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带着好友穿五零(159)+番外

作者: 秧漾 阅读记录

老一辈的人都有为国效力的情怀,他现在老了比不上小年轻,能有徒弟过去也是一种安慰,觉得自己没有看错人,有天赋又爱国,这才是他的好学生。

临行前也给准备了好东西,这么多年行医的心得手札和钱票干粮,真是把她当作嫡亲弟子看了。

梁晓雪也承了老师的恩情,她当初改口喊他老师开始就当作师父看待,不是那种随意的,而是更严肃正经的,跟血缘亲人也不会差太远的那种,后来更是得老师处处提点照顾,哪能没有感情,叮嘱老师要按照她留下的中药方子调养好身体,年纪大了,总有些病痛,不能根除,但是中药和药膳总能慢慢调理,她就是担心老师有时候太过投入工作和实验忘了。平时都是她按时熬好端过来的,也担心她不在老师就忘了。

这种情谊是很难得的,梁晓雪是个冷清的人,但不冷情,好赖分得清,用心程度自然不一样。

叮嘱完老师之后回来就是找邹茜玲他们,毕竟是距离战场那么近,不可能不说一声。

邹茜玲没有吭声,好一会才问到底是个什么情况,会不会有危险,是到战地上去营救还是待在军区医院。

梁晓雪没有瞒着她,“是到军区医院,那里其实距离战场有一定距离,平时也有战士把守,我是去做医生的,不上战场,这点不用担心。”

“真不会有危险?”张思乐不放心地问了一句,事关战场,只要是有点感情的,谁都放心不下。

梁晓雪点头,“真不会有危险,我保证安全回来。”

她去意已决,又再三保证,张思乐他们也没办法,毕竟这是梁晓雪想要做的事情,而且是利国利民,不是歧途,没有阻拦的道理,只能给她准备好装备,比如吃的用的,还有棉被什么的。

“在原来世界这场仗结束得很快,我不知道这个平行世界会不会有变化,你把棉被棉大衣都带上,还有其他的我没有印象,你只能看着办。”邹茜玲悄声把自己知道的消息传递给梁晓雪,顿了顿,又问道,“你还记得在山里时你做的迷药吗?”

梁晓雪点点头,那时候她的金手指大部分反应在对草药的辨识上来,制作药物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还不清晰,当初那个迷药就是其中之一。

“那你现在能不能做出更厉害的出来?”邹茜玲知道梁晓雪金手指会升级的事,故而有此一问。

顾一辉这一波节奏跟上了,“陛下,你想做毒气弹,啊不,迷药弹来应用到战争里啊?”

邹茜玲点点头,“你用中药方做出来的迷药不会有副作用,不存在人道主义问题,就算是以后要算账,这也不会成为我们的国家的不是。”

梁晓雪顿时明白,她之前倒是没有想过这一点,“我现在还会做这种迷药的解药,事先服下就不会受到影响。”

想了想还觉得有点小兴奋,毕竟这种药方升级了,用到的草药都很常见,又不贵重,就是程序有点小复杂,一般人就是拿了药物去研究也很难研究出完整的方子,等他们真的破解出来还弄了解药,估计战争早结束了。而且进阶后的药方药效很快,几乎吸入一口就能有所影响,除非他们都带着防毒面具,不过这不要紧,一开始或许也可以拿来做突袭用的。

如果真的对战争有用的话,那真的再好不过了,本身这场战争就不是华国挑起的,是自卫战,能给地方一击,这绝对是大快人心的事。

梁晓雪有了这想法,结束跟邹茜玲他们的会谈就去找老师,老师在上面的人脉还是不错的,很多有实权的都找老师看过病。

邹茜玲他们知道这位老师的存在,也知道他的本事,便不再过多指手画脚,他们提了个想法,有用没用自然会有人定夺。

这个时候大家都是一致对外的。

第一百零七章

自卫战期间的军区医院格外忙碌,梁晓雪已经有大半个月没好好休息过了,时不时会有重伤的战士被抬起来,手术室的红灯基本没有暗过。

她刚到达的时候战争还没现在这样白热化,因此抽空将脑海里的形成的新药方做出来,那是一种针对伤口出血的,有点类似古代的金创药,效果很好,受伤的时候撒点药粉,能起到快速止血作用,还能够有效遏制感染和细菌滋生。

这种药在军区医院的实验室大规模生产,全都用在战场上,能给军人多点保障就多点保障。事实证明这药真的很好,在战场上对受伤的军人起到很大作用,就是重伤病人也能多点时间来撑到抢救机会。

而且这药的配方是大部分是中草药,不担心对病人身体有所损害,因此这药一研发出来,梁晓雪身边直接换了更厉害的保镖,上面的人已经完全看出来她的价值,就这医学天分,真的是太令人惊喜了。

梁晓雪对此并没有很大感触,因此她都是待在医院里,要么是手术台要么是实验室,升级版的迷药和药丸都做好了一大批秘密运出去了,她不知道军方那边要怎么使用,但是这不是她的职责范围了,研究药物她在行,打仗那是完全不知道的,华国从来不缺有谋略的军人,他们会把效果最大化的。

还在实验室跑的原因是一方面对一些药物进行升级,一方面查看机器的研究进程。现在的医疗器材还是太落后的,有的是外国不肯售卖,有的是水平还没发展到那儿,梁晓雪对器材构造有大概想法,但她在这方面不专业,只能提供点子,让专业的人员来研发。

但是进展一直很慢,即使她的想法说了出来,要化为现实难度还是挺大的。

这有点令人忧愁,器材要是更先进点的话他们的手术会更加顺利。有些伤是伤在很隐秘的地方,哪怕她用中医的望闻问切法子观察,也不一定能看得出来。

不过就是忧愁也没办法,在这方面她是真没天赋,金手指也不管用,忧愁过了就把自己的注意力投放在自己的药物研究上,目前华国的药物还不够好,战时要用到的药物就更多了,梁晓雪短期内不可能全部自己创新,但是结合后世的知识和金手指对此加以升级却没有问题。

她在医科大的项目组没有白待,改进药物的速度快得令人不敢想象,而经过改良后的药物效果更好不说,副作用也会更少。

是药三分毒,副作用越少,才是最好的。

因此她真的是忙碌个不停,尤其到了战争白热化阶段,真的是挤出时间来休息,甚至在军区医院给她安排的独立办公室里放了一张床,好几天都休息在这儿了。

现在没有医生会因为梁晓雪的年纪而看轻她,谁都清楚梁晓雪的价值,那些留洋回来的医生手术刀都没她这个还没满二十岁女娃拿的稳,不管是心脏还是开颅,从来没有手抖过,她的手术手法还跟别人不一样,做出来的效果却要更好。

于是梁晓雪又多了个活,晚上给主刀医生们讲课,哪些手术用她的法子更有效果就讲那种。这个时候能到军区医院当医生的都不是蠢才,专业知识绝对过关,还都是有经验的,学习和吸收知识都特别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