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今天气死康熙了吗(221)

康熙:“行啊。”

他答应得这么轻易,胤祚怀疑其中可能有猫腻,大眼睛瞪成了警惕的猫眼:“汗阿玛,你是不是在打什么坏主意?”

康熙:“……”

他是觉得不管编不编得出来,就是几个孩子私下做的,不影响什么,可胤祚如此警惕,反而让他很想做点什么。

“既然这样,我们打个赌,你不能给胤祉任何提示、建议,胤祉要是能在一个月内编写出来,朕就允许他将来参与到编写字典中,要是他不能……”

康熙笑了一声,胤祚整个人都哆嗦了一下,总觉得自己要被算计了。

果然,康熙说:“他要是不能,你就得主持字典的编撰。”

太子:!!!

胤祚:!!!

让一个本就不喜欢读书,字都不认识几个的纨绔,主持编写如此工程浩大的字典,汗阿玛你是认真的吗?

太子的表情相当一言难尽,吐槽道:“以后这本字典是要叫《纨绔字典》吗?”

“怎么会?汗阿玛下令编撰的,肯定叫《康熙字典》啊!”胤祚理所当然地道。

康熙:“……”

就算他本来有这个想法,被胤祚一说,也立马没了。

“胤祚提的建议,也是胤祚主持编写的,那就叫《胤祚字典》!”这么一来,不管里面有多离谱的东西,都和他康熙无关!机智!

胤祚:???

胤祚:!!!

“不不不——”小家伙把脑袋摇得跟拨浪鼓似的,用全身上下所有的表情和动作来诠释着自己的拒绝。

“我错了!我不要!我不赌!”

太子笑出了声:“你不是想给三弟找个活吗?怎么这么快就放弃了?”

按照他的理解,应该是六弟怕大哥从了军以后,三弟一个人在上书房胡思乱想,这才想给三弟安排一个活。

康熙也是一样的想法,这才下了个套,没想到胤祚跑得这么快。

“没了字典的活,还能有其他活干,真要用我的名字来命名字典……”胤祚幽怨地看着康熙,“那汗阿玛等着给我改名吧。”

康熙:???

太子:???

第146章

清朝的阿哥是要上玉碟的,也就是历代皇族族谱,这并不是清朝独有的东西,自唐朝起就有,唯一的区别大概是清朝上玉碟用的是满文,而其他朝代用的是汉文。

玉碟上记录每一位皇家子嗣的出生、婚嫁、生育……即从生到死的诸多重大讯息。

而皇帝在玉碟上的记录是最详细的,还包括立储、即位的具体时间,谥号、庙号等等。

并不是说已经上过玉碟的信息不能更改,毕竟这一辈的阿哥全是“胤”字辈,不论将来哪一个即位,为了避讳都得改名。

就是……胤祚突然说要改名有点奇怪。

康熙猛然想起自己刚刚的想法:《胤祚字典》和他康熙无关!

忽然有些明白臭小子在想些什么,不免嘴角上扬,调侃道:“就算你改了名字,大家都知道你的曾用名是胤祚,序齿是六,没用啊。”

说不定因为名字改来改去搞不清楚到底叫什么好,所有人干脆避开名字,直接喊更简单的六阿哥。

到了那个时候,难不成还改年龄改序齿吗?那也太离谱了。

胤祚听出言外之意,嘟起包子脸,气呼呼的:“我知道不现实,所以别用我的名字来命名字典啊!”

他又不是皇帝,不需要太多政绩,被人传颂,更不需要流芳千古,什么颇有深远意义与影响的汉字辞书这种事就不必和他有关了!

听了康熙的话,太子才明白六弟为什么要改名,在熟悉的汗阿玛和六弟面前,他也没那么注意克制和礼仪,大笑出声。

“六弟,你这小脑袋瓜里都是什么,怎么会想到改名来避免?”

难得见太子哥哥笑得这么开心,胤祚想再哄他笑笑,哼了一声,故意翘着鼻子,牛气冲冲地说:“爱新觉罗·胤祚做的事,跟改名后的爱新觉罗·胤祯有什么关系?”

康熙和太子的表情都僵硬了,父子俩一同地想:这小子/六弟就那么喜欢胤禛吗?

胤祚慌忙找补:“不是四哥的禛,祯祥的祯,不一样的!”

汉字文化博大精深,“禛”和“祯”两个字的字形上有些区别,但在字音上是一样的,字义同样都是“吉祥”。

胤祚是因为先前想过要抢亲弟弟的名字来用,这才随口秃噜出来,说出来就知道糟了,因为十四弟和四哥的名字读音一样,在没有特意说明前,谁知道是哪一个?

康熙和太子当然知道用的不是同一个字,哪有兄弟俩用同一个名字的?即便如此,那也是同一字音,体现着绝无仅有的亲近。

康熙面色微沉,故意歪曲胤祚的意思:“朕怎么知道这不是你现想出来忽悠朕的借口?”

太子和康熙很有默契,配合地露出失望的神色,像是被胤祚的所作所为伤到了心:“二哥知道你喜欢四弟,但是今天是二哥的生日,你就不能表现得更喜欢二哥一些吗?”

俊秀的小少年轻轻叹气,颇为不忍地扭过脸去,不和胤祚对视,好像是不愿面对弟弟更喜欢其他哥哥的残酷事实。

康熙:“……”你还挺能演啊。

看来咱们爱新觉罗家的人都是有一些演戏天赋在身上的,玛嬷是,朕是,你也是。

康熙是因为置身事外,并不着急,从旁观者的角度能看到更多,而胤祚身在局中,又担心太子,没发现康熙和太子之间的猫腻。

也不是胤祚不关注康熙,只是今天是太子的生辰,他自然得更关注寿星一些。

“太子哥哥,你别听汗阿玛胡说,不是我临时想出来的,是很早之前就有这个念头了!”

胤祚满心满眼只有怎么哄好生气吃醋的太子哥哥,而没注意到康熙和太子听到他的话后眼眸瞬间眯起。

康熙表情古怪:“这已经不是你第一次想着改名字了?”他给胤祚取的名字就这么差吗?

太子也没想到,不由回头看着弟弟:“你之前为什么要想改名字?”

眼瞅着太子哥哥有被哄好的趋势,胤祚顾不上太多,觉得那些事说了也没什么,就全部说出来了。

“去年我不是高烧好几天吗?我是前些天才知道有人给我下毒,当时就觉得是不是这个名字有问题?谁让胤祚的‘祚’有国祚、帝位的意思呢?”

康熙:“……”

太子:“……”

都说帝王多疑,此时大清的帝王和储君都只觉得无语。

取名字的当事人康熙直言道:“你们几个兄弟的名字都是取吉祥、福气的意义,跟‘国祚’有什么关系?朕要真有那个意思,不应该给保成取吗?”

到底谁才是储君啊?

康熙和太子惊疑不定地对望着,不会吧?

那些人不是向来善于揣摩圣意吗?这回居然没有揣摩出正确的意思,歪曲得不成样子了?

看到亲爹和亲哥的这副表情,胤祚可算明白胤祚的“祚”字是真没那意思,全是旁人自己思维发散臆想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