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之家有宝珠(177)
宋宝珠听了看向王桂芳和宋德柱:“爸妈,既然四哥五哥喜欢,就让他们去吧。”
能做自己的事是很高兴的一件事,像她,全身心学习和做实验的时候就会得到异样的满足。
王桂芳和宋德柱还是担心:“宝珠,你不知道部队有多危险,要是他们俩去部队出了什么事.....”,就算不打仗,部队训练也非常狠,听说每年训练部队都会有死伤名额,也就是说即便呆在部队不出去,也会有受伤或死亡的可能。
宋宝珠便说:“要是担心他们的安全的话,没问题啊,我有法子让他们能够不受伤。”
一家人齐齐看向她,惊异不已:“这也能有办法?”
宋宝珠点点头:“有办法的。”,只要防御到位,还能有什么危险,不过事先她得想法子研究研究现在那些武器,不然不知道给两个哥哥把防御做到什么等级才有效。
傍晚时分,宋志东他们回来了,听到宋志北和宋志中说要去当兵,也表示了担心,但又听说宋宝珠有办法能让两人不受伤后便立刻同意了。
“既然宝珠能让他俩没有危险,那去部队历练一番也挺好的。”,宋志东沉吟着开口,至于宋宝珠的话是不是真的,宋志东丝毫不怀疑。
作者有话说:
第90章 离乡
既然都这么说了, 王桂芳和宋德柱再也找不到反对的理由,宋志北和宋志中便兴冲冲地去报了名。
接下来就是一系列的考核,这次征兵不但要体检考察兵源的身体素质, 同样还要考文试,比如要认字组词和会一些简单的理科知识。
宋志中和宋志北两人虽然不像宋志南跟着宋宝珠学的那么深,但比其他人要好很多,他们跟着宋宝珠已经学习四五年了, 这点儿考试自然难不倒他们。
几场考试下来, 部队的人很快就确认了名单。
在统计名单的时候,负责这次云县征兵的人咦了一声:“怎么从祥福村出来的人这么多?”,他心下警惕, 云县总共征兵三百人,但有五十二人都是出自祥福村,这比重占的太大了,不合常理。
忙把体检的结果和考试的试卷调出来看,发现体检结果祥福村的这些青年虽然普遍会好一点儿,但也没有出众太多, 问题出在文考的试卷上。他们招兵, 题目出的很简单, 但即便如此,现在大字不识的人还有很多,其他人哪怕文考勉强及格了, 也答得磕磕巴巴, 只有祥福村的这些兵源,试卷答的极好, 有好几个人甚至拿到了满分。
这么一算下来, 综合成绩自然要好很多。
心里很诧异, 祥福村的这些青年怎么个个都念了书一样。不过他也来不及深究,马上又要赶到下一个征兵点,只要确保成绩没问题就行。
宋志北和宋志中自然很轻易地就通过了体检和考试,确定五天后就在云县火车站集合入伍。
“怎么这么快?”,王桂芳舍不得,忙着给两个儿子准备东西,衣服鞋子这些要备几套,还要备一些吃的东西,听说部队生活挺苦的。
宋宝珠也没想到宋志北和宋志中这么快就要走,她想来想去,还是给两个哥哥做几身防御衣比较好,可是时间太紧了,她要查许多资料,还要调配材料,五天根本来不及。
“这可咋办?”,王桂芳听说后急得团团转。
宋志北和宋志中倒是不担心:“没事儿妈,我们进了部队一开始肯定是训练,又没有什么危险,宝珠可以慢慢做,等做好了再寄给我们就行。”
既然两个儿子已经注定要入伍了,宋德柱反而看开了,“他妈,老四老五说得对,别太担心了,宝珠说能行那就肯定能行。”,对于宋宝珠,全家都有一种盲目的自信,她说月亮是方的只怕也没人会反驳。
宋宝珠眨了眨眼:“四哥五哥,你们先去部队,到时候我做好了给你们亲自送过去。”,她不放心,王桂芳和宋德柱肯定也一样,到时候可以一起去看看。
王桂芳一拍手掌:“对对对,这样好,这样好,到时候我们和宝珠一起给你们送去。”
宋志北搔了搔头:“不用吧,寄过去就好了啊。”
王桂芳瞪他一眼:“你以为是啥大白菜吗,保命的东西要是寄丢了怎么办?”,这是一个方面,主要的原因还是她想去看看。
宋志北和宋志中一想也是。
马上就要去部队了,宋志北和宋志中忙着和村里一起长到大的兄弟们道别,这次同村成功入伍的有五十多个,倒是冲淡了即将离开家乡的不舍,毕竟有这么多同伴。
宋家人则忙着为两兄弟的入伍做准备,李梅负责衣服,王桂芳忙着做新鞋子,吴招娣则给两人做吃的,光是肉干都做了好几大袋。
到了入伍的这一天,宋志北和宋志中两兄弟的行李比谁都多。
惹得同村人笑话:“你们俩是把家都搬走了吧。”
宋志北和宋志中看看别人的包裹,又看看自己像小山一样的行李,有些害臊,但知道这是家里人对他们的心意,只好哼一声;“你们又比我们好到哪儿去了?”
的确,祥福村日子好过,现在孩子去了部队,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自然是能带多少就带多少,虽然没有宋志北两兄弟这么夸张,但都是大包小包的。
宋宝珠跟着家里人一起送宋志北两兄弟到了云县火车站。今天这一车全是新兵,不只有云县,也有从其他地方坐汽车过来的,全在云县这个交通枢纽集合,一眼望去,站台上全是即将入伍的新兵和来送行的家人。
这么多人集合在一起,粗略一看就看出了区别,从云县这边征集到的兵源,一眼过去全是人高马大精神饱满的青年,看着就有劲儿。其他地方过来的,精神气上似乎都差了那么一截。
“那边那块全是云县的兵吗?”,有部队的领导站在站台上往下看。
“是啊,那边那节车厢全是云县的。”
“云县的兵源不错。”,领导看了看,赞扬了一声。
“云县好像比其他地方要富裕很多,他们吃得好穿得好,自然要比其他地方的人长得好些。”
“这倒是,这人啊,也跟庄稼一样,只有营养跟上了才能长得茁壮啊!”
云县的人并不知道他们在部队的领导眼里这么显眼,都在忙着和家里人告别。
和其他地方的新兵相比,他们的行李好像普遍都比较多,一身新衣新鞋好像是标配,家里再富裕一点儿的还会给他们带上钱:“这钱拿着,到了部队千万别饿着,一定要注意安全,有什么想买的就买,钱不够了就写信回来,家里有钱,一定给你寄,千万别省啊。”
云县这边的人这么叮嘱自家孩子的并不只有一家,惹得相近站点的人频频朝这边望。
这说的什么话,虽然当兵的人都有一腔热血,但最大的动因还是因为津贴不少,他们去当兵,家里人还指望他们把津贴寄回来养家呢,哪会像云县的人从家里带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