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晚点,张阿姨打来电话给她们了,对谢婉莹说:“学霸就是学霸。我们听说了,你怀疑香瑜她小便有点问题是吧?结果真是。以后,我们也来找你看病好了。”
谢婉莹哪敢再接病人的单,摇摇头:“阿姨要看病,找前辈们比较好。我不是正式的医生,没处方权开药的。”
“等你当了医生,以后就找你。”张阿姨像是一口咬定了她说。
应该是阿姨说话讨她欢心,谢婉莹听听,一笑了之。
*
周二,8床的大手术要开始了。
一大早谢婉莹和柳静云很早吃完早饭出发去医院了。两人分别去了麻醉科和普外二准备病人的手术工作。
来到科室,发现组里其他医生到了。今天早上谭克林来的很早,拿着ct片好像在研究什么。
“我今天不上术台。你自己掂量着点。”孙玉波小心翼翼地叮嘱谢婉莹同学说。
小孙老师好好,生怕她这只菜鸟上术台没人罩着会被骂。以往有孙老师陪着帮她挡挡,今天没有了。谢婉莹感激不尽。
施旭转过头,望着他们两个人嘀咕,开声了:“去看病人没有?”
来的时候,谢婉莹先去病床悠转了圈,学的孙老师,回答:“病人禁食的,没吃东西。血压在收缩压95舒张压62。心率是86次每分,呼吸频率正常。护士推去手术室了。昨天麻醉医生有下来过。”
见她回答的完整,施旭道:“你先上去做准备。”
接到命令,谢婉莹转身出去了,离开时忽然发现自己的笔记本在谭老师办公桌上搁着,心想是不是可以拿走了。
第439章 手术结果
没想到她回头的这一瞥,被谭老师发现了。
谭克林的眼角瞟了她一下。
老师这眼神她收到了,不给拿回去。可能要继续给她批改作业。谢婉莹只得放弃了,走了,她白大褂口袋里早兜了另一本新的笔记本。
一路埋头走,实在想不通谭老师会怎么批改她的笔记本。她的笔记本不像给老师和领导写报告规规整整,记的很凌乱的,不是她自己的话,谁都看不太懂的。
办公室里其他老师也是看见她这本笔记本的。尤其是孙玉波,第一次拿到她这本笔记本翻开后被惊到,太乱了。除了那些解剖画好像画的很漂亮,可仔细看也是乱,四周一堆奇奇怪怪的符号注释估计她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写的什么东西了。
问题是这个学生,衣装整洁,头发一丝不乱,平日里做事干活很严谨的一个人,怎么一本笔记能记到这么乱。
所有人另一个疑问是谭克林为什么要查看她这本笔记本。
壮起胆子,刘程然和施旭偷偷摸摸趁谭克林背过身去的时候翻开那本笔记本瞧瞧。见里头有不少红笔画出来的圈圈:副高真给她批改笔记了?
*
下到手术室,谢婉莹换好了刷手服出来,迎面遇到了普外一的江医生,叫了声:“江老师。”
“来。”江医生冲她招来下手,问她,“你听说了没有?”
谢婉莹刚好询问下护士姐姐的情况:“巧雯姐姐手术做完结果怎么样?”
“你好像周末出了事,她们没和你讲是吧?”江医生问。
看来她和两个师姐的丑事传遍医院了。谢婉莹在心里头捂脸。
“上回和你说过,你每次去参与抢救很热心。但是,要注意保护好自己。”江医生作为前辈再叮嘱叮嘱她安全事项。
“是,江老师。”谢婉莹聆听教诲。
话这么说,江医生也察觉到她那个一根筋的性格,八成下次来抢救自己又顾不上了,只能等她在临床上慢慢磨练出来性子。于是干脆转而给她讲其它事了:“我们科那个护士李巧雯昨天手术做完了,病理结果是囊肿,和你判断的差不多。里头的钙化点应该是结石。但是,怎么说,幸好发现的早,把这个地方处理掉。否则搞不好未来真来个癌变,到时候全晚了。她很感激你。”
“不用谢的。”谢婉莹说。
“谢谢是不用,你想说是医生都会这么做对吧?”江医生的手在她肩头拍了下,“其实,偶尔懂得接受病人的感谢也有意义。”
有人全心全意要谢谢你,你总是拒绝抗拒,像陌生人一样,反而会让病人感到一点难受。
医学前辈的话让谢婉莹努力地思索中。
之后,她和江医生分开,各忙各的去了。
来到手术间,遇到大师姐给病人做麻醉了。
病人要做腰硬联合麻醉及全麻。
柳静云现在越来越熟手了,很快给病人打好了腰麻留了硬麻置管。
罗燕芬和李文豪张忠强跟着下来手术室了,进来问谢婉莹有什么需要帮忙的。
第440章 手术医生须另辟蹊径
今天他们三个拉钩,作为出科考核项目之一。三人蛮紧张,知道谭老师严格。
紧跟着,一助的施旭医生先下来了,监督指导谢婉莹给病人做术前消毒。给孙老师当过几次一助,对术前消毒她也熟悉的了。很利索地完成了任务。
一如往常,主刀最后下来,却是最早穿上了手术衣。
手术团队就位,手术开始了。
一个经验丰富的主刀,考虑的不会是简简单单其他人所预料的。譬如这个患者所有人都担心肿瘤过大会不会导致术中大出血的可能性激增。然而关于术中出血这个事,可以做提前预防的,必要时可以先掐断周围供给的大血管,反而问题不大。所以,谭克林一早在关注的是病人的心肺能不能抵得住麻醉时间。其次,也不是什么术中出血,而是术后伤口能否愈合。
九十多岁的老太太,身体机能早退化了。大手术切掉那么多身体部分后,其余的手术医生将其重新连接起来,这些连接的组织能不能很好的长出新组织是个大问题。如果切断的肠端重新吻合后迟迟愈合不好,形成吻合口漏,相当于另一种手术失败了。临床上不乏有这样的老年患者。
为此,手术方式必须另辟蹊径,不能说按照传统的来做。
主刀用精细的方法尽可能把结肠的动脉全分离出来,将该切的切,尽最大可能保留血管来维持肠管的血液供应。肠系膜下动脉、左结肠动脉、乙状结肠动脉、直肠上动脉,一条条分离。
时间肯定要拉长了。
拉钩的那人最辛苦的了。罗燕芬作为第一个上场拉钩,拉了大概一个小时,虚汗全爆了。主刀可不管她辛苦不辛苦,姿势有多难。她的视线早就没有盯着手术视野看了,早累得模糊了,手臂到手指僵硬。拉的位置不到位的话,会被主刀敲打。
“不行换人。”施旭开口了。
比起刘程然医生,施旭医生显然是很不好说话的。谭老师不用说了,需要全神贯注在自己的手术上。剥离血管不是闹着玩的,一个不小心血管破了那是大出血,这个老年患者根本折腾不住。其它的事情,一助要帮他去指挥安排的。不然他今天不会选择施医生了。也知道施旭比刘程然没情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