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鱼夫妻在逃荒(46)+番外
范先生以前在书院主要教的是秀才,还有些举子,皆为科举应试而来,所说策论也会考验学子门对时势问题的见解,但是大多还是以方法论为主,而这么聚焦在各地人口,粮价这等细节的,还是这么小孩子的,他还真是第一次遇到。
他的学生最小也是十六七,两头这般年纪,这般接地气,他真要好好想想怎么教,这么好的苗子,不能白瞎了啊。
最后,人家还给蜀王去信,附带上了两头的日记本,对两个学生高度赞扬,从小阅历丰富,比同龄在学堂读书的孩子接地气,未来可期。
而且,他发现人家孩子还有最大一个优点:脸皮太厚了!不管多丢脸的问题,就没他们不好意思问的。干了蠢事,人家也不会害羞啥的,人家说:“我们还是孩子呢,不会就不会,有啥子不好意思的!”
听听,多好的苗子!现在他在学识教导的同时,最重要的还是在给他们树立正确的认知,培养他们的积极进取心。可不能让他们娘给拖后腿了!
蜀王收到唠叨了一堆废话的信件,还看到了两个孩子的日记本。从一开始,斗大的字迹,到后来的勉强工整和均匀,内容充满童趣。觉得独乐不过瘾,还带着王妃与世子共赏。
世子端端正正的坐着,看着日记,眉毛扬起数次,仔细看的话,嘴角上扬的弧度也很明显。
蜀王妃夸人就很直接:“人家翠花一个大字不识的农妇,能把孩子教的这么好,可见是个有真本事的!”
蜀王世子:这一家人都是人才,敲重点,要搞好关系呀!
不久后,范先生就接到族里“侄孙”的来信,听闻堂伯收了两位很优秀的学生,想要和他们交盆友,笔友要不要交一下呀?
看着这“侄孙”的称呼,范先生都忍不住抽了自己一个嘴巴,让你得瑟!
于是,两头莫名多了一个先生族亲侄孙的笔友。这位笔友对他们的游记很有兴趣,一个劲的恳求他们多写一些给他这个可怜巴巴,没有出过成都府的小伙伴看看,长长见识。
那还有什么不好说的,先生的亲戚,还那么喜欢我们!必须分享啊!恨不得把一日三餐吃的什么菜都写一遍。
于是,很快,蜀王世子就知道了宁江府有一个很知名的特色小吃:童子尿炖蛋!二头很详细的给他介绍了,怎样取尿,炖多长时间,鸡蛋的口感也做了描述,还和普通鸡蛋做了下对比。
看得世子咂咂嘴,这谁要敢让他吃这个蛋,他指定让他回去吃屎!太恶心了!这地的特产怎么这样的怪异!
等后续看到“活珠子”这个小吃的描述,他差点就吐了!这个可恶的家伙,绝对是故意的,不但从颜色到形状,还有爆浆这样的虎狼之词描述,他以后都不敢直视鸡蛋了!这个地方的人,怎么在鸡蛋上做这么多的文章
又好气又好笑,边恶心还又忍不住想要接着往下看!这个二头他有毒!
而大头的信件里面有一件事情他觉得很有意思,大头说:某天,他们几个在下学路上,吃了一大碗的汤圆路边摊,然后晚食就干不动了。大姑给他们盛了一大碗的稀饭,最后,还剩半碗实在吃不下。
娘亲就让他们吊水井里面第二天早饭再吃,弟弟就不太高兴,嘟嘴。娘亲当时没说什么,等他们休沐日,由丁师傅带着他们出去赚钱。
他和弟弟在城里转悠了半天,想要打工都没人要,最后他去摆摊给人写信,弟弟帮一个卖糖葫芦的小商贩拉客。他拿着糖葫芦,专跑人家小孩面前吃,馋得小孩哇哇大哭。然后大人只能给孩子买糖葫芦。
他俩干了一天,才赚到七十文,这宁江府比蜀地粮价要便宜很多,够买一斤米,但是,他们一日三餐,一斤米都不够他们俩兄弟吃。况且,他们还是有狗子要养的人!
兄弟俩蔫头搭脑的找娘亲认错,不敢浪费粮食了。娘亲让他们把逃荒饿肚子的日记找出来多回忆回忆。想想那会啃石头馍馍,早晚都梦想着喝碗酸菜稀饭的日子!
看完大头的来信,小世子细细思索:一件小事上,这个母亲没有打骂孩子,用了另外一种教育方式,让孩子体会赚钱不易,珍惜粮食不忘苦难。
有钱人家,谁会在意孩子剩点饭菜?他们娘亲这么能赚钱!大头都说了他娘教人家外地厨子做菜,100两一道呢!
果然,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作为笔友,他也认真的给二人回信。讲他每天上学堂学了些了什么,家里小妹如何可爱,努力的和笔友拉家常。
与南边如火如荼的基建不同,北境的总兵府,徐总兵低下了他高贵的头颅。他要成为徐家的罪人了。十万士兵啊,被天花灭了两万人人,与鞑靼数月的交锋,也损失了近万。
憋屈到内伤,整个北境都被拖下了水。太医院那帮庸医,至今都没拿着有效的法子来。
再次给老父亲去信,求医!这次不敢再隐瞒,实在不行,就发求贤榜。重金求方!
等求贤榜全国发布后,翠花两口子在空间翻找医药书籍。虽然知道牛痘可以预防天花,但是治疗是目前最急需的。
范先生也在给两头和赵雷霆分析这次天花,几个孩子都气炸了。
“鞑靼是小人,打不过就用阴招!”
“太医不是最厉害的大夫么?怎么就不能治好呢?”
“要把这群小人打趴下!还要让他们赔钱!”……
第五十三章 牛痘
找不到有效的天花治疗法,各种医书都是预防为主,现代的天花早就被灭迹了。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全球接种疫苗,八十年代世卫组织就宣布根除天花了。
而所有的预防措施中又以种痘为佳,还分人痘、牛痘等种类,其中牛痘的毒性相对较弱。
这是一种利用牛痘病毒和天花病毒共有交叉反应抗原,诱发机体产生自动免疫以预防天花的有效措施。
翠花和黑娃在牛痘的培养与提取,接种的人群和接种方式上找了数十本医书研究,最后形成一本薄册。
为了给此书的出处找寻来路,在宁地的黑娃打起了舶来品的主意。
在确定岭南有几位传教士后,只有初中学历的两人,憋了数晚,翻烂了中英文词典后,才折腾出一本《天花预防》出来。
还假模假式的专程去找了传教士翻译成大夏文字。
就在两口子废寝忘食的折腾中英文互翻时,北境的鞑靼对大夏发起了猛攻。不足十日,边境被撕开数道口子,徐家军首当其冲,受到重创,徐总兵在大战中,重伤而亡。
战线一度崩溃,得亏朝廷的后援军赶赴,堪堪防守成功。此时已经顾不上天花,大夏军队或死命防守,或正面御敌。
感染人数,每天呈倍增加,太医院除了给宫里贵人看病的几位,全数已经到了北境。
除了隔离,给发热的士兵降温,也只能硬扛而已。但是传染者已经过了总数的一半,隔离环境也是形同虚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