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年代:团宠福妻她超凶哒(511)+番外
“前面那位林同志,那位长得最好的女同志。”
李秀丽觉得她闺女上天入地第一好看。
听家这话,自然而然的回头。
一扭头,陈婉婉已经停在林棠面前。
“林同志,我初来乍到的什么也不懂,有些事想麻烦你,你方便吗?”
离的近了,才发现这乡下姑娘长的多好。
比她见过的电影海报的明星都好看。
林棠诧异地挑了下眉尾,问道:“什么事?”
她眉眼长的极好,做出表情,如画般精致的脸充斥着灵动感。
好看!
陈婉婉都快被这张脸晃花眼了。
她掐了下手心,勉强压下快压制不住的不矜持。
“我们刚来屋里什么都没有,要是想准备布置一下屋子,该怎么搞?”
屋子他们都看见了,里面空荡荡的。
床还是大通铺,没点儿隐私。
桌子需要,柜子也需要。
李建材是个汉子,心没那么细。
这些都没想过。
听见陈婉婉的要求,这才意识到自己工作的不足。
想着林棠是个细致的小姑娘,有些他没想到的事应该能想到。
“棠棠,你有时间吗?”
林棠猜到李建材的意思,点了点头,“有,建材叔是想让我留下,帮着知青同志们安置下来对吧?”
李建材笑道:“啥都瞒不过你,得不得成?”
林棠想着接下来自己没什么紧急的事,干脆利落的应了。
“好啊,交给我吧。”
只要不是作妖的人,她一向不吝啬帮忙。
李建材道谢,“那就麻烦你了。”
随后,带着众人走了。
林棠在知青点看了看,其实环境算不错了。
陈婉婉和另一个叫吴迎秋的女同志很快把屋子收拾干净。
屋里没桌子没柜子没箱子,东西都没法儿放。
陈婉婉边收拾东西,边问:“林同志,你们这里有会打箱子的吗?”
林棠早猜到她会问这个,“有,你去问问其他同志,看需要几个,我到时候让人把东西搬过来,一个箱子三块,一个衣柜五块。”
她说的价格不算贵,算是很实诚了。
知青要的是大件,需要的木材得上山砍,麻烦着呢。
明码标价、童叟无欺。
为了避免被人戴上投机倒把的帽子,林棠老早让大伯把她爹做木工的身份报到了公社。
所以,如今林禄接木工活的事,是在大队有备案的。
会免费给大队做木工活,私活赚的钱大头自己拿。
不怕被人知道。
陈婉婉兜里还算有几个钱,也不觉得贵,当即应道:“好的,我去问问隔壁。”
话音落下,抬腿去了隔壁。
不消须臾,她又回来了。
来时,身后跟着几个男知青。
余飞扬说道:“林同志,我们听陈同志说你那里可以打东西,书桌可以打吗?”
他们打算一起掏钱打个书桌,屋里没有桌子可不成。
林棠回答:“可以啊,五块钱一个长桌,椅子另算。”
长桌是她看了知青住的屋子临时想到的。
要那种长长的,既能放东西、也能看书写字的那种。
可收纳,实用性也要强。
余飞扬表情一喜,“我们要一个长桌,椅子怎么算?”
“椅子一块一把。”
椅子用做别的剩下的边角料就能做,所以价格不算贵。
几个男知青讨论了一番后,由余飞扬代为开口。
“林同志,我们需要五个箱子,一个长桌子,三把椅子,两个衣柜。”
林棠在脑子快速算了下,说道:“总共三十三,这个要收一半押金的,你们能理解吧?”
余飞扬对林棠能秒算出价格,表示震惊。
这真是乡下姑娘吗?!怎么这么厉害。
对她说的押金,余飞扬也很理解。
掏出十六块五给林棠。
“这是十六块五,东西就麻烦林同志了。”
第541章 那个女知青疯了吧!!
林棠就喜欢干脆利落很上道的人。
一时间,对这些知青印象都好了几分。
“不麻烦,过几天会有人给你们送过来,你们买的多,到时候多送你们两个桶。”
几个年轻人心里一乐,笑了出来。
“那就先谢谢林同志了。”
林棠微微一摆手,“客气了。”
银货两讫的事,称不上谢不谢的。
“还有什么事吗?没事我就先走了。”
七个知青初来乍到的,怎么可能没事。
陈婉婉像是生怕林棠走,一把拉住她。
“你先别急着走,至少先给我们讲讲村子的事吧,我们什么都不知道。”
林棠不喜欢被陌生人搀着,不动声色地拉开陈婉婉的胳膊。
沉吟片刻,道:“你们收拾完了没有?要是收拾完了,我带你们去村里转转。”
知青们觉得什么都没有了解下乡地方重要。
忽视还没收拾好的行李,面不改色的点头。
“好了,我们走吧。”余飞扬很积极地说道。
陈婉婉鄙视的目光扫向他。
屁!
别说铺床了,炕都没清扫干净呢。
竟在那儿瞎扯!
林棠没多在意,说道:“那就走吧。”
走几步,指着院子的空地。
“村子每户都留了自留地,你们把这院子开一下,就可以种菜了。”
七个知青都是知识青年,没干过农活,更不会种地。
看着那干巴巴的黄土地,表情懵逼。
陈婉婉微微张嘴,傻眼道:“……怎么种?”
要先开荒吧?
不太懂诶。
林棠淡淡扫了她一眼,“不会种就去找村里的婶子,婶子们都是种菜的好手,她们会很乐意教你们。”
觉得这些小年轻人生地不熟来这里搞奋斗不容易,她多说了两句。
“不要不好意思,有什么不会的直说,最多也就被人笑一笑,面子什么的比不上吃饱肚子重要。”
她可是知道的,知青下乡只有不多的口粮补贴,那点粮食连个小姑娘都吃不饱。
要填饱肚子只能靠他们自己。
现在的人挨过饥荒,对粮食的重要性深有体会。
对于林棠的善意提醒,他们都不觉得多余,反而记在了心里。
“谢谢林同志,我们知道了,我们东西都备的齐着呢。”
林棠心说,你们不知道,再过段时间就入冬了,到时候日子难过着呢。
吃的粮食、穿的棉衣、烧的柴火……需要的东西多的很。
希望到时候都还能说出这句话。
好在村里有酱厂的收入,到年底再卖了猪和草药,应该都能过个安稳的冬天。
一路想着这些事,林棠给几个知青讲大队的事。
讲的多是琐事,比如说在哪里打水,大队仓库在哪里,晒谷场在哪里,一些知青可能经常接触到的人等等……
不该说的话,林棠一句未提。
陈婉婉等人对双山大队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