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之家有宝珠(36)
反倒是一些孩子们逮住了机会硬给宋宝珠起了个吹牛大王的称号,谁叫家里的大人老说让他们向宋宝珠学,学什么,学吹牛吗!
“哟,吹牛大王出门了,宝珠,你啥时候让我们吃上肉啊!”,村子里的孩子们见宋宝珠出来,拥在一起起哄。
“滚滚滚,敢笑我妹妹,你们是不是胆子肥了!”,起哄的多是一些半大的小子,宋志中一扬拳头,他们就轰一下跑得无影无踪。
“宝珠,别理他们,他们就是欠揍!”
宋宝珠笑眯眯地摇了摇头,怎么能不理他们呢,她可是记住了带头嘲笑的那几人。
宋宝珠背着小手到了猪棚,王桂芳她们正在煮猪草。
“宝珠,快过来。”王桂芳冲着宋宝珠招手,从框里拿出一个八月瓜递给她:“妈去打猪草的时候摘的,吃吧,这八月瓜可香。”
宋宝珠闻了闻,的确很香,她决定回去研究研究然后种起来。
“呀,这桶里怎么这么多蛇啊?”,喂猪的人路过的时候见桶里那些扭动的五足虫吓了一大跳。
“老五,你咋能带你妹妹玩蛇?”,王桂芳一看,立刻黑了脸。
“这是宝珠自己抓的....”
“什么?你还让她自己抓蛇?宋志中,我看你是皮痒了!”
宋志中感觉有嘴都说不清楚。
还好宋宝珠拉住了暴怒的王桂芳:“妈妈,这个不是蛇,你看。”,她伸出手抓了一只五足虫在手里,那虫子被拿在手里僵直着,直挺挺的一条,动都不动。
王桂芳和马香兰还有其他几个喂猪的婶子吓了一大跳。
“宝珠,你快放下。”,王桂芳吓得声音都在抖。
宋宝珠却两只手来回把玩着五足虫:“妈妈,你看它们不咬人的,不是蛇。”
见这些虫子确实不咬人,仔细看腹部还有五条腿,确实不是蛇这才微微松了一口气。
“妈妈,用它喂猪,猪会长得很快,我们马上就可以有肉吃了。”,想起那些排骨的味道,宋宝珠吸溜了一下口水。
马香兰和其他几个妇女笑出声:“宝珠,你别理村里那些孩子的起哄,以后不要玩儿这种蛇。”,她们以为宋宝珠是因为被村里的孩子嘲笑了所以想出来的法子。
“试一试嘛,反正又不会怎么样。”,宋宝珠知道她们不会相信,只好先哄骗道。
王桂芳疼孩子,这么一说她就答应了。
“妈妈,你把这些虫子剁碎,然后掺杂在煮熟的猪草里,这些虫子不用煮。”,宋宝珠指导王桂芳。
王桂芳相当彪悍,其他人看着这些黑黑常常的蛇形东西都起了鸡皮疙瘩,唯独她手起刀落将这些五足虫跺成了碎末还面不改色。
众人预想中血乎乎的场景并没有出现,那些被跺碎的虫子成了晶莹剔透的碎末,太阳一照还泛着剔透的光。
马香兰偷偷和其他几个妇女说:“我可算知道宝珠那么大的胆子是随谁了,唉,好好的孩子都被带坏了。”
其他几人偷笑,看透了她:“香兰,你不就是馋宝珠不是你女儿吗?”
马香兰哼一声:“那是宝珠这丫头不会投胎。”
很快猪草就煮熟了,王桂芳照宋宝珠说的将那些碎末掺杂在猪食里。刚一倒进猪槽,那些猪就争先恐后挤了过来。
以前的猪食,这些猪总是几乎吃一半漏一半,嫌弃得不行,这会儿吃完了猪槽里的猪食后,不但掉在地上的被它们舔的干干净净,连猪槽缝里沾着的都被扒拉出来吃掉了。
“嗳,这些猪好像很喜欢吃这种虫子。”,有人发现了这个异常,出声说道。
“到底是肉,它们天天吃干草咋会不喜欢。”,其他人没当回事。
连续好几天,宋宝珠都抓了虫子来让她们喂猪。
就这么过了几天,轮到马香来喂猪的时候她忽然一声大喊:“我的娘啊,这些猪这几天咋长了这么多!”
作者有话说:
从明天开始,恢复18点更新时间哦
第26章
她这一嗓子把其他忙活的人都吸引了过来, “啥长大了?”
“你们来看,这猪是不是大了很多,脖子都粗了。”, 马香兰越看越觉得自己没错。
喂猪小队围在猪圈前:“好像是肥了很多。”
“我昨天喂猪的时候就觉得这些猪好像长了很多肉,但又怕是自己太馋肉吃给记错了。”有人小声说道。
其实大家眼睛都不瞎,总觉得这几天这些猪跟吹了气似的见风长,但这事太魔幻了, 心里觉得是自己太馋肉吃才产生了幻觉, 就没好意思说。直到马香兰这一嗓子喊出来,大家才确定不是自己的错觉。
“这是咋回事?这猪怎么突然长这么快?我们也没喂啥....”,这人话语顿住, 唰地一下扭头看向王桂芳。
被大家这么看着,王桂芳状似平静地点了点头:“应该就是我们家宝珠喂的那些虫子的作用。”其实她心里已经翻了天,解决虫害,还能让猪迎风长,她们家宝珠不会真是观音座下的童子吧。
“这事儿先别说出去,我们再看一段时间。”, 别以为她不知道, 村里虽然大部人是好的, 但也有那么些人看不惯她们家宝珠,这事儿弄好了是大功一件,要是搞了个乌龙那些人只怕又要讽刺宝珠。
听她这么说, 喂猪小队的人只能按捺住激动, 她们也怕搞个乌龙,到时候不但别人笑话宝珠, 也会笑话她们。
“这样吧, 我们先把这些猪称一称, 到时候长了没长不就知道了吗。”,马香兰一拍巴掌。
这是个好主意。
当下就有人自告奋勇:“我去大队借称。”,猪长得好,她们不但能多分肉,对村里来说是顶顶大的一件功劳,这年月,谁能让家里多点儿肉吃,磕头感谢都不为过。
队里有一杆大称,平时放在那儿没用,一般只有秋收和交粮税的时候才会用到。
这人叫黄玉梅,也是个风风火火的性子,和王桂芳关系极好。她一阵旋风似跑到大队的办公室。
办公室很简陋,是以前的村庙改的,勉强能遮风挡雨,宋德令正在和会计坐在一张小破桌子边合计秋种的事情。
祥福村的秋种一般会种冬小麦和油菜,但种子却是个难题。
宋德令说:“县里今年和明年下半年都困难,只怕抢不过别的县,今年想要拿到好的种子,难!”
会计在账本上记上一笔:“买秋种可能要花二十块钱左右,今年养几头猪?”
宋德令想了想:“还是五头吧。”。猪仔不便宜,但又养不好,养猪要浪费好几个成年劳力,一年到头忙活下来每家勉强能分到一小块肉,再多了更养不过来,到时候说不定连本钱都挣不回,还不如精心侍弄好庄稼,如果大丰收了村民们要实在还馋得慌就自己去买肉。
会计点点头。
这时黄玉梅风风火火地进来,拿了称就要往外走。
宋德令叫住她:“你拿了称干啥?”
黄玉梅想起王桂芳的嘱托,只能憋住,“村长,我们想称称那些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