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鱼夫妻在逃荒(64)+番外
“娘娘,臣妇不推脱,但是呀,您让臣妇拿着这么多钱咋花?可别为难臣妇啊,咱教人学一道菜才收一百两纹银,换到娘娘这来,就收您三成利,您让臣妾怎么有脸呀。”
“这蚝油和那些个菜式怎么比?你也没糊弄本宫,乖乖收着。”
“臣妇真不能收,要不,娘娘,您换一个赏赐给臣妇,这会也不知道臣妇娘家住哪里,您看是否方便赏给臣妇在娘家附近一个庄子,臣妇就是农人出身,喜欢侍弄土地,您赏臣妾一个有山有水有田地的庄子,不用太大,一百亩就行。”
“这四十万两银子,你买啥庄子买不到啊?”皇后气笑。
“这是原则问题,臣妇不能因为一个调料手艺就偏了您这些银子,拿着心中惶恐,花起来也不安心。”翠花很是真诚的对皇后掏心窝子。
“等臣妇这胎生完,说不定还能再找些生意和您做呢,您这出手吓到臣妇了,以后可真不敢找您合伙啦!”
“真没见过你这样的,钱多咬手哟!”边骂也收回了银票,罢了罢了,她给她找下爹娘,给她划拉一个庄子出来,这种老实人,很容易吃亏的。
真不愧是两口子,不过,夏洪棣比起皇后就更大方了,他打算给袁千总一个爵位。不过却不是这会,他说:“朕等你把大黄江北面的水泥坊修完,再赐你爵位,这面也不要求太多,再修四坊吧。”
“臣,谢主隆恩,定不忘陛下所托。”袁千总一脸肃穆的叩谢。
“臣根据舆图,和翻了许多地志,大黄江以北,大约有五处可建水泥坊,陛下请看,按照目前培养出来的工匠,这五处可以两处同期开工,半年可全部修完投产,一年时间,所有官道都能通了。”
伴随着的还有水泥坊的,还有修建与水泥路的铺设时间进度表,这种简易明了的格式,让夏洪棣耳目一新:“你这表格不错啊,一目了然。”
“嘿嘿,陛下,臣就是个大老粗,只是能读会写的水平,做的标记就想着醒目易懂,方便给下属传达。”
“不用太谦虚,朕觉得很好,回头你教教那帮子人,一天到晚,废话连篇的。”夏洪棣才懒得看那些云里雾里的折子,这种简单明了的风格更适合他。
太子夏季炎这会也在和自己的两个笔友拉家常。
“你们谁是大头,谁是二头呀?”两人的面相是真的差别不大,不熟的人很难分得清,小太子也很好奇。
“那殿下,您猜猜看?”一个狡黠的小孩儿眨巴着眼睛,看着他。
“那孤猜,你是二头!”夏季炎的分析来自于两人信件里面的说话口吻,明显二头要活泼很多。
“哇,不愧是太子殿下,您好聪明哦,居然猜得这么准!”二头瞪大眼睛,看着他。
可能是对于皇权的敬畏之心还没有被很好的灌输,两娃第一次进宫也没有太多的害怕,觉得太子既然是他们神交已久的笔友,那也算是熟悉的陌生人啦。
二头手舞足蹈给小太子讲他们的一路经历,中途喝水吃点心的时候,哥哥大头进行补充,太子听得津津有味,他都开始羡慕这两娃了,可走了太多的地方,见过这么多意思的事儿。
“殿下,这个是我挑了很久,送给您的。”二头捧着一个很漂亮的大海螺螺壳送给太子:“您把这个贴在耳朵上,就能听见大海的声音了。”
大头点头:“这个是我们在盾鱼岛的海里摸来的,选了好多个,这个最漂亮。”
虽然他们的礼物交换也已经来往了几次,但是朋友亲自打捞的礼物又另当别论了,太子好高兴,有被重视的感觉。袁家的孩子和他说话,他觉得很轻松,他们的话语也很有童趣。
“这些贝壳是送给小公主的,我们以前不知道您妹妹是公主,就想着挑这些给她玩儿,不知道适合不适合给公主呀?”
看着盒子里面,显然精挑细选被打磨过的贝壳,太子更高兴了,这就是大人说的通家之好么?
袁千总:啊?高攀了,高攀了!
第七十三章 新家不是一般大
大梨村村口,一群村民正在议论纷纷,他们的村长刚给大家带来消息:大梨、青枣、红果三村的庄子换主子了。
他们这三个村,有百分之五十的人家,都是靠着这九百多亩上等田过活的,这近千亩的良田分成了三个庄子,因为是同一个主子,庄子隔得又近,大家信息交流很通畅。
虽说每年的租子不便宜,但是这三个庄子的土地很是肥沃,大家的日子比起其他村已经算是好过了。
就听这几个村名,除了土地,他们还有几百亩的山林子,林里都种着梨、枣子、红果果树,每年主家会请这些佃农帮忙采摘,又是一笔收入。
突然间,要换主子了,大家心情都很忐忑:
“有打听到新主家什么来历么?是官家还是商户啊?”
“不知道啊,村长都塞了5两银子了,也没打听个明白,就是被前东家派来的管家通知了一下。”
“还让找些媳妇子,把庄子里的大宅里里外外收拾一番,务必要整洁,看来新主不简单啊。”
“咱最担心的还是那些契约啊,可别再涨租子了,这过去两年雨水少,咱的日子真不好过啊....”
“对对对!这才是最关键的,可别一来就立新规矩....”
老袁家租来的泥巴院儿里,马氏在村口听了半天的闲话才回家,忧心忡忡的对着还在打磨小碗的老袁头说:“老头子,听说这里的庄里要换主家了,咱还租不?”
老袁头头都没抬,半天才说:“等等看嘛,这村里租田地的人户又不少,等新东家来了,要是租子不变,咱就租个4亩地,反正我们都有手艺在,不愁会没饭吃。”
马氏点头:“这里的人可都是种麦子的,说是土地肥着呢,亩产3石哟,可比咱蜀地的地肥多了。”
“不然这里的上等田咋能卖35两一亩呢,咱蜀地20两一亩的上等田还不是随便买,贵有贵的道理。”
马氏看着正在做晚食的两个儿媳妇,肚子都挺起来了,心头一片火热,她老袁家日子要红火起来了呀。
三爷子现在每个月能赚个三四两银子,家里开支又不大,养点鸡鸭,种点菜,今年要再租些良田,把口粮能挣回来,这日子不要太美哦。
水泥官道上,五架马车驶来,车厢里,还有童音:“爹,马上就要见到爷奶了哟!我可想死他们了!”
“还有家公家婆,叔叔舅舅们,小山哥哥和小川弟弟!”
“我给大家都带礼物了,我保证那些贝壳海螺他们都会喜欢,那可是大海里捞的呢!”
“晓得啦,这是我们二头的一片心意,他们一定会喜欢的。”袁千总附和着,想想家里人看见他们,会怎样的惊喜。
马车驶入大宅里,半天功夫就整理出来的宅子,敞开着大门,迎接新主人。这座宅子离大梨村最近,离枣子村和红果村也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