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鱼夫妻在逃荒(38)+番外
钱屠户家人口太多,大儿子和二儿子还都娶了媳妇的,结果是钱屠户带着老妻和两个孙子以及老幺坐的棺材。他们也去到了江对岸,不过飘得有点远,打算直接入京。
赵秀才一家的棺材船最倒霉,还在南边隔壁州被卡在了一处半山腰,弹尽粮绝之际才等到洪水退去。
袁大堂伯和袁二堂伯家因为人少,都选择了泡澡桶,和其他乘坐泡澡桶的人都被飘散在了各地。有在南边的,正在想办法过江,也到了北边的,离上河府近的,就寻摸了过去,远的,也就直接去了京城。
足足等了三个月,汇集到了不齐全的5户人。胡老爹夫妻,两男孙和幺儿胡三牛,袁老爹夫妻加两个儿子,还有下游村三户人家,稀稀落落凑了16人。
没有等到翠花几个,是让两爹最焦虑的事,但是想想,以翠花的本事,也暂时能放下半边的心。等鞑靼骚扰边关的信息传来,这群人都傻眼了。
真的走到哪里哪里就不消停哟!这是啥倒霉体质?咱还要不要去京城啊?好纠结!
等黑娃知会了翠花小皇帝北边的情况,翠花都闹心死了,行程更慢了。
“小皇帝的80万兵马应该能靠得住吧?”翠花还是有些不放心的。
“一时半会,问题不大,国舅爷可是兵部尚书!比高总兵还牛气的存在!”
“那为什么古代游牧民族屡次都能成功南下呢?”
“骑兵,在这个冷兵器时代还有是很强优势的。”
既然打算缓慢入京,时间也到了腊月,那就在南州过完年再走吧。
买了一整头猪的猪肉,翠花打算把腊肉和腊肠做出来。
留出猪的后臀肉做腊肉,排骨也整副取了出来,做腊排骨。
把做腊肠的猪肉去皮,肥瘦分离,切成小片状,三分肥肉,七分瘦。
口味打算做两个,广式和川味,用茱萸代理辣椒,花椒可是不缺的。
寒冬腊月的,带着袁大妹光切肉,腌制就花了三天时间。
洗肠衣都快把小草洗哭了,姑姑还给烧的热水,做好一定要吃大一整节。小姑娘太勤快了,非常想帮翠花分担家务。
两个大人用竹筒纯手工灌了一天的腊肠,栓成手指头长短,胖嘟嘟,一节一节。上百斤的腊肠,很是壮观,放在通风的房檐下,足足风干了半个月。
这些腊味大部分被熏了十来天,翠花从空间偷渡的松柏枝还有些橘皮等,腊味都像上了一层色,黄霜霜的。
在大年三十这晚的年夜饭里,腊肠每个人都分配到了2根,都没有切片的,自己拿着啃。除了成年人翠花、袁大妹和少年赵雷霆,喜欢麻辣口的腊肠,小孩子们一致选了广味。这种有点甜味的腊肠,第一次感觉到了瘦肉比肥肉好吃,有嚼劲。
熏过的腊肉和排骨也广受好评,不缺油水后,大肥肉现在也没有市场了。
以不在老家,不用守夜为借口,让大家伙正常睡觉。赵雷霆带着两头睡一屋,袁大妹带着小草和囡囡一房。翠花独享一间屋,方便两口子晚上夜会。
今年两口子能一起吃年夜饭,翠花从前几日就开始准备,今晚有个大菜:佛跳墙!现代的时候都讲究养生,怕三高,现在的身体那么的年轻,新陈代谢不要太好。
在五十斤的绍兴酒坛子里面焖了十个小时,最后所有的食材都得到了融合,汤色清亮,有淡淡酒香,味道鲜美,食材软烂。
很久没有做过正宗麻辣菜了,用黑娃的形容就是嘴巴都淡出鸟来了。冷锅肥肠鱼必须安排,肥肠是夫妻俩的心头好,川省人对肥肠是真爱,超过海鲜的那种,凉拌猪耳朵和口水鸡也不能少,粉蒸牛肉来一笼!
带壳的海鲜总是以拼盘的方式出现,现捞现蒸需要什么手艺?
新学的烧鸡和香肠腊肉也少不了,蔬菜也就拿骨头汤煲了一大锅的白萝卜。
佛跳墙安排在后半段,吃到六成饱的时候,再喝。不然吃了佛跳墙再去吃其他菜都品不出滋味来了。
吃完这一餐,黑娃躺在躺椅上感叹:这才是人过的日子啊!
真不是人家黑娃吹牛,人家两口子得了空间后,真的是不缺这点吃的,两人担心的是,吃什么最健康,吃什么才能活得更久。
初一到正月十五,翠花租的小院里的小厨房和空间里面的大厨房就没有停歇过,开始换牙的两个小子,虽然不断的在抽条长身高,但是脸和身上的肉就没有停下过增长的脚步。
肉吃得不少,饭量也不减,听说喝牛乳长身高,人家还主动要求喝这腥不拉几的牛乳,长身高真是小男人们的执念。
一岁多的成年狗,黑虎和黑豹也是油光水亮,黑黝黝的毛发撸起来手感上佳。
亲兵看着自己老大,这么繁忙,伙食这么普通的过年期间,居然还红光满面,果然,事业是男人的春药啊。
过年期间,黑娃都还在蜀、宁、鲁三地交界处修水泥坊呢。这是大夏朝第二个水泥作坊,高温炉的搭建,还没有技术人才掌握,还需要他现场技术指导。
在京城过年的太后与小皇帝心情不太美妙,太后的侄儿们都在北境,小皇帝对于这个打扰自己好日子的鞑靼也很是不待见,自己可是有八十万大军的皇帝。
大夏朝和亲了几位公主,才换来了边境十年的安稳,而这次,小皇帝都没有待嫁年龄的姑姑了,自己父王身体不好,就只有自己一个崽,也没有姐姐帮衬啊!除了堂姐!
听说现在鲁王和宁王的家眷都被蜀王一锅端了,全给带去了蜀地,也许,最后,实在不行的话,可以和蜀王叔商量商量?
堂姐:你礼貌吗?
第四十四章 随处都有商机
虽然三个旁听生不是学堂的正式学生,但是年前翠花也是给先生送上了节礼,其中就有腊肉香肠。
先生家有亲戚也开了酒楼,在过年期间吃到了这个腊味,正月十五后,带着先生内眷找上门来。
来人拐着弯的打听手艺,见翠花滴水不漏后,又提出购买技术,愿意出价纹银100两。
这当然不能成为垄断价,于是翠花打算扩大招生范围,放出信息:愿意教授蜀地特色腊味制作方法,7天课程,每人售价100两,学员名额20个,先到先得。
南州是个平原,商业发达异常,东南西北客商云集。三天功夫,翠花课程满员。大夏人对秘方皆有很强的保密意识,一般是概不外传的,恨不得几辈人传承。
加上交通不便,蜀地客商也没有亲自做腊味的说法,这就导致一个蜀地来的腊味师傅受到热捧,南州人第一次见到公开卖技术的。
翠花都是给来人先尝了腊味,有兴趣再报名。报名即收费,概不拖欠,包教包会,学会为止。
从肉类里面,教程包括了:腊肉,腊肠,腊鱼,腊鸡,腊排骨。从口味里面又分为:麻辣、咸香、微甜。制作过程又分熏制与晾晒。
这20人里面,有5人家里有酒楼,还有15人属于行商厨娘,行商们的初衷是给自己家多填几个菜式,没料到很多在回到家乡后,依靠家里厨房制作的腊味都能财源广进。在赚到腊味的钱财后,不禁感慨,这100两的学费简直太划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