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病患者病历资料是很多的,谢婉莹细细察看之余边想边回答老师的提问:“这个患者在去内科治疗之前可能需要先进外科,将脓液尽可能排出。”
这个回答估计是以她的外科生直觉来说了,和她之前与冯一聪同学讨论的初步思路一致。
第1333章 领导要来考察
“外科能做到的话,需要让患者来我们医院吗?”于学贤清冷的声音响起,指头在桌面上敲敲,好像在敲教鞭。
于师兄是提醒她谨慎,思考问题要全面,不可以单纯只思想于外科治疗方向。不要忘了自己现阶段是在内科师从内科老师,更不能说思路一点都没有考虑到内科。
不是简单地想想内科治疗方法而已,是要从内科角度进行深入思考。若这个病只用内科来治会是什么策略,极限下条件思维产生足够的对比,做出最优方案。对于外科的话她作为外科生已经有深入的思维惯性了,是不需要再提醒的。
这一想,这个患者转院是有可能冲着国协消化内科来。国协外科对克罗恩病的治疗方案没有独到之处,只有国协消化内对这个病有特殊疗法。一般这种疾病的患者来这个医院是奔国协消化内专家。
谢婉莹需要再想想了。
“轮到你说。”抓紧时间,江医生只好先指名下个学生回答,指回到潘世华脑袋上。
潘世华的想法没有围着学术问题转,而是突然问起老师:“我不太明白的是为什么会叫我们普外一的医生下来看病人。”
于老师若没说错,患者家属可以要求转消化内,奇怪急诊呼叫普外一的外科医生下来干嘛。
哎,几个人一想,潘同学的话有点儿道理。
“谁通知你下来的?”于学贤立马问起江医生下来急诊的原因。
“当然是急诊科通知我们科派人下来看病人。”江医生着急道,普外一的一样忙得要死,怎么可能没事下来随便溜达。
问题他于学贤没有叫外科会诊,急诊科护士为何通知普外一?
之前护士的原话是,领导找来的病人不知要转外科或内科,说明领导有交代过护士如何处理了。有可能杨主任叫的外科医生下来和内科一块会诊。
杨主任的意思是——这个病例需通过外科和内科的充分讨论才可以决定患者去哪个科治疗?
院领导是神马意思?
于学贤和江医生片刻沉默。
不要小看杨主任上任领导岗位后离开临床不当一线医生,对临床貌似可能不熟悉不了解。恰恰相反,人为是医教科主任,天天管临床技术事务,对全院临床技术力量的了解恐怕比一线医生更全面。
如果这个推断成立,后果是,杨主任很快要来电话质询他们病例讨论结果或是亲自来问人。
回答领导问题不能像他们自己吵嘴似的随意说,要严谨,拿出技术根据。
“这——”江医生的手苦恼着捉起下巴,患者是不是去普外一治退而其次,哪怕他赞成对方到内科治,需要拿出外科专业意见支持这么做。
于学贤同样在想,他反对患者去外科治,需要有专业的内科反对意见摆出来。
两个老师烦恼时,不约而同瞟了下潘世华这个小子:你提出领导要来的论断是真是假?会不会是你自己胡乱猜的?
接到老师们的一瞥,潘世华战战兢兢地挺了挺背。
谢婉莹和冯一聪对潘同学接触不多不太熟悉,也不知道潘同学是不是瞎猜的。
“杨主任。”突然间,外头有人喊了声领导。
院领导真来了。
办公室里一堆人唰,目光齐齐望向潘世华:瞎猫碰上死耗子了。
杨主任的脚步声靠近医生办公室门口,问清楚他们几人在里头,二话不说推开了办公室门。
第1334章 领导施压
室内的医生站起身迎接领导。
进来的杨主任,面戴平日和一线十分地气的亲切笑容,向自己医院医生们坦言:“我要先问下你们两个对病人的看法。你们去看过病人没有?”
“看过。”江医生他们忐忑地回答,眼角再瞟瞟潘同学。
这小子居然能揣摩到领导要亲自来。
杨主任继续说自己的:“这个病人是地质大学的学生。地质大学领导打电话给我,恳请我们国协竭尽全力挽救这个孩子的生命。他是名年轻学子,是一名很有才华的大学生。希望我们能把他的病治好,让他成为国家栋梁之才而不是和他的家庭一起失去未来。”
领导谈大道理,无非是施加压力。江医生和于学贤呼出口气。实际上不管患者什么来历,一线医生全是尽力去救的,不会因为患者的身份区分对待。
“说。”杨主任鼓励他们几个发言,“我等着了。”
于学贤和江医生对视着,此刻他们两人之间没有吵架的念头,只有摆平领导的观点。因为这个病人目前这个情况实属复杂。
杨主任要他们拿出治疗方案好决定去哪个科治疗,是很难的。
等了会儿,见他们两人没说话,杨主任急了,抛砖引玉地问:“患者现在最紧要的问题是什么?”
这个问题不难回答。现在病人身上最急最棘手的问题在过往病历中早有所体现,是患者腹腔内的脓液在恶化。内科和外科接收患者首先要做的策略是一样的,必须先采取措施来消除患者腹腔内的脓液。
外院对此采取过内科抗生素治疗,外科切开排脓,均见效不大,逼得人家跑来找国协。
像这种疑难杂症病例,必须组织专家进行深度讨论,因此需要让患者先住院做更全面的检查,数据齐全好做判断。哪有可能现在接到病人能出台具体措施了。
杨主任自己是医生,知道不可能现在出台具体措施,而是想知道他们的第一步想法,目光是放眼现场所有医生:“你们对治疗策略一点方向都没有吗?”
“可以给他上免疫抑制剂。如果情况属于爆发期,再加激素类药物控制。我们消化内科对这个病有一套药物使用的组合拳对患者会有帮助。”于学贤说话时,观察领导的神色。
“你们认为他说的这几个药下去能让患者的脓肿能消吗?”杨主任这话仿佛在继续抛砖引玉想引发广泛讨论。
“消除脓肿的话肯定需要几方措施并下。使用合适的抗生素,需要化验引流液弄清楚是什么感染。”于学贤扶着金丝眼镜慢条斯理地应答领导,忽然加了句,“我的学生说是有另一套外科方法配合我们内科的治疗。”
谢婉莹迟疑有一刻,以确定是不是自己突然被于师兄“甩锅”。
办公室里突然很安静。
其实不止她想不明白,像江医生一样想不明白。
江医生眼神诧异,快惊呆了,想着于学贤是怎么回事,先前一再反驳他们外科包括驳斥谢婉莹这个外科生,突然改变观点说起谢婉莹的意见好了。他差点以为这个内科同事是得了精神分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