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关山难越(165)

作者: 月熊熊 阅读记录

再说这屈行智虽怀死志,可却也不愿家中妻儿因此无辜受戮,他左右思量一番,终究是听从了吕莲生的安排。

于是他又带着粮食马不停蹄地到了汴州。

屈行智扮作粮商,在汴州一带向百姓售卖米粮,可这米粮数目太大,按照其余粮商兜售的情况看,他大概要卖到猴年马月才卖得完。

再加上这屈行智急于抽身回京述职,一心只想着早早脱手这批粮食,是以他思量一番,决定用低于其他粮商的价格将这批粮食尽早卖出。

屈行智想的快,动作也快,他用随军的银钱起了个粮行,低价粮食甫一面世,百姓就全都蜂拥而至,他们一传十,十传百,最后除了汴州,其余几个州郡的百姓也都慕名而来,没用几个月就把屈行智带来的库粮抢了个精光。

这些掏空各地储蓄,本应运往前线或在要命的时候用来赈灾的库粮,就这么被屈行智挥霍一空。

此事若只是如此,那便也罢了,毕竟库粮只做应急救灾用,若时无灾荒,过上三年五载也还能再存蓄起来,可这次,却直接引起了武朝境内的粮价崩盘。

屈行智身为粮草押运官,知些行军之道,晓些农作之法,却并无经商之谋。

他把那些远低于行情价格的粮食抛售到市面上,当即就把汴州甚至全武朝的粮商都逼得没了活路。

屈行智财大气粗,此番行事在那些粮商们看来就是想用钱砸死他们。

他们不知屈行智这么多粮食从何而来,但为求活路,他们也只能跟着屈行智一道降价,期间屡屡登门拜访,也愿意让位给屈行智一家做大给自己换个薄利,可好话说尽,却只如鸡同鸭讲,屈行智始终不晓其意,见别的粮商降价,就跟着把自己的价格压得更低。

一边是以此谋生的大小粮商,一边是只想着叫存余尽出的押粮官,这些粮商对上无知无畏的屈行智,又怎么可能拼得过?

后来粮价越压越低,百姓起先还全都一拥而上的抢买,可到了后面手中粮食富足,外面的粮食就变得更不值钱。如此恶性循环,粮食冗余贱卖,那些农户地里新收的粮食,就更是卖不出去。

这些粮食无处可去,积压在百姓手中,就又有了些新的处理法子。

他们喂鸡鸭以米粟,给猪羊以细糠,各家各户炊烟灶火日日不息,是锅少空处,饭无凉时,人人顿顿三餐五碗,实在吃不了,就大手一挥,倒了也无妨,反正粮食多的吃不完。

他们不知节制地挥霍,最夸张的时候,甚至有人将家中米面铺满田野,美名曰造海观潮,其一眼望去,白茫一片有如骤雪飞沫,叫人看了竟真如凛冬将至、大浪滔天。

如此一来武朝军粮尽出,各家各户也是存粮一空,可百姓对此却是毫不知情的。

他们拿着米面豢鸡饲彘,觉得武朝本就该有这么多粮食;又在家中引吭高歌,说这就是武朝盛世。

当时的文人还专门为此写了首诗:

鸡彘同人食,黍粟海如沙;

推米翻江涌,筛粉罩天穹。

村野无饿骨,山林少饥馁;

武朝三百载,家家有丰年。

屈行智这才后知后觉地回过神来。

市面上的粮食供大于求,百姓不知其中因由只觉得是五谷丰登,可屈行智却是清楚的很:那些被汴州百姓们倾倒浪费的,都是日后要用来救他们性命的粮食!

他再也坐不住了。

他劝百姓节约米粮,可天底下有这么多粮食,吃都吃不完,节约又有何用?百姓不理会他,他就又去劝那些粮商储存粮食恢复粮价,可竞价之争早就从屈行智一人身上烧到了全武朝,已非屈行智一人可堪干涉,更何况原先的对家过来让你别做生意,这便是个傻子也不会听。

这场由龙虎军军粮引起的粮价崩盘,其余波就这么一直持续了数十年。

屈行智懊悔不已。

粮仓亏空,武朝盛世实不过一场虚幻,其间众人皆醉,那不知何时会来的大旱就像是悬而未落的冷剑,独叫屈行智一人胆战心惊。

他夜夜梦魇,那些被百姓四处倾倒的米面,在他的梦里就全都变成了龙虎军在边关境外流不尽的血。

他无颜回京,后来就一直留在汴州。后十年间几次逢旱,虽是小旱,可屈行智却每每都会表现出大祸临头的惊恐。

他叫骂哀嚎,指着汴州百姓说他们是大祸临头,可小旱只发于一处,其他州郡大多没事,更何况旱灾哪有不死人的?朝廷稳如泰山,最后拆东墙补西墙,也算是有惊无险地度过了。

可屈行智却越来越疯。

一想到当年远在北境的龙虎军因缺粮少食而纷纷战死,可这里的百姓却在几乎同一年如此大肆倾倒浪费,他就恨毒了这些饱而忘饥的乡野小民,可他也更恨他自己。

若他没有弄丢粮食,伐稷之战中龙虎军就不会胜得那般惨烈;若他没有一意孤行地压价抛粮,武朝百姓的命运就不会因此悬在刀尖上。

“祖父一直说,是他害了龙虎军,害了云将军满门,也害了武朝百姓,他当年就该直接下地狱。”

说到最后,屈家小丫头依旧懵懂地睁着一双眼。

和汴州绝大多数百姓一样,她不懂政商里面的弯弯绕绕,那些屈行智到疯都没弄明白的事,她也更搞不清楚。更何况祖父自她记事起就疯疯癫癫,说出来的话也颠三倒四,他们屈家家徒四壁,还能真是朝廷里的押粮官?她也只是听话地把祖父讲的故事讲给眼前的大将军听。

可云清澜却陷入了久久回不过神的震撼中。她心中五味杂陈,也终于知道为什么武朝历史上常有大旱,今年这次怎这般难捱。

对于国家政治来说,屯粮是应对荒年的基本常识,可这次粮价崩盘导致朝中多年积淀被挥霍一空,其亏损巨大,足以令武朝二十年都无法缓过劲来。

再加上此番大旱牵涉武朝多个州郡,灾年一起,朝中大抵就是要拨粮赈灾,虽说吕莲生之流贪贿巨大令国库亏空,没办法轻易采买调动各地粮食,但真到了要命的时候,随便找个理由抓几个富商大贾抄家祭天也算是个以小换大的办法。

事实上在这里面最为致命的是,有豢鸡饲彘的荒唐事在前,武朝境内,根本就没有多余的粮食。

这是来自二十年前的报复。

没想到这么多年,武朝竟就一直走在钢丝上。

朝中粮库久亏不盈,这本就是不日之隐患,可几次小旱蒙混过关,却让吕莲生之流生出侥幸。

他们自觉时旱一过万事大吉,可既是隐患,虽当下隐而不发,却也迟早有图穷匕见的一天。

就如此刻,它来了。

作者有话说:

第113章 绝境之剑

云清澜滞在原地, 二十年前的大灾内情令她心乱如麻。

吕莲生短视,李玄臻不仁,如此说来, 武朝早就是积重难返。他们不顾百姓死活,那她为了百姓去维护这样一个朝代, 即便最后能让人们免死于战乱, 可又能否让他们不受饥荒之苦?

上一篇: 喜从天降 下一篇: 刺杀那个暴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