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阿萝(58)

作者:遗珠 阅读记录

……

阿萝跟随吴观,行于台山书院内。

相较肃王府,书院并不大。目之所及,建筑只有黑白两色,院里栽植绿树、灌木等。常见学子走动,或是清扫,或是攀谈,或是吟诗作画。

阿萝上一次见到这样多人,还是在西市。

在她看来,书院与西市确有不同——西市是传说里的市井,热闹、亲切、满是烟火;而书院是学习的场所,清净、典雅、令她向往。

有学子见到二人,便停步,恭敬行礼。

阿萝见状,也心生欢喜,两手提裙,依照礼节,向人回敬。

她模样认真、端方,透出一股青稚的娇憨,叫吴观看去,边笑边捋起长须。

他道:【小娘子果然纯稚。】

自魏玘处,他听说阿萝出身巫疆、天真单纯,却不曾想,她彬彬有礼、分外可爱。

阿萝眨眸,学道:【纯稚。】

这倒是个新词,聂若山、周文成等人没教过她。

吴观笑道:【便是在称赞小娘子,心如明镜,不染纤尘。】

连出两个难词,阿萝听得似懂非懂,却也知是夸她,双颊一红,透出些赧色。

她道:【我不像这样好。】

二人正说着,忽听喧哗声起:【肃王殿下来了!】

【听说和段明在一起,快去看看!】

阿萝循声望去,只见众学子面露惊喜、放下活计、结伴奔走,一时深感惊讶,不想魏玘真有如此声望,竟惹众人去瞧。

她还记得,在肃王府中,仆役对魏玘又敬又畏,与此刻完全不同。

为何会有如此变化?是因先前提到的恩情吗?

吴观走在旁侧,将她困惑看在眼里,便放缓声音,道:【既要熟悉书院,小娘子便听老朽说说书院的故事,可好?】

阿萝回眸,点头道:【好的。】

她惯是爱听故事,此刻,又多了几分对魏玘的探究。

吴观背手,略一清嗓,便道:【九年前,越国开科,于是平民亦可借助科举、入朝为官,一朝飞黄腾达,便能改变家族命运。】

【可是,如算学、明法等科,需经人传授。书院高昂,凭平民财力,难以承受。】

至此,阿萝大致明白,是书院要教授学子考试、做官,但费用颇高。

她道:【这与台山书院有什么关系?】

吴观道:【自然有关。】

【六年前,一位老人有心办学,帮助平民入仕,便辞去官职,与好友隐入台山。但是,兴办书院需要钱财。老人无所积蓄,求助多方,却一无所获。】

听到这里,阿萝颦眉,眸间抹过忧色。

——这分明是极好的心愿。若有人来求她,但凡她有钱,也会出手相助。

她道:【之后呢?】

吴观一捋长须,道:【之后,圣旨突然降下。】

【大越皇次子出阁,点选老人为王傅,入王府当值。这与老人心愿有悖,可皇命难违,纵使不愿,他只得赶赴上京,谒见皇子。】

阿萝睫帘一颤,这才知——老人并非吴观,而是周文成;皇次子不是旁人,正是魏玘。

只见吴观敛起笑容,目光微烁,苍迈而慨然。

他道:【老人走入殿里,跪在殿下,看那十五六岁的皇子,于主位间立起身来。】

记起当时情景,便是少年来到近前,两手扶起老人,神情沉着、冷泰,显与年龄并不相当,像稚嫩的雄狮,虽然青涩,却可见未来锋芒。

思及此,吴观声音一沉,续道:

【他与老人道——】

【本王有意,助天下更多人执掌命途,自台山书院伊始,先生何如?】

作者有话说:

魏狗,你酸死算了。

第37章 腌酸坛

话语铿锵, 竟如隆钟撞响,震得阿萝背脊僵麻。

莫名地, 她想起魏玘的双眸——乌沉、幽旷、凌厉, 像暗无天日的深夜,却又燃着一段火、撕开一寸光,迸出蓬勃、璀璨的力量。

阿萝不禁提息,道:【之后呢?】

吴观笑道:【之后, 二人彻夜长谈, 一拍即合, 势要全千里之志、建成书院。】

闻及此,阿萝眸光渐亮。连青蛇也半探头颈, 似全神聆听。

正期盼间,却听吴观话锋一转——

【只是……】

她颦眉,忙道:【山长请说!】

吴观摇头, 沉声道:【只是, 皇子卓尔不群,招致旁人妒恨,周围虎狼环伺。若令其仇敌知晓二人所为, 定会百般阻挠。】

【故此, 皇子与老人居隐幕后,托老人好友为山长,经办此事。】

【历经百余日夜,台山书院终于落成。】

听到落成二字,阿萝长舒一口气。

吴观讲述时, 她听得认真, 被故事吊足精神, 直至此刻, 方觉尘埃落定。

往回想去,此间种种,如周文成苦求无门、师徒秉烛夜谈等等,竟如白描图卷,在她眼前悉数浮现——这令她倍感认同,又心生困惑。

她眨眸,道:【所以,是魏玘建立书院、送更多学子参加科举?】

吴观颔首,道:【不错。】

得此回复,阿萝抿唇,又松,道:【为什么?】

平日里,她所看见的魏玘,分明冷傲、残酷,浑身覆满尖刺,不露半点真意。他工于心计,与人不诚,只计量用处,常威逼胁迫。

——待她,尤是如此。

她仍记得,是他以蒙蚩的性命、待遇相要挟,强迫她留在肃王府、讨他欢心。

【他做这些,是为求用处,还是出于真心?】

吴观闻言,挑起长眉,面有讶色,却并未作答。

曾经,周文成谒见魏玘,他受邀入府、坐于旁侧,亲耳听见周文成问过魏玘,道是肃王身居高位,牵挂微末之人,意欲为何。

对于魏玘的回答,他言犹在耳。

——本王身居高位,尚且如履薄冰,换作先生所言微末之人,又当如何?

这些话,叫吴观当时听去,深觉魏玘口舌漂亮。之后,他眼看书院平地起、将一批批学子拽出泥沼,方知魏玘笃志、并非纸上谈兵。

吴观身为山长,最知书院艰辛,只是说来话长,不好尽数告予阿萝。

他道:【我不敢擅断肃王真意,但有一点可以交代。】

【凡是书院学子,皆视肃王为恩人,无不研精覃思,但求为肃王尽绵薄之力、以报恩德。】

他知阿萝来自巫疆、对越语不算熟稔,便道:【若小娘子不好理解,只管记住——对肃王殿下有用处,正是学子们的心愿。】

这番话仿若连珠,打入阿萝耳中,似往心头滑落。

她抬眸,望向吴观,看人泰然自若、不似有假,一时只张唇,不知作何答复。

吴观见状,亦不作多言,只摆手道:【书院之内,尚有不少去处,颇具闲情逸趣,还请小娘子移步,听老朽细细说来。】

……

另一侧,台山书院,风雩亭内——

魏玘临池,负手而立,扫视池内锦鲤。

于他身后不远处,段明撩衫跪地,头颈低沉,背脊却笔挺如竹。

上一篇: 瑜珠 下一篇: 娇养王府痴妾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