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民医院的介入科室没法做这个介入手术吗?”谢婉莹再问确定些。
“我们联系过我们医院的心血管内科,他们是说患者这个情况做介入手术风险很高,最好耐心点,先观察下病情。”蒋医生重复起了何教授的话。
实际上是何教授去联系医院同事了,得到的同样只能是这样无可奈何的答案。
“之前患者做了肺动脉ct造影了吗?蒋医生,可以把结果给我看看吗?如果担心的是dvt,有加做下腔静脉造影检查吗?”谢婉莹向对方询问检查报告结果。
听见她说出dvt深静脉血栓这样的专业名词,蒋医生终于抬起头,朝她扫两眼的目光里有些惊讶:这病人家属从哪儿学来的dvt?
“你听谁说了什么?”蒋医生问她,作为医生一样怕家属乱听他人讲话回头来乱质问医生。
“我只听我表嫂说了一些我表哥病情的大概,说是具体的话需要问蒋医生。我希望可以看看部分检查报告,好帮助我们判断如何护送我表哥去首都医院治疗。既然这边医院没有法子的话。”谢婉莹说。
“你是什么人?”蒋医生只想知道她怎么会说dvt。
需要表明清楚自己的身份方便后续帮表哥积极治疗,谢婉莹直接坦白:“我是医学生。”
“是哪里的医学生?仲山医学院的?还是哪个我们省哪个本地的医学院?”蒋医生问。
“不是,我是国协的医学生。”
国协的?蒋医生好似被她的话吓一跳。再想想,国协每年有招生计划面对全国,真考到国协的学生不一定成绩一定比考进省内医学院分数高。
“你现在几年级?没毕业?”
“在实习期,可能是明后年论文答辩。”谢婉莹答前辈道。
“研究生?”感觉她很年轻,年纪很小,蒋医生眨了下眼,莫非是自己错估了她的年纪。有些人外貌是显小。
“不是,是博士生。”
博士生三个大字,让蒋医生不得不吐出自己的怀疑:“你今年几岁?”
第1508章 药物治疗要谨慎
“我国协八年班的。”
原来是这样的,八年班的,比普通医学生少读几年,莫怪看着年轻。蒋医生的手挠了下头,冲她笑了下,表示明白了:“选择内科吗?”
女孩子一般从事的是内科。内科没外科辛苦。
“不,外科。”
这个女孩子居然是他外科的后辈。蒋医生霎时脑子里只能在想怎么找点话说。
基本上,三甲医院特别是大城市里的顶级三甲外科,除几个与女患者密切的科室如妇产科乳腺外科,其它科室不会要女医生。感觉是这个学妹即使考上国协的八年班,别说留在国协或是首都,回到省会都估计进不了三甲的外科系。
越想越有点儿尴尬了,蒋医生的嘴角扯出来的笑僵僵硬硬的,连鼓励下学妹的话都不敢说,公事公办说回病人的情况:“你是学医的话应该能比较理解我说的话。他现在的情况是不适合长途旅行的。”
“因为栓子在他体内,血栓固然小但是不止一处,介入手术比较难取。心脏也有问题,不排除冠状动脉损伤了之前手术没有发现。肺动脉血栓的话常合并有心房血栓,问题也较为严重。”谢婉莹说。
这是她来到以后在病人床边观察到的情况,大表哥的病情是远比她想象中复杂多了。莫怪申师兄叫她看过病人后谨慎思考过后再说。
“病人没有长期输液,是由于主治医生暂时找不到解决的方案。药物下去,如果一点点错,打破现有患者体内的平衡,可能会立马发生猝死。”谢婉莹继续说道,“选择介入手术,是由于患者刚术后不久,全身溶栓抗凝治疗几乎不可能。再外科手术探查风险性又过高。”
药物治疗和手术没两样,是要警惕各种层出不穷的并发症后遗症。医生开药遇到复杂病情的病人,和做外科手术一样是如履薄冰。如果很容易下错药不如不下。所以临床上会发现有些病人打着液体打着打着,医生突然说停几天药,明明病人病情没好转。
蒋医生一路听她说话若是听呆了,是在想她没看病人病历怎能推断出这么多,而且几乎击中了全部要害。
只看对面前辈的表情,谢婉莹推测到病人情况和自己预估的差不多。
为了大表哥的性命着想,谢婉莹决定尝试问蒋医生可否联系仲山医学院附属医院。刚要开口,来人了。
拎着早餐回来的尚思玲,远远在走廊里见到的身影,喊话:“莹莹,你在和谁说话?”
转身答应表嫂,谢婉莹再一瞧,表嫂后面跟着个年轻的小伙子。
那年轻人穿的阿迪达斯白色球鞋和运动外套,额头留有一簇非常时髦的吹气刘海,鼻头稍大,这张五官,和她表姨丈丁玉海像了个十足。二表姨家一家是阿迪达斯的狂热粉丝。
带着人走到她跟前的尚思玲,问她说:“认识他这人不?”
认识,是她那位传说中和她一样读医现在毕业当医生了的小表哥丁文泽,周若梅和丁玉海的宝贝儿子。
第1509章 要看是哪种医生
尚思玲小声贴在谢婉莹耳朵边说道:“我完全没想到他会来。他一直没来,我以为他不来看你表哥的了。”
周若梅家和周若雪家有无恩恩怨怨,作为人家儿媳妇的尚思玲不了解两家旧事的来龙去脉,只觉得这事儿蹊跷。这次丁文泽一家的表现,叫她这个周家外来人都觉得两家不像是近亲了。
回忆起来,尚思玲会发现平日里这两家人貌似没来往的,反正丁文泽没上过她和她老公家里做客。
“他长得像你表姨丈。”尚思玲说,若不是丁家父子像,否则她一样认不出丁文泽是谁,因为以前没见过几次面。
丁文泽除了五官模子和丁玉海如出一辙,身材同样高大。不开口的时候像丁玉海,斯斯文文似的。一开口说起话来更是丁玉海的范儿,喜欢带点高高在上嘲弄他人的语气,仿佛天生自己是人上人似的。
丁家有本事傲的缘故,算是世代从医。丁玉海的父亲不是正经医学院毕业,在家乡自己开诊所,靠常年积累下来的行医经验远近闻名。送儿子读医,是丁老父早看出这行业的特性。只要小心驶得万年船,家财和社会地位的稳固性是其它行业无法比拟的。
可能说到这有些人会觉得奇怪了。不是经常有医生儿子女儿说绝对不学医了。医生自己说不送儿子女儿学医了。怎么丁家不一样。
要看是哪种医生了。像丁玉海这种医生,人家奔的不是远大梦想,心里要的是职业小算盘。这种人在医学行业里怎么会累。他做医生不累的,不担风险不替患者和家属劳心,收益且多多。儿子女儿看在眼里,觉得老爸老妈做这行很如鱼得水,怎会不乐意跟着学医呢。
对,不学医了的医生家孩子,基本上是看着自己老爸老妈干的累收获不多所造成的。在行业里混得好的医生,家里的孩子愿意学医的一大堆。瞧瞧赵兆伟和岳文同均是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