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零重生知青的乡下娇妻(162)

作者: 果小苹 阅读记录

杜爷爷白了朱爷爷一眼,“怎么, 你家唐琴不孝顺你么?”

朱爷爷不甘示弱, “我家唐琴也很孝顺,你看,我手上这件棉衣还是唐琴帮我买的。有了这件棉衣, 等到冬天我就不能里三层外三层地穿着呢。”

杜爷爷呵呵, “我就说这大夏天的怎么把冬天的衣服拿出来了, 原来是来秀孙媳妇的孝心来的。”

朱爷爷满意地哼哼, “其实你家沈兰也挺孝顺的,千里迢迢给你带螃蟹回来。”

虽然说着沈兰孝顺,但是朱爷爷的神态,明显是认定自己家的孙媳妇更加孝顺。

杜爷爷哼哼,转身从衣柜拿出找一件棉衣来。

“你的棉衣, 我早就有了, 不过我这人比较低调, 才不像某些人。”

两个都是年过半百的人, 幼稚地比着谁家的孙媳妇更孝顺。

沈兰一看朱爷爷也在, 就留下他来吃螃蟹, 朱爷爷却说自己肚腹不好, 不能吃,走了。

沈兰用网兜装了几只大螃蟹让朱爷爷带回去。

朱爷爷要拒绝,“不用了,谢谢你,沈兰,你辛辛苦苦从南方背回来的,我可不能拿。”

沈兰笑嘻嘻,“我还有呢,上次您不是也给我们送了饼干。”

螃蟹,沈兰的系统空间里还多着呢。

朱爷爷走后,杜爷爷告诉沈兰,她离开这段时间,李爷爷干了件大事:他捐出了大半身价,捐出来的钱,用来建两个希望小学。

可不是一件大事,李老一挥手,捐了一个半四合院的钱。

沈兰对李老肃然起敬,又分了一个网兜的螃蟹,“爷爷,你下午有空的话,帮我把这几个螃蟹送给李爷爷?”

“有空,有空。我现在是非常有空,沈兰,你帮爷爷想想,爷爷可以干点什么有意义的事?”

这可为难了沈兰了,她答应帮爷爷想想。

下午她去了四合院。

她给四合院的小伙伴们也带了螃蟹。

比起爷爷不能多吃,四合院的小伙伴们显然没有这些顾忌。

他们甚至等不及吃晚饭的时候,直接就把沈兰拿来的螃蟹加工了,围着桌子吃螃蟹聊天。

他们问沈兰深市的情况,沈兰如实说的。

李娥:“那再等等。我们等杜若歌开发的房子。”

这两年服装店是赚了钱的,账面上还有不少钱,是他们准备开新店的。

原本是想着去深市租个大点的门面开店,听沈兰一说,雪梅和李娥觉得,自己买门面也不是不可能的。

而且现在那边不发达,她们也并不急着去,反而是沈兰路过的广市,雪梅和李娥都很感兴趣。

雪梅:“我觉得,我们可以在广市开个服装店。你们觉得呢?”

沈兰眨眨眼,“我也正好有这个想法。如果再配一个缝纫铺更好,布料的运费都省了,拿到布直接在那边做好销售。”

李娥:“那么问题来了,广市开店的话,谁去管理?”

谁去管理,她们三个等到开学,就得回学校了。

沈兰却说,“还有一个月开学呢。我们一起去,雪梅负责缝纫铺,我负责服装铺,李娥负责调度。一个月内,我们找好管理人员,实在不行,就从其它分店调一个管理过去带几个月。”

三人说干就干。

范建中看着风风火火的三个人,对李谨北说,“老李,我估计得离开一个月,店里就交给你了。”

李谨北拍着他的肩,“理解,听说那边还有点乱,三个女同志我也不放心,你跟着去吧,有问题也可以找杜若歌。”

就这亲,沈兰不过在京休息了两天,她就再次南下。

此时,杜若歌正忙着在深市招人呢,也没空过来给她们帮忙,好在有范建中在,体力活之类的,都交给他。

二棉厂的朱副厂长听说沈兰要在京市开店,受厂长所托,特意跑来问,她这里需不需要人兼职。他们厂的效益不好,每个月至少有那么十五天没活干,他想安排点人到沈兰这里来干活。

沈兰正愁哪里去找现成的缝纫师傅,就让朱副厂长帮她问一下,哪些员工会缝纫的,可以来的找她。顺便,还让朱副厂长帮她找两个管理人员。

管理要示是全职,当然,沈兰给的待遇,比现在的二棉厂还好了那么一些。

毕竟二棉厂,现在就算是厂长,也没法拿到全工资。

朱副厂长很快帮沈兰找好了人,缝纫员工都是厂里的工人,这个年代,学了婚前学缝纫再出嫁的还是不少的。

至于两位管理,一位是厂里领导亲戚,另一位直接是厂里的领导。她主动下岗,厂里给她补了点钱。

不得不说,她还是很有魄力的,毕竟不是谁都放得下铁饭碗。

她拿到补偿,来服装店又不用担心没事做,拿着比原来多的工资,不得不说,她是个聪明的女人。

沈兰几个人有了管理,也省心不事,她们只需弄好店铺,对管理和店员进行培训。

进度比她们预想得快了很多。

她们甚至有时间转到深市去参观了一番。

此时的杜若歌庡㳸已经招好了人,都是一些泥瓦匠老手,除了他这个为首的。

他亲自开车去深市接了沈兰等人,然后由沈兰招待大家,他又投入工作中,每天忙到天黑才能回来。

沈兰让杜若歌去忙,把车子给她留下来。她开着车,带着几人到处看。

沈兰上次来,看到的筒子楼,一个月过去,不过多了一层。

除此之外,他们又看到另一个处,在建市场。

现在并没有什么期房的概念,都是要等建完了才能发卖。

沈兰他们进去看了看,离完成还远得很,于是让杜若歌帮他们留意,他们就没管了。

除了每天出去逛,他们做得最多的,就是每天去小码头蹲着。

最开始是沈兰陪着一起去。

后来,为了不晒黑,她们把这个光荣的任务交给了范建中同志。

在深市吃饱玩够后,雪梅提出,从服装店的流动资金中,抽出五千元给杜若歌,找他预订一个门面。

沈兰哈哈笑,“他现在才开始做建筑呢,门面目前是没有的。”

杜若歌自己也说,他要买地建好房,最快也是两年后的事情了。

雪梅却说,“两年后,三年后都行。我们三个还有两年毕业呢,毕业之前,我们的服装店并不会大肆扩张,所以这笔钱,暂时用不上。”

李娥也赞成,“沈兰,雪梅和我商量我,我也赞成的,这笔钱放在杜若歌那里,就当是我们预定门面的钱。我们看杜若歌现在周转不过来,更是听说他为了打响知名度,只让别人先付两成的工钱。五千块虽然不多,关键时刻还是能起作用的。”

杜若歌和沈兰没有再多说。

杜若歌写了一张条子,表示收到这笔钱,并且承诺到时她们服装店要门面,可以用八折的价格拿房。

隔天,杜若歌送他们去广州坐火车,他们踏上了归途。

回到京市后,沈兰提出想搬出去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