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他之前不打岔显然是像间谍想窃听下情况,搞清楚这学生怎么会和仲山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医生认识。
现在听出来一丝不对劲了,对方想干嘛?想拐“孩子”?
“叶老师。”谢婉莹认真报告正题,“是这样的,我现在在首都儿童医院心外科实习。”
叶传广听懂了,惋惜道:“原来是这样。”
本以为她打给他是开窍了,想找回老乡老师作指导了。果然是他想天真了。这么优秀的学生不可能只被他们赏识的。
“你说,你老师让你打电话联系我们医院是不是?”叶传广说回眼前的正事。
“是。”
器官摘取不是乱来的。一点点差池足以让供体器官报废掉,必须有专业的医生来操作。最好是同样有器官移植经验的医生团队来做器官摘取手术。尤其是心脏这块儿更特殊。
像以前心外科专科医生很少的。捐献者在外地没有专科医生可以做供心摘取手术,需要心脏移植医生团队亲自飞去取供心。
第2544章 时长控制很重要
仲山医第一附属医院肯定有这个技术实力,无需他们飞过去了。等会儿要在手术中负责摘取捐献者供心的医生是叶传广医生了。
“你们那边的医生对我们这边有什么要求吗?”叶传广问。
谢婉莹边讲电话的时候,手里拔下圆珠笔。
见状,魏同学帮她掏出笔记本方便她在笔记本上书写。
谢婉莹写明自己要与对方协调的事项让程老师过目。
程昱辰医生边看,边点头。
获得老师的同意后,谢婉莹说道:“首先,供心运送的距离比较长路上时间长,有些准备工作需要叶老师您们费心配合。”
“不用客气的。”叶传广坦诚说,“你们不打电话过来,我们本也想问问你们是什么打算。是不是需要我们从主动脉根给供心再灌入心脏停搏液保存?”
“是。”厉害的老师,无需多说一句几乎秒懂的。
“但是你们要清楚,心脏冷缺血时间最好是不要超过五六个小时。”叶传广唠唠叨叨提醒提醒,不要以为有了多做点准备步骤可以万事大吉了,最多拖长一点时间而已。
冷缺血可以说是器官移植技术中的一个专有名词了。说冷缺血前先说另一个差不多的技术名词:热缺血。
器官从捐献者心脏停跳后摘下来进行冷保存之前的这个操作时间段叫做热缺血。冷缺血相对应是器官离开供体到移植进入受体的时间段,这里最主要指的是路上运输时间。
每种器官的热缺血和冷缺血时间均有上限的。比如说,心脏热缺血和冷缺血上限最短,分别为十分钟和八小时。这里的十分钟和八小时是超级上限,相当于大冒险。没人可以轻易冒得起这个险的。所以有叶医生说的冷缺血时间最好别超过五六个小时。他们医院摘取供心的热缺血时间会控制到五分钟内。
灌入心脏停搏液是怎么回事呢?这里再说到,器官从供体摘下来时细胞没死在继续进行新陈代谢的。由于中断了血流没有血液滋养,拿出来的器官必然发生自我消耗的代谢损伤。可以想见热缺血这个时间段对供体器官损伤最大,需要熟练的专业医生来做这个事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
冷缺血阶段又该如何对供心进行保护。从医学技术上来讲,要么是最理想的状态,用机械模拟正常人体给供心持续灌注,这样损伤最小。问题是长途运输根本办不到这点,只能退而求次了,用其它方法降低供心的新陈代谢速度减少损伤,所以一般器官保存液里必然有低温和其它成分用来抑制器官细胞代谢。
心脏的能量消耗,最主要是心脏收缩舒张的运动以及心肌细胞代谢组成。前者占了总消耗的百分之九十。用心脏停搏液可以让心脏机械活动停止,加上低温降低心肌细胞代谢,两者结合等于一加一,降低损耗的效果增倍。
保护心肌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由于心脏不像肝脏,结构特殊,供心和受体需要多处端口吻合。
第2545章 术式
拿着纸条上的注意事项,谢婉莹继续和对面老师进行沟通:“麻烦叶老师进行修剪的时候,留长点腔静脉血管的长度。”
哦哦哦。叶传广听出了些什么,说:“你们是计划用什么术式?你们那边的孩子是九岁没到十岁对吧?”
心脏移植分原位心脏移植和异位心脏移植。原位心脏移植很容易理解,把病人患病的心脏取掉,在原来心脏的位置上放入捐献者的供心。异位心脏移植是不取掉患病心脏,把捐献者的供心与原来的患病心脏一块连接起来,起到支持辅助患病心脏的作用,相当于一个纯生物的心脏辅助装置。
异位心脏移植手术做的很少,因为看不到什么未来。一般像朱星这样的心肌病到了末期,哪怕是安一个心脏辅助装置进行过渡也没法彻底解决病根儿。
心脏移植基本是绕着原位心脏移植来转。原位心脏移植听似简单,只要把病患的心一摘,把供心取代掉病患的心脏。实际做起来一点都不简单。
心脏一共有八条血管出入需要全部进行衔接。其中最难的是左心房的肺静脉组,左心房后壁两侧各有右肺静脉组上下两个血管口以及左肺静脉组上下两个血管口,你说够不够复杂的。
像右心房,有上下腔静脉两个吻合口需要衔接也是不容易。
按照上面这么多条血管老老实实进行衔接的话,是叫做心脏移植手术的全心法术式。这样的手术方式最复杂最费时费力,吻合口缝得多,意味吻合口漏并发症机率高。外科手术原则向来是步骤越简单越好,缝合越少越好。
为了节省手术时间保护心肌,减少术后并发症,一开始外科医生采取投机取巧的手术方式来进行心脏移植,具体这样做的:摘取病患心脏的时候只把心室切掉,留下受体的左右心房,供体心房与受体心房直接吻合,直接避开掉复杂的左心房以及右心房多个吻合口衔接。简称双房法或是心脏移植标准法。
在儿科,如果孩子年纪很小的话,尤其是新生儿血管太细,医生用放大镜很难做好多个吻合口端的细致缝合,当然是采取双房法最好了。
其他年龄较大的孩子以及成年人极少采用双房法了。原因是这个手术有个很大的缺点。
我们知道,心脏存在一个传导系统,可以让心脏有节律地进行跳动。这个传导系统起搏点最高的在窦房结,主控制住了一个人心跳跳多少次每分。窦房结的位置刚好处在心脏的右心房上部。
双房法把供心和受体的右心房全留下来了,变成有两个窦房结,等于给心脏安了两个发动机控制系统,你说心脏要听谁的话去跳,自己要不要乱,肯定要乱。
看出这个手术的弊端后,后面的外科医生把这个手术进行了改良,有了以下最常用的双腔静脉法,简单通俗地说,这个双腔静脉指的是右心房的上下腔静脉要进行吻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