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天灾囤货忙(158)+番外
家里不少房间做种了树,种树的房间是怎么不能做隔层的,下面为了给树根留住土已经加了很多的高度,再将上面的层高降低,果树就没有空间可以长了。
养鱼的房间同样也不能,都是水,太过潮湿容易让纸巾潮湿发霉。
挑来捡去加了能加隔层的房间只有那么几个,比如卧室之类的。
“幸好当时连隔壁也给买下来了。”如果真的只买了两间房子,东西不一定能放得下。
俞悦桐家需要挑挑拣拣,俞小姨那里就简单多了。
除了卫生间、竹鼠养殖室和菌菇室,其他地方都做了隔层,两层钢棍像交错的网,中间放上干燥剂包,上下用塑料板固定盖好。
人不能爬上去,但拿个梯子配合伸缩杆拿去东西还算是方便。
轻的东西放上面,俞家的床底和衣柜也空出了不少。
大米和面粉用真空袋子重新装好抽成真空,做成类似积木的巨化版本的大米面粉砖,一个一个地垒好放进床底和衣柜的最上层。
书房的书柜是用实木板一格一格钉在墙上的,十分牢固,四面墙全是书架,俞悦桐当时说是“美观个性实用”但这回将粮食抽成四四方方的真空长方形或是正方形后,才发现这面墙是“早有准备”。
俞悦桐脸不红心不跳:“我特意选的差不多的袋子尺寸,把书拿出来放米,很不错吧?”
一格格地将东西填满后,俞悦桐再让俞爸爸买点木板回来,刷上和水泥和腻子再往书架上做个门,看起来就和墙没什么区别了。
至于木板和木板的缝隙,那就更简单了,再买一些书柜,摆上去,也当做储物柜用。
“书的话我问问朋友要不要,卖了怪可惜的。”俞悦桐也就是找了个借口将书的处理权拿到自己手里,转头就把这些书收进了空间里。
书房基本上只有俞悦桐用,俞悦桐也不是非要在书房才能干什么事,是当初俞爸爸和俞妈妈觉得家里得有个书房,才留出了书房的空间。
但在末世这种情况下,书房就成了浪费,所以这次直接将可有可无的书房改造成了仓库。
俞爸爸去拉了几个大货架,货架和货架之间留出过道,有什么东西就往上面塞就行了。
零食牙膏牙刷毛巾沐浴露洗发露洗衣液,全部往这个房间放。
米面粮油和纸巾卫生巾这几样又多又占地方的东西收纳好后,剩下的就是一些蔬菜水果和肉类了。
公/众/号:心动.推文馆
鸡胸鸭胸全部切片烘干,加一些料酒葱姜水上锅蒸后再料理,就没什么腥味,还比普通的肉多了一些嚼劲和香味。不管是人吃还是狗吃都方便。
鸡腿鸭腿全部洗干净划出花刀下入调料进行腌制,之后再裹上鸡蛋液淀粉和面包糠放入油锅里炸,炸完冷却后再冻起来,之后想吃再用烤箱或是空气炸锅热一下味道就和现炸的没太大差别。
猪蹄肥肠猪肚牛腱肉牛筋牛肝鸭脖鸡架这类拿来分批地卤,卤完后照样是拿来冷冻。
猪肉分一部分来做酱油肉,在酱油里腌制泡过的肉自然晒干,豆香和肉香在时间的作用下散发出迷人又美妙的好滋味。
另一部分则是拿来灌烤肠,玉米味、黑胡椒味、脆骨肠、原味,一共做了四种口味。
周诗文手气好,最后一天的促销活动中抽中了一台烤肠机。烤箱和平底锅自然也能做出好吃的烤肠,但无论从那种角度来说,烤肠机做出来的烤肠才是yyds!
剩下还有牛肉和羊肉,取一部分做风干牛肉条,和烤羊排,剩下的全部做成牛肉饺子和羊肉饺子。
至于那些蔬菜水果,要么做成菜干果干,要么就做成腌菜。
一家人忙忙碌碌连轴忙活了一个多星期才算把一切搞完。
整个虞城乃至整个Z国,这段时间里也都陷入了热火朝天的忙碌中。
腌菜、熏肉、晒鱼干、晒肉干……到处都飘着食物的香味。
不是过年,人人脸上的笑容却比过年还开心。
今年的“年”没有什么年味可言,毕竟过年前大伙物资匮乏,如果不是那一波“年货”活动,不少人都还在忍饥挨饿。
忙忙碌碌的抢购和处理食材多少有了一些和平的意味,今年这个年没有除夕夜没有大鱼大肉、大年初几没有走亲访友、更没有剩菜热了又热,电视网络上的娱乐节目更是少得夸张,但家家户户的米桶和冰箱都是满满当当的。
尤其年货活动的最后一天大促销,更是让绝大部分人觉得物资匮乏的困境已经过去。
“哎呀,亏了亏了,以为以后要闹饥荒,我一口气买了五十袋大米和五十袋小麦,天呐这么多东西我怎么吃得完啊!”
“你那还好,我可是鬼迷心窍买了一百包的盐啊!一百包!我又不是要把盐当饭吃!这么多吃得吃到下辈子吧!”
“那你们卖我一点?我买的时候犹犹豫豫,就买了一点,现在看着家里空空荡荡的房间,又觉得好像有点过意不去。”
“嗐、嗐,这有什么过意不去的。行了,我还得回家打屋子去呢,回聊啊。”
“我看得浇水去了,之前买的那么多菜种好不容易发芽几盆了,虽说现在也不缺菜吃,但也不能浪费了啊!”
“……这些人就是来凡尔赛的吧!”
说归说,但买都买了,对之前的高物价心有余悸的市民还是很实诚地将尽可能多的生活物资搬回了家。
掏空家底购物的很少,但从中最大程度地挤出钱来买物资,这已经是大部分人不用说也会这么去做的“趋利避害”本能了。
总归这些东西都是自己吃的自己用的,再怎么着都不可能亏!
*
二月的时候,气温还是缓慢地上升,俞外公和俞爷爷在商量着包地的时候。
老家的地被淹了,水到现在也还没退下去,老家沿着河,一眼看过去分不清哪里是路哪里是田哪里水河,靠都不敢靠近。
现在国家给的政策倾斜和农业补贴非常不错,种了一辈子地的两个老人又开始动种地的心思了。
俞大舅不知道从哪里听说老父亲去种地的消息,火急火燎地就打电话过来了,和俞外公吵得热火朝天。
“你都七十多了,还种什么地!?我又不是养不起你!又不是缺你这口吃的!你不为自己考虑考虑,也该为我们几个子女考虑吧?你住在大妹大妹夫家,住着住着跑去种地了,不知道的人以为大妹和大妹夫给您气受了呢!你这不是让大妹和大妹夫为难吗?!”
“行,你不为我们考虑,那悦悦呢?她现在名气这么大,不知道多少人眼红她的,没有的事都能编造出来坏她名声,你这不是给人递现成的木仓吗?!”
但是俞悦桐却一反常态地很是支持:“种地?可以啊,但种什么得选好。”
俞外公和俞爷爷脱口而出:“早稻!”
俞悦桐立刻就给否决了:“往年早稻怎么说也得三四月,今年这么冷,说不定四月下旬甚至五月才能种,既然都是四五月的事情了,你们现在着什么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