篮子,捡麦穗!
「小山哥哥,好热啊!」丁豆豆最先扛不住,小脸晒得通红,戴的小草帽也不管用,他是最小的弟弟,哥哥们平日里都比较让着他。
小山只得拿着荷叶,边捡边给他扇风,还得给他鼓劲儿。
「啊,我的指头流血了!呜呜,大伯娘,我痛!」麦穗的麦芒给三头的小指头扎了一个小血点,把这娃痛得哇哇大叫。
翠花连忙跑过来查看,还给他用凉水冲了冲指头,「那小三先休息一会吧,等不痛了再捡。」
三头眼里含着眼泪,半落不落的,要多可怜有多可怜,他都流血了,为啥子还要干活,还不能回家呀?!
「三哥,三哥,咱们比比晌午的时候,谁捡的最多!」
小六也很累,但是,这可都是他们家的粮食啊,捡一篮子是一篮子,可不能留这地里,让别人给捡去了!
干活小能手小五和小石头干得最欢,这比在府上读书写字有趣多了,他们乐意在村里干活儿。
庄子里大梨都熟透了,山上还有板栗树,娘(姑姑)做的糖炒板栗又香又好吃。红果村的红果虽然酸不拉几的,但是娘(姑姑)做出来的冰糖葫芦可好吃了。
磨坊最近磨了不少新麦面,新磨的麦面,有一股子清香,做麦饼,小五一个人都能吃上十张。
燥热的天气,翠花食欲不佳,想了想,为小孩子们做了一餐豪华手擀冷面。
把新面粉和成面团,在盆里反复用力揉,直到将面团揉得光而筋道,再将其擀成薄薄的大饼形状,层层折叠数次后,切成细面条。
面条用开水煮熟后捞出,放在盘子上,加熟豆油和麻油各一匙拌匀,放凉。
黄瓜丝、过水豆芽、胡萝卜丝做配菜。
鸡胸肉煮熟后撕成丝、酱肉丝、炒鸡蛋、新鲜虾仁、卤蛋等做荤菜。
调味有:醋、酱油、蒜汁、辣椒油、芝麻酱等。
翠花可以根据他们的要求和口味,现场调味。
清爽解腻,口味多多,让这群小子都嚷着要吃上三大碗,再也不嫌弃捡麦穗辛苦了,而且干完活儿再吃饭,可真香啊!
连续干了几日,袁府这群娃娃都快晒蔫儿了,大梨村的村民们都忍不住同情他们,还有人好心的劝说:
「我说张孺人呐,您家可真舍得哟,孙子与外孙们年年不落回村干活,还一干就是五天,可别给晒脱皮了,娃娃的皮肤就是嫩。」
「这有啥舍不得的,男娃子嘛,皮实得很,你们哪家娃儿不
干活哟?」
「我们家那皮猴子,哪能和府上的少爷们比呐!」
「都一样,都一样,谁不是吃五谷长大的,这也是让他们干干活,懂得珍惜粮食!」
村民们忍不住敬佩忠勤伯府,富贵不忘本,就该他们府飞黄腾达。
各地秋收的情况都快速汇总到了京城,今年算得上夏洪棣登基后,难得的一次丰收年。
向来不爱过节的皇帝陛下,今年打算响应礼部的频繁上书,在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举行秋社大典。
立秋后的第五个戌日,大夏朝各地的秋收都已经结束了。
之所以要选择「戊日」为「社日」,是因为「戊」居于十干中的第五位,居「中央」,五行对应「土」,寓意茂盛。
也就是说,这一天,是祭祀土地神的「黄道吉日」。
这一次的秋社大典由礼部尚书主持,选了当日的卯时三刻,夏洪棣携太子、文武百官,在社稷坛上敷五色土,奏乐起舞。
经迎神、上香、奠玉帛、三献、祝告、饮福受胙(饮福酒并接受胙肉)、三跪九拜、送神、望燎等过程之后,才算是成礼。
整整一个时辰,厚重的礼服让太子的后背全是汗水,再也没有参加此盛会一开始的欣喜。
祭祀活动完成后,比太子穿得更庄重的夏洪棣也累得不轻。他口谕礼部尚书将祭肉,分给今日前来的文武大臣,此举寓意着与百官共同享有风调雨顺的好福气。
除了参会的大臣,像忠勤伯府这样的人家,也都是能收到祭肉的。
翠花接了赏:十斤的牛肉,十斤的羊肉、十斤的猪肉,今日皇宫用的就是此三牲,他们家分到的这份量得傲视群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