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927)

医生参加会诊不像大家所想的都会派车接送。一個医院里只有几部车,这种跨院会诊多的是。由左良医生下午开车,送大家前往国陟。

到达国陟,有人站在住院部门口等候了,是一个小年轻住院医生,平头,个子略矮,姓余。受上级安排,余医生来接他们并带他们前往心外一科。

心外一是国陟的第一大重点科室,床位数达到惊人的七十二张,有单人病房五间。以为这是医院里最好的病房了吗?不是。这些病房充其量只能叫做套间,安设在普通住院病区中,和普通病人混杂在一块,四周就医环境无差别。

医院真正的好病房是放在独立区域里头的,和普通住院病区隔开的。国协国陟以及类似的公立医院均有这样的病房,叫做国际部贵宾区,外面老百姓俗称的特需病房。

外行人对贵宾病房里的病人想象飞飞,妒忌多多。只有内行人觉得这个妒忌没什么道理。

提供给贵宾病人医疗服务的医生和护士平常同样在普通病区为其他病人服务。专家不可能平日只给贵宾病人看病的,医生均需要业务量来保持技术的增进,除非医生不想在临床上干了。尤其是外科医生,不练手很快技术活会变生的。

普通病人和贵宾病人得到的医疗服务并不如外界传言的差别巨大,差别的最大只在于住院环境。

只是加个电视机加个独立病房能收多百倍的钱,怎会不好呢。医院里好的服务肯定要上百倍的涨价,没有医生护士会愿意在没钱的情况下给富人做牛做马的。对这些病人的收费,医院是真的敢叫价。这些病人除了保险公司出钱以外,大多是自掏腰包的自费。相当于和国际上卖奢侈品一样,卖者开价,买者愿挨。

真正懂医学的人和张华耀想的一样,多收几个这样的病人给医院创收,造福全民百姓最好。平常富人不愿意多花钱,也只有在这种时候愿意了。

好医生能用技术去寻求富人的钱救济贫民。只有技术糟糕的医生为了存活,只能想着淘尽穷苦人口袋里几个铜板子。

先来心外一,是由于心外一专家最多,向来负责大部分贵宾区病人的诊疗工作。心外一有条走廊直接通往贵宾区。

第2112章 无关学术

到贵宾区之前,余医生带着杜海威他们来到了都叶青个人办公室的门口,敲了敲门板。

咚咚。

里头有人开门。

谢婉莹看见了开门的是石磊老师。

“杜老师来了,请进。”石磊说,立马让开位置给专家进来。

一行人走进办公室里。。

谢婉莹见到了许久未见过面的都老师。

都医生没变,无框眼镜彰显浓厚的学者气息,面上很沉稳,一身白大褂剪影是如刀片似的干净利落。听到门口的声音,都叶青从自己办公桌后面起身,绕开桌子大踏步走来,一把握住杜海威的手,先道:“杜老师百忙之中愿意抽空过来,张主任要我转达对杜老师感激不尽的心情。”

被对方强硬拉住手的杜海威,只能僵硬地“嗯”了下后,询问:“张主任呢?”

“张主任忙,说让我先带杜老师去看看病人。之后有什么情况我会再反映给他知道。”都叶青说。

“病人现在的主治医生是——”

“是我。”都叶青坦诚是自己。

“这样的话,联系不联系张主任也关系不大。”杜海威说。

确实是,临床上是主治医生说了算,主治医生负责任不是领导负责任。

都叶青无声笑笑,无框眼镜背后的眼神里保持着那抹谨慎,先不回应杜海威的说法是否正确。

有些特殊病人,真不是主治医生能拍板的,需要领导来拍板。杜海威的话,更像是想套他这边的内幕消息。

“走吧,我们先去看看病人,不浪费杜老师的宝贵时间。”都叶青说。

余医生取来外院来参观时要穿的医生白大褂,交给来宾们。

北都三来的人一个个套上白大褂后,跟随都叶青走。

路上,都叶青和杜海威并肩行走,边走边谈。

“我看了下你们医院发来的病历,这病人在国外也是住很好的医院,为什么跑回来国内治疗呢?”杜海威问。

“这個问题,无关学术,属于病人他们自身的心理选择。”都叶青说。

后面走的年轻医生们,听着都老师这个话,大概脑子里绕上几百圈都不一定能理解老师话里什么意思。

“我知道他说的是什么。他说的话的意思是,这病人可能是涉及家产纠纷,怕在国外治被人弄死了,必须回国治安心点。”

几个人瞬间扭回头,望了下说这话的小伙子。

杜蒙恩扶扶眼镜,表示自己刚猜测的故事版本十有八九可能是正确的。

差点忘了,今天杜老师的儿子跟过来凑热闹了。

左良医生提醒老师的儿子:“今天我们来其它医院,不要乱说话。”

来到病人病房。北都三一行人见到了病人的情况:这确定住的是贵宾病房而不是ICU吗?

病房里,备了吸痰器呼吸机等一系列抢救设备。病人半卧位,面罩吸氧,口唇紫绀,属端坐呼吸了。心电监护仪显示心率120次/分,收缩压在130到150之间浮动,舒张压在95到105之间浮动,呼吸频率在22到28次/分。

第2113章 同学交流

患者双下肢有浮肿现象,颈静脉略显怒张,是晚期右心衰的表现。这些数字和症状还是在患者持续输入一些药物后控制下的结果。说明患者的情况可想而知的糟糕,心功能去到危险的四级了。

这样的危重患者,住多好病房有电视机冰箱也没用,享受不起。

都叶青从白大褂口袋里掏出了听诊器,要递给杜海威。

杜海威摇了摇头。论听心肺,他哪有心胸外科医生专业,听这里心胸外科专科医院描述足够了。。

“今早查体,双肺呼吸音粗,没有啰音,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心前区收缩期杂音,心界向左扩大。”都叶青给补充下病人的查体数据。

现场站着一个护士长带着名护士,拿着胎心监护仪在放在患者的肚皮上检测宝宝胎心。

这个属于妇产科医生擅长的诊疗工作了。杜海威走近听听看看胎心数据。

宝宝的胎心是可以的,属于正常范围。目测这个患者的腹围,以及病历上所显示的,胎儿现在应该是三十四周加。这位患者作为怀孕母亲的岁数在二十六岁并不算高龄,相反,是正合适怀孕生子的年纪。不是高龄产妇,照样有其它疾病直接危害母体和孩子的健康。

杜海威抬头想和患者本人谈两句问问情况,再看这患者吸着中浓度氧明显是低氧状态,神志是不太清楚的,这种情况下问话是问不出個所以然的。

一行人到此算是看完病人,撤出病房。

几个年轻的医学生由于之前没有机会浏览到病人的病历,只能是现场看了病人的情况自己猜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