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六零之家有宝珠(301)

作者: 老衲不懂爱 阅读记录

韩国兴相当感激,亲自到萧家道谢。

萧老爷子是退休的大佬,韩国兴以前还在他手底下做过事。现在萧序也是部里的后起之秀,再加上萧家又有宋宝珠,韩国兴深吸了一口气,他都无法想象萧家以后会兴盛到什么地步。

萧家自然是客气接待了他。

以前合作的时候,宋宝珠和韩国兴见过几次面,所以这次见面的交谈很是愉快,韩国兴隐隐表达道:他绝对不会像陈建平一样额外生事。

既然要和通信部合作铺设通信设备,宋宝珠就出了本来的实验室外,还有抽空和通信部合作研究,时间比以前更紧了。

其实按照她自己的水平,东西马上就可以拿的出来,但宋宝珠更注重一边研发一边为华国培养人才,不然东西是出来了,产业却成了空中楼阁。

和以前一样,这次的合作,通信部的好多人都争相想争取到与宋宝珠合作的名额。

宋宝珠和通信部的效率很快,很快就把项目搭建了起来。

在宋宝珠忙着研究通信设备的时候,华国的储粮部和商务部都一片低气压。

原来之前眼见着大豆的价格越炒越高,甚至高的不像话的时候,华国的各大粮油商忍不住出手进购了,连商务部和储粮部联合出手,采购了一大批大豆。

此时的大豆价格已经比之前整整增长了八倍,谁知华国民间和政府刚一收购完大豆,国际市场突然抛售出大量大豆,价格飞速下跌,不过半个月的时间,大豆的价格比原本的还要便宜三分之一。

如果用买在历史高位价格的大豆出售产品,民间的粮油商只会亏损的更多,算一算,竟是违约后赔付违约金更划算。

一大批粮油商因为高额违约金面临倒闭被国外粮商收购的风险。

这一出变故太快了,快得让人措手不及。很明显,这是一场专门针对华国大豆的围剿,其意图便是将华国的大豆产业链攫取走。

第149章 商议

何止是民间的粮油公司, 就连储粮部下属的粮油公司都大伤元气,好在有财政补贴,不至于面临被外国粮商收购的境地。

但华国公司经此一役, 哀鸿遍野是不辨的事实。

由于这次是储粮部和商务部联合决定的收购,眼见着大豆价格一路狂跌,民间公司几乎全军覆没,双方已经连续好几天开了无数次会议, 依然没有想出一个好的解决方案。

会议室里烟熏雾缭, 好多人都熬的双眼泛红。

商务部的黄部长和储粮部的尹部长都共同参加了这次的会议。

“大家都说说吧,有没有想出什么好的解决方案,这件事的性质很严重, 相信萧处长提供的资料你们也看了,前车之鉴历历在目,如果我们的大豆产业链全落到了西方人的手里,必然会重蹈那些国家的覆辙,以后在这方面就只能任人宰割了。这次是我们的决策失误了。”

众人看向萧序,这位部里的后起之秀, 在商务部和储粮部决定大力采购大豆的时候, 萧序就曾建议过谨慎收购, 可以慢慢少量采购试试,可惜当时价格被越推越高,国内又急需大豆, 现在华国工业也起来了, 需要的大豆产量更是与日俱增,再等下去又怕价格只会更高, 已经到了不得不出手的地步。

萧序脸色不变, 哪怕也跟着大家熬了几天, 偏偏一点儿都看不来,一张脸英俊俊的让人想骂人。

他声音沉稳地说道:“没有,之前是我想的太简单了,既然这是专门针对我们的大豆产业链做的一个局,那么即便我们慢慢采购,他们也会不遗余力把价格一直推高,直到我们彻底入局的时候。现在我国大豆产量严重不足,始终要进口,无论怎样都逃不过去的。”

他这么一说,众人脸色都好了些,一些年长的人看萧序也没有了那一点不舒服。毕竟这个决策是他们做的,萧序曾经劝过,现在事实证明他们错了,萧序才是正确的,虽然不至于嫉妒贤能,但终究被一个后起之辈比了下去,心里还是有那么一点疙瘩,面子上放不下来。

黄部长知道一些人心里的想法,所以他也没再特意褒奖萧序,他很看重萧序,再夸下去只会给萧序树敌。

“事情已经发生了,再怎么懊悔检讨都没用,要快点儿拿出解决的办法,不然大豆产业链就全成了别人的了。”,尹部长今年四十多了,夹着烟一脸沧桑,这次采购大豆是他们储粮部主导,却造成了如此大的损失,他都不知道该怎么像领导和人民交代。

“还能怎么办,只能尽全力保住大豆产业链了,给那些粮商公司补助加提供贷款,务必让他们度过这一关。”

有人建议道。

大部人都纷纷点头赞同,产业链丢失的严重性他们在清楚不过。

“谁不想保?关键是拿多少钱去保?民间即将被收购的粮油商那么多,我们怎么保的过来,再说就算这一次保住了,下一次他们故技重施又怎么办呢,大部分的大豆都掌握在他们手里,只要我们一日没有足够多的大豆自给自足,就一日受限于别人。”

他的话让会议室里顿时一静。

所有人都面色沉重,大家都知道他说的是事实。

出了主粮以外,还有好几种经济作物都受限于外国,而因为大豆在工业上的运用越来越广泛,这才让国际粮商瞄准了华国的大豆。一旦大豆产业链扛不住,外国资本就可以以此为突破口侵蚀别的产业。

但不管怎么样都要先度过眼前这一关,不能让华国的大豆产业链落入那些国际粮商和资本的手里。

“可是,就算我们有资金支持免于这些企业破产,那些外国粮商也可以趁着我们国家的粮油商趁虚而入,低价销售,到时候我们的粮油商如何竞争得过,归归根到底,还是需要我们自己的大豆产量提上来!”

这才是一个大问题,就算一时把国内这些粮油商给支撑住了,又怎么能竞争得过那些掌握了全世界几乎七成大豆产量的国际粮油商的倾销,一旦竞争不过,市场依然会完全归了对方。

“说的简单,我们怎么可能随随便便就把大豆的产量提上来!”

众人无不横眉紧缩,这的确是个很大的问题。

忽然有人说道:“我记得之前我们国家的主粮产量也不高,可是突然间就出现了高产量的种子,不知道是哪个小组或专家培育出来的,能不能请这些专家再帮忙培育高产大豆呢?”

有人立刻附和:“对对对,的确有这事,那时候闹自然灾害,大家都吃不饱,好像忽然间就出现了高产粮种,不但大家能吃饱了,还能有不少的结余,也不知道是哪位专家,无异于我们的再生父母,要是知道的话,肯定要上门拜访的。”

“还是别,现在国内并不安全,这样的专家不好轻易露面,免得对那位专家不利。肯定是这样的原因,所以这样的专家才会隐姓埋名。”

提到培育了高产主粮粮种的专家或专家组,所有人都发自内心的崇敬,神色间无不感激,万幸,至少现在主粮不但能够自足,还有相当的粮食可以出口。大豆被打击了还可以缓一缓,救一救,要是主粮被别人握住了,那才是被掐住了命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