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红楼]拯救美强惨姑娘(134)

作者: 雪烛锦灯 阅读记录

回到神判府,歇息了一日,次日便是三月初一,冯渊要回衙门办差了。

交代郭管家夫妻协助甄英莲管家,他便放心的去了衙门办事。

他不在的这几天,京中也没出什么大案,都是些鸡鸣狗盗的小事,顺天府衙门就可以直接判决。

倒是地方上出了三桩大案,一桩是太原府的灭门惨案,一桩是杭州府的杀夫案,还有一桩是苏州府舞弊案。

每年二月会在全国各个州府县城举行县试。

县试的难度是最初级的,一般来说,只要不是个猪脑子,积累的学识足够了,都能考过县试。

是以,极少有人会在县试、府试上作弊。

因为没有必要。

前面两个案子,人证物证聚全,但因人犯身份特殊,卷宗已经移交大理寺,由大理寺审判。

剩下的那桩舞弊案,人犯拒不承认自己舞弊,还称被人陷害,是被冤枉的。

自古以来,舞弊案就很受重视,因此这桩案子,很引人注目。

因人犯喊冤,不承认自己舞弊,这个案子也移交到大理寺审判。

冯渊花了两天时间,整理完前面两个案子,确定无误,便按照律例宣判。

最后的舞弊案,冯渊想了想,带着卷宗入宫求见皇上。

“你要去苏州亲自查这桩舞弊案?”皇上有些惊讶。

这还是冯渊第一次主动的请示要外出查案。

何况,冯渊刚刚新婚,这个时候不在家里陪媳妇,居然还要离京查案?

就离谱!

“这个案子有诸多疑点,臣需要去苏州深入调查,才能查出真相。”冯渊顿了顿,道,“臣也是凭借科举出人头地的,因为臣知道,除了读书科举,臣没有第二条路可以走。这桩案子里的人犯,与臣当年的身世相差不大,只是他比微臣多了个幼弟。”顿了顿,又补充了一句,“臣不太理解他为什么要舞弊。”

“为何不理解?”皇上感兴趣的问道。

冯渊叹道,“人犯柳文朝,年二十,自幼便有才名,十三岁那年父母被山匪所害,有个小他六七岁的弟弟,名柳文羲,年方十四。案卷中,这位柳文朝是苏州城里鼎鼎有名的才子,只是因父母早亡又要抚养弟弟的缘故,拖到现在才参加县试,凭他的才智,考过县试,并不困难,既如此,他为什么要作弊呢?”

皇上闻言若有所思。

“柳文朝是苏州府今年的县试案首,这个名次很符合他的名气,可偏偏有人举报他舞弊,还拿出了证据,柳文朝也因此被收监,若柳文朝当真作弊了,他为何受了刑,还坚称自己冤枉?”冯渊将心中的疑虑一一道明,“这些问题,其实并不难看出来,可偏偏这个案子却闹得移交大理寺处理,微臣实在不解。”

皇上心中一沉,“爱卿的意思呢?”

“虽然微臣心中觉得,柳文朝大概是被冤枉的,可事实如何,还得靠证据说话,因此,微臣请旨去苏州调查此案。”

皇上也不容许任何人借着科举舞弊的由头排除异己,当即允准了冯渊的请旨。

从宫里出来,冯渊回到神判府,将他要离京的事跟甄英莲说了。

甄英莲知道冯渊的职责是什么,因此早有心理准备。

“你若是一个人呆在家里闷得慌,不妨将妹妹接来府里陪你。”冯渊道。

甄英莲眉眼弯弯的笑道,“夫君安心,我省的。”

夜里,夫妻缠绵一番,次日天未大亮,冯渊就带着府里的随从登船离京了。

上京这边,有林如海在,冯渊倒是不担心甄英莲的安全。

何况,即便没有林如海,甄英莲如今也已经是他的妻子,是神判府的主母,上京他得罪的人虽然多,可也没人敢明目张胆的谋害他的妻子。

水路速度快,又碰上了顺水,不过十来天,就到了苏州地界。

冯渊来地方上查案,一般都不会摆明身份,直接去衙门,而是会隐藏身份,先入城低调暗访,若是能搜集到证据,那是最好不过。

目下还不到三月十五,但气温也早就升上来了。

冯渊只穿了一件青衫,带着两个随从,找了一家茶楼歇脚,剩下的随从先去收拾宅院了。

苏州是林家的地盘,作为林家的女婿,冯渊在苏州自然是不缺地方住的。

林如海给甄英莲的陪嫁,就有两座苏州的宅院。

“听说上京那边派了冯神判来查柳兄的舞弊案,你们说柳兄这回是不是有救了?”

刚在茶楼里坐下,冯渊就听到有人在议论舞弊案,不禁挑眉。

“李兄,你快些住嘴吧,隔墙有耳,若是被那人听了去,少不得被迁怒。”有人劝道。

被称李兄的就是之前说话的男子,他闻言,冷哼道,“周义成那混蛋也风光不了多久了,仗着他姐姐被赐给四皇子做妾,居然猖狂到诬陷柳兄科举舞弊。”

周义成?四皇子?

冯渊也没想到事情会跟四皇子扯上干系。

当朝四皇子乃是德妃李氏所出,身份贵重,地位仅次于太子和上头的几位哥哥,在皇上那儿也挺受宠。

四皇子一个妾的娘家兄弟,居然敢做出这种事,谁给的胆子?

四皇子吗?

让四皇子自己做,他都不一定有这样的胆子。

可这样一目了然的案子,苏州知府居然都解决不了,需要移交大理寺定夺?

冯渊沉吟片刻,提着酒笑眯眯的去了那一桌,“兄台,我刚在旁边听你们说什么舞弊案,还有陷害之类的,不知是怎么回事?”

姓李的书生见冯渊一副读书人打扮,年纪轻轻,长相俊美,心中的防备心就减低了很多。

见他对舞弊案感兴趣,便道,“兄台是外地来的吧?”

现在整个苏州府,还有谁不知道这荒唐的舞弊案?

“我是金陵那边来的,游学到此,今天刚到苏州。”冯渊笑着道。

一听冯渊是今天到的苏州,姓李的书生就更不疑心他了。

“敢问兄台贵姓?”李姓书生问道。

冯渊微微一笑,“在下姓董。”这也不是说谎,他原本确实姓董。

李姓书生拱手道,“原来是董兄,幸会幸会,”顿了顿,“不过我劝你不要多问。”

“为何?”冯渊疑惑的道。

李姓书生道,“我叔叔在朝为官,是以不怕那周义成狐假虎威狗仗人势,你跟我不同,还是外地来游学的,千万别惹来一身臊。”

倒是个好心的书生。

“兄台过虑了,我家中长辈也是在朝做官的,也不怕那混蛋仗势欺人。”冯渊笑眯眯的道。

李姓书生闻言,讶然看了冯渊一眼,上下打量一番,注意到冯渊的衣着配饰,看着不起眼,可都不是便宜货,当即道,“是我眼拙了。”

“李兄现在可以说了吗?”冯渊微笑道,“我辈读书人,参加科举不就是为了有朝一日入朝为官为民伸冤吗?如今撞见这不平事,我心中实在好奇,谁这般大胆,居然敢陷害人科举舞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