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九零之穿成“真”千金对照组(144)

作者:米荷 阅读记录

而现在, 她形象大毁,商爻那么骄傲,肯定对她失望透了。

她不知要怎么解释, 干脆只能将这事先放下。

喝过水后,她镇定了许多, 心中又有了计较。

她放下水杯:“外公, 苏珊珊呢?”

“天啊,你还敢问!”方大明又气又无奈, 板着脸道, “你差点打死她, 人现在还在隔壁躺着呢!”

苏阙:“……哦。”

“差点”就是“没死”。

她翻身下床:“我去看看。”

“你先休息吧。”沈一曼赶忙把她抓回来,回想早上那幕,老俩口都是后怕不已。

沈一曼坐在床边, 细心地帮她把脸上的碎发撩到耳后, 声音轻得生怕触及她的情绪:“医生说你最近没休息好, 又遭受心理上的大痛大悲,才会出现早上那种反常的举动。松松,你告诉外婆,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是不是苏明远要苏珊珊不要你?你放心,这种事外公给你做主!”方大明冷静下来,又开始无条件维护她,“你要是气不过,外公拿枪崩了他们两个。这种事怎么能自己动手呢,还当着那么多人的面,你手不痛啊?”

看出方大明不是真的生气,苏阙做了个鬼脸,可怜兮兮地说:“痛。”

“痛你活该。”方大明戳她脑门。

她脑袋被戳得一歪,却又突然开心起来。

至少,她还有外公外婆,他们好疼她的。

她深吸了口气,努力做出微笑的样子:“外公、外婆,你们放心吧。苏珊珊不是你们的外孙女,我才是。”

方大明和沈一曼惊疑不定地看着她:“松松,你是找到什么证明了吗?”

当初他们之所以以为苏阙不是方雪桐亲生的,是因为老俩口想孙女,打了国际电话去米国。

苏明远其实很不喜欢和他们联系,在此之前一再要求他们别再打电话,可方大明这辈子就没听过谁的,照打不误。

苏明远只得告诉他们,苏阙不是方雪桐的亲生女儿,并且几日后寄了DNA鉴定结果回来。

DNA鉴定是项新技术,那份鉴定书连沈一曼都看得不甚明白,只能是苏明远怎么说,他们怎么听。

后来细想,中间确实有许多疑团。

如果苏阙有新的证明,那正好可以和苏明远澄清。

其实他们已经猜到苏珊珊可能是苏明远的私生女,但只要不妨碍苏阙继续当他们的孙女,这件事他们不想多管。

苏阙握住老俩口的手,正色道:“我说的是实话。苏珊珊跟你们没有关点血缘关系。至于苏明远……外公,我现在要去市局,苏珊珊是偷渡回来的,她在香港惹了官司。”

“偷渡?”老俩口惊了。

这年头只听说过偷渡过去的,哪有偷渡回来的。

苏阙吸了口气:“这件事太复杂,我现在就要去市局。”

她说着,揭开被子就要下床。

方大明把她按回去:“我方大明的孙女,还用得着亲自去市局?叫他们局长过来!”

他让小张去打了个电话,不到半小时,市局的王副局长就风风火火地赶来了。

“老领导,听说您有重要指示?”

方大明摆摆手:“我没有。我孙女有。”

王副局长惊疑不定地望向苏阙。来之前他已经听说了,这姑娘差点把人打死。

他以为方大明这是要向自己施压,以便把苏阙杀人未遂之事抹过去,脸色当下就沉了下来。这种事不能答应,但老领导也不能得罪,他开始搜肠刮肚地想对策。

苏阙看他表情就知道他在想什么,直接道:“不会有杀人未遂这种事的,医生可以给我出具证明,我白天确实精神状态不稳定。”

那么多人看着她急痛攻心昏死过去,这事造不了假。

她继续道:“就算我有罪,我也有重要线索提供,是不是能争取个戴罪立功?”

“你有线索?”王副局长下意识坐直了,“什么案子的线索?”

苏阙看了看方大明和沈一曼,并不打量避讳他们,直言道:“苏珊珊可能是国外派来刺杀的奸细。”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连方大明都吓了一跳:“松松,这种话可不能乱说!”

而苏阙的神情越来越严肃,“外公,外婆,王副局长,我说的是‘可能’,实际的证据我没有,我希望你们能找到。接下来我要说的,跟一件陈年旧事,也就是我的身世有关。三位都是经过大风浪的人,我不打算有所隐瞒,希望你们能给我几分钟时间。”

方大明和沈一曼交换了个眼色,都明白了事情的严重性。

方大明忙了张椅子,跟开会听讲座似的笔直地坐在了沈一曼旁边。

王副局长也拿出了公文包里的纸笔:“你请说吧。”

苏阙道:“事情要从十三四年前的一个夜晚说起,在米国K州曼莎镇的一个华人农场,住着农场主苏明远和妻子方雪桐。他们有两个孩子,大儿子方莲,在波士顿上学,小女儿苏阙,当时不到六岁……”

这家人经营农场,原本过着十分惬意的生活。直到有天晚上,小女儿在粮仓里发现了一名从华夏偷渡来的劳工。

这人叫应泯和,自称是华夏西南某地的下乡知青,彼时国内正值知青返城高峰时期,而他因为家庭问题没能得到返城的机会,于是在其他知青的鼓动下逃出边境,辗转来到米国。

他原本以为可以像普通米国人一样找份正经工作,但由于没有合法身份,只能经由其他偷渡客介绍去□□工,谁知道被骗。

他半路逃了出来,稀里糊涂跑到了农场,得知农场主一家是华裔,他问他们能不能收留他,让他凑够回国的路费。

苏明远和方雪桐都是善良的人,对他的遭遇深表同情,当即收拾了一个房间给他,让他和其他工人一起,在农场干活,每天给他一美元薪酬,这样不出两月,应泯和就凑齐了路费,离开了农场。

谁知他并没有立刻坐船回国,而是带着一伙本地嬉皮士洗劫了农场。

米国嬉皮士群体兴起于60年代,原本只是一群反抗传统习俗和当时政治的年轻人,提倡以和平自由的方式解决社会问题。但到了70年代,由于缺乏所谓的领袖人物以及团体宣言,三教九流都打起了嬉皮士的旗号。

他们穿流浪汉的衣服、化稀奇古怪的妆,上街嗨歌、□□,不务正业……没钱了怎么办呢?随便走进一户人家开始抢劫。

没人知道应泯和是怎么和这伙人混到一起的,但可以肯定,是他为这伙人带的路。

这伙人里有极端的种族主义者,对待这个华人农场的手段十分残暴,不仅抢夺财物,还开枪扫射。从农场主到工人,包括动物都杀了个精光。

原本方雪桐带着孩子们藏在阁楼,嬉皮士没有人找到人,抢到钱财就准备离开。

应泯和提供了关键线索,说其他人一定藏在阁楼,他知道如何打开那个隐蔽的阁楼。

为了保护苏阙,方雪桐和方莲接连被害,苏阙甚至眼睁睁看着应泯和用烛台砸碎了方莲的脑袋。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