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难越(161)
“哦?”常有道闻言笑了一声,“既然你是,那你倒是跟我说说,三年前我们说的那件事,你后来查的怎么样了?”
三年前?
为防云清澜顶替身份之后不熟悉云青风的生活情形和周边人事,这么多年云青风不论在外面发生了什么事,回来后都会事无巨细地讲述于她,其间就连霍丞川和常铃儿这样的秘事,兄长都没有隐瞒,可按常有道所说,三年前竟发生了一件事,是不能让她知道的?
三年前,山匪,常铃儿,流放···
细碎的线索在云清澜脑中接连不断地闪现,云清澜沉思片刻,忽然眸色一凝,终于反应过来:这常有道就是三年前兄长带兵剿灭,押解回京后又被流放的那群淮南流寇!
见云清澜面色微沉,常有道就知其已想通个中关节,他仰起脖子,遥遥冲着正打得不可开交的常铃儿和霍丞川方向招呼一声:“铃儿,出去打,你们乒乒乓乓的声音太大,吵得你老子耳朵疼。”
“你个老不死的,就支使老娘!”
常铃儿啐骂一声,紧接着反手挽起朵刀花逼退霍丞川,然后掀起帐帘一跃而出,一边还不忘冲霍丞川回头招呼道:“臭小子,出来!”
而这边霍丞川早就上了头,脑中只剩下常铃儿刚进帐时轻蔑的笑声和冷漠的推拒,两眼更是紧盯着那纤细火红的身影一眨不眨。如此这般,看上去哪里还像那个奇诡多谋、统御一方的四营主将,分明就是个情根深种却又对心上人无可奈何的愣头小子。
被常铃儿招呼一声,霍丞川当即就赤红着眼一路跟了出去。
帐中立时就安静下来。
看着云清澜惊疑不定的面色,常有道倒也不太在乎其架在自己脖子上的长剑,他身子微仰,幽幽往后靠了靠,才缓缓道:“你就是云青风的那个妹妹吧。”
这三年他虽在青城山闭门不出,但朝廷里的那点事,多少也听说了七八分。
“云青风替你去了达腊?看来他在北境伤的不轻。”常有道啧了一声,继而摇摇头,“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云杉这老东西,还是这么能狠得下心。”
仅一个照面就能看出这么多事,云清澜一时心乱如麻,更不知这常有道到底是敌是友。
看着常有道风轻云淡的面色,云清澜沉默片刻后无涯剑又向前逼压几分:“少废话,粮食在哪!”
云清澜色厉内荏,却中气不足。常有道闻言再度淡淡一笑:“粮食?你问的,是上个月被送往京都的粮食,还是二十年前,被送往稷元前线的粮食?”
二十年前?伐稷之战?
云清澜一愣,先前夜访架阁库,对伐稷之战,她也已大概知道几分。
“时云五子率龙虎军直入稷元国境,虽战前所向披靡,却难抵战后兵线冗长,流寇作乱。粮草迟迟未到,龙虎军深入敌境鏖战多日后继乏力,最终致使云家五子以身殉国战死边疆,无一人幸免。”
所以二十年前,也是常有道劫走了被送往稷元前线的粮食,才使得父亲叔伯们战死边疆!
记起架阁库卷宗所述,云清澜心头登时涌起怒火,一想到杀父仇人就在眼前,她手下立时用力,眨眼间就在常有道脖颈上压出一条血线:“我杀了你!”
“杀我?”常有道抬眼看她,殷红血滴自颈侧滑落,可面上却依旧是波澜不惊,“若是要杀我,三年前的云青风为何不杀我?”
兄长?兄长也知道这件事?
云清澜身子一滞。
“伐稷之战的卷宗,云将军三年前不就来看过一次吗?”
架阁库前徐景流的话再度在云清澜脑中响起。
兄长对常有道擒而不杀,只在将其押解回京后去架阁库翻阅卷宗,如此动作,就已经说明伐稷之战中粮草被劫之事另有蹊跷,常有道背后则更有高人,可能如此左右军国大事,更是让父亲叔伯和数万龙虎军将士为此殒命,这背后之人心狠手辣喋血无情,又会是谁?
伐稷之战与黍米之变同属一年,想起黍米之变的前因后果,不详之感瞬时爬上云清澜心头,而脑中那个呼之欲出的猜测则更是让她勃然色变。
“云青风当真就什么都没告诉你?”看着云清澜须臾间几度变换的神情,常有道又笑一声,“这一推二五六,他倒是走的干净,怎么把个糊涂蛋留在了朝堂。”
常有道话说的轻巧散漫,却又让云清澜记起兄长代嫁那日在匣中留下的书信:
“今日南北之局面非一日而成,朝堂诡谲,小云儿回朝后诸事切记谨言慎行,其间若觉事不可为,大可抽身而退,切莫因愚忠愚孝损毁自身。”
愚忠愚孝,损毁自身。
原来兄长早有暗示,可当时的她却沉浸在兄长远去达腊的悲伤中,竟丝毫不曾看出那藏在信里的弦外之音。
“也罢,看样子云青风这三年也没查出什么。”
趁着云清澜愣神的间隙,常有道伸出两指缓缓推开架在他颈侧的无涯剑,又随手抓起桌案旁的白巾在脖子上擦了擦:
“小丫头,你要找的汴州粮食,老子这没有,但二十年前没送到龙虎军手里的那批粮食,老子倒是可以给你说道说道。”
第110章 黍米之变
三十七年前, 大长公主李玄珠乱世而出,带领季鸿儒云杉一众能臣扶危定倾,挥戈反日, 后创立新年,更是励精图治, 明罚敕法, 到了武昭一十五年, 早已是天下太平。
那时的武朝兵强马壮, 周边一众小国无不对其是俯首称臣。八方来朝,正是歌舞升平的盛世,却突然传出了平圣公主被刺的消息。
霎时李玄臻龙颜大怒发兵稷元, 不少人都觉得那秦雄是自寻死路。
后来云杉带着龙虎军浩浩荡荡出了京, 一路上战旗飘扬威风凛凛,百姓见之心生仰慕, 沿途就不断有新兵加入。
龙虎军一路北行一路扩军,等到了稷元边境, 其兵力竟已扩充一倍,再加上秦雄勾结季鸿儒、宴杀李玄珠都乃小人之谋,今事情败露天下人不耻,稷元可谓是墙倒众人推。
而以常有道为首的这群流寇, 也在那想要加入龙虎军的散兵之列。
他们本是在乱世里聚到一处的流民,颠沛流离中为保性命迫不得已落草为寇, 可如今天下太平, 眼看着家家户户都安居乐业,可他们却还是只能顶着强盗土匪的身份龟缩山林。
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毕竟谁愿意一辈子都当个见不得光的土匪?
常有道暗自琢磨, 他们既有一身蛮力, 与其等着日后朝廷腾出手来剿匪, 倒不如现在就顺国保义,从此精忠报国建功立业,也能让子孙后辈们堂堂正正地立足于世。
寨中众人一番合计决定招安,常有道满心期待,连夜叫人绣了面武字大旗插在寨门,更是日日在龙虎军必经之路的山头张望,可还没等来率云家五子出征的云杉,就先等来了携圣谕而来的吕莲生。
那时吕莲生已官至宰相,纡尊降贵来到此处,常有道见状是受宠若惊,更是兴高采烈地迎吕莲生进了寨。他三叩九拜,恭恭敬敬地带着全寨弟兄领了旨,接过朝廷招安的折子,可打开一看,这招安后的第一件事,竟是让他去抢那送往龙虎军前线的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