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三宝同学的怀疑有理有据,但是段三宝同学不知道谢同学是他们班上的体育尖子可以和男生掰腕子的女生。潘同学心里登时起了个鬼主意,静静看其他人和他们班男生一样翻车。
接过中弯的谢同学,把弯头又快又准插入进胸骨上缘,其他人瞬间惊讶她快如闪电的动作。
众人先是惊于她身为女生展现出来的狠劲儿,这样插好比超级狠。实际上不是,人家压根没有硬插,不是强硬派,人家是温柔派,真的是看准了地方紧贴住骨肉间隙一把下去。插的准,没有阻碍,肯定比硬插更快。
一群人意识到这点时,个个错愕地张大嘴了:这?
段三宝同学的圆圆眼圆一圆,他心头突然升起一股不妙感。
果然,谢同学用中弯给他撑开术野时毫不费力。
压力从一助滚回到了主刀身上。
段三宝同学懂了,为什么老师们喜欢放轻音乐而不是激情乐了,因为主刀太需要心态上的平衡感了。有时候一个好助手是不知不觉中在催着主刀。
护士姐姐再一看,勇气不需要放了,赶紧改放一条舒缓钢琴曲。
音乐声变了,大伙儿的心态调整调整,这会儿不需要激情涌现,需要的是谨慎再谨慎。这附近的大血管太多了。
主刀拿起电刀,在暴露的术野中切开胸骨上的骨膜,清理附近的韧带。
没有和主刀搭配过的一助二助,突然听见主刀最里头好像在叨念什么。
“这里有颈横静脉,这边左侧后面有条无名静脉,小静脉团这里比较多——”
第2403章 打开魔盒
“胸腺在这边,这里是腹直肌和膈肌,随时可能破口……”
这个家伙唠唠叨叨什么玩意儿?是在念经吗?念读课本上的文字?潘世华同学心里想着,饶是福尔摩斯潘的他此刻有点儿吃不消,脑子要被绕晕了。
潘同学是不知道段同学厉害的地方在哪儿。谢婉莹一听明了,对主刀段同学说:“你说我们该怎么配合我们怎么配合,段医生。”
主刀段同学其实是在点明接下来整个劈骨过程的重要步骤,人家念经不过是一种惯性思维模式,习惯在手术中念一把经重复核实下自己的思路再来下刀子。
潘同学想,终于明白为什么曹二哥总是孩子孩子地叫他们了,至少段同学是长相像小朋友不说,这个思维行为习惯一样像唐僧小朋友。
不能取笑这位天才主刀,这主刀如果真像唐僧小朋友,要知道唐僧自小也是天下有名的天才。瞧瞧经过主刀这番唠里唠叨的理清步骤后,主刀和助手接下去不需要见招拆招了。
清楚一助的实力,用分离钳对胸骨血管进行钝性分离的操作交给一助来做。一助转为在前面先锋开路,主刀负责拿电刀电凝切开胸骨前肌层和骨膜。这样一来两步骤合并成几乎同期进行。
周围的护士、麻醉医生、体外循环师全部垫起脚尖张望着了。这群人不是外科医生,天天在手术室里泡,比外科医生本人更清楚想节省时间合并步骤的事儿若没有天衣无缝的合作技巧完全办不到。
两个年轻医生如何办到?
确切来说,是三个年轻医生。只见看似毫不起眼的二助潘同学都拿着吸引器头凑上去了,随时做好各项助攻措施。
周围一圈人一眼望下来,真是一眼这样顺溜地望了下来,望到一助手拿的分离钳若是拉开衣服拉链“哗”把挡位的血管全推开,电刀顺之滑溜溜地往下切,二助的吸引器头像压线轴跟在后头吱吱吱吸干净血。
哇靠。麻醉医生直接飙叹词。你说其中一个厉害显得真本事算了。这几个年轻人怎么回事,一连串动作什么时候搭配起来的,好像几台精准运作的机器一样无缝衔接,要把人看傻眼了。
其他人看看曹昭:这是你家的孩子吧?
主要是以前大家不曾记得曹昭有培养机器人的本事。想也知道神仙哥哥的神仙性质不太可能培养出机器人。
曹昭眼里的黑色小漩涡是不转了,仿佛一样有点儿被几个“孩子”给惊掉了魂。
他曹昭莫非是玩着玩着忽然打开了个什么潘多拉魔盒。
这一趟下来,三个年轻人心头也咯噔一下:哎,怎么这么顺呢?
三人抬头互相碰个眼神,好像是在彼此确定下刚才发生的一切是否真实。如果为真,接下来肯定可以继续朝这方面尝试。
切完上面这部分,下面是要把剑突进行解剖了。
调皮的护士姐姐再给他们换了首曲子,由舒缓咏叹调改为了小星星四手联弹。
第2404章 工具和手
剑突在胸骨的下端,大部分人是软骨。
针对软骨可以不用电锯,用手术剪可以了。做什么事可以选择从最轻易下手的地方进行突破最后再啃硬骨头是种常规策略,在医学路径上同样如此。锯胸骨前把剑突解决掉相当于打开个突破口。和之前的重点一样,最重要的是把骨头四周附着的“东西”清理干净。
要陪合主刀的一助这回不使用分离钳,用到钳夹将剑突这块小挡板夹起来,再把“挡板”后面的“杂物堆”清理干净。好比你要拆一块机械臂不把周围连接机械臂的电线等切开是不可能做到的。
主刀手拿的电刀吱吱吱电凝着切开剑突提起后暴露的腹直肌。这里的位置靠近腹腔,要非常小心翼翼,防止解剖过度了到时候放入胸腔心包的液体流入腹腔会造成腹腔器官的并发症。
切开后,剑突后面露出了个间隙。主刀放下电刀,伸出右手一根指头从这个间隙深进去到胸骨的左后侧。这位置挨着心包,医生的手指轻柔地慢慢推,推开纵隔左右两侧的胸膜,做的是钝性分离。
这孩子如果年纪小一点的话,医生的手指或许能径直分离到胸骨后侧上端部位去。大一点的话一根手指通不到胸骨上端,和其它工程学一样如此情况下唯有靠工具代替手指了,放进去顺着手指方向往前插。医生通常用的把长平镊紧贴胸骨做钝性分离。
用工具替代,和手指捅一样,都是需要确定是捅到哪里去了捅通了没有。为此,长平镊这样插进去后末端需要接应下,来证实分离的目标方位没错。
打个比喻来说,人体组织好比大山里头藏了诸多洞穴的大山洞,交织复杂。长平镊好比一条杆子进入大山洞山洞的一个口,你要保证绳子在指定洞口出现,需要在指定洞口处接应杆子末端头。
体现在手术台上,主刀需要腾出另一只手来到在胸骨的上端上窝切口处,由于右手被占用唯有伸出左手手指,从上端插进去试图接应下面往上分离组织的长平镊。
这条分离路径是挨着胸骨后端的分离,医生肉眼被骨头遮挡住为看不见的,因此被称之为迷之大山洞。有时候可能插半天,左手手指和长平镊末端没接触到,不知有无分离到位。若是到了这种状况,医生只能把长平镊撤到外面,度量刚插进去的长度和胸骨长度做个对比,如此来确定刚才插的深度有无到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