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照组与独生女[七零](47)
不等大家消化完周父说的消息,周志申又添了一个,更让人震动人心!
周志申沉声道:“最近国营饭店多来了许多领导。”
领导身上一般都有上位者独特的气势,往那一站,就算衣服穿得普普通通跟常人一样,但周身的气质却是轻易掩藏不住的,细心一点的人就能发现不同。
且不说其中还有人能有包下国营饭店的能力,这不是光有财力就能做到的,还必须得拥有足够的权力。闭着眼睛不用看就知道肯定不是普通人了。
借着上菜的机会,尽管看得出来他们很小心谨慎,但周志申还是灵敏地听到了几个关键词:教授,学校,老师,开会……
看说话人的姿态,代表学校一方的人明显在央求着老教授做什么。
又再看老教授的面容,穿着虽是体面的,但脸上的沧桑,眼里的疲惫,是掩饰不住的,也是一个刚回城的老同志。
学校能央求老同志做什么?教学,授课,搞研究……
直到周志申迎来了他们第二次的光迎,这次学校的领导好似特别激动,等到周志申再次去上菜时,都差点没压得住声音。
周志申听到他说:……学生不用担心……上面在开会……很大可能会……不久……您老不用担心了……
一个学校的大领导能亲自来招揽一位教授去到那里任职,工资肯定不用操心,一些福利待遇肯定也不会少。而教授自己还要考虑的是,设备先进与否,学校口碑如何,学生质量怎么样等等等。
其中,近几年变化最大的就是学校里头的学生,里面的大学生不是正经考进去的,大多都是表现好出身又没什么问题就被单位或领导推荐上的大学。
所以,学生的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完全比不上以前正儿八经自己考上的。
对于思想传统的教授,自然是不怎么喜欢教学这类学生,因为很多时候你认为学生学习过的应该会的知识点,人家根本不见过,他们和教授就像中间隔了好几个鸿沟一样,交流十分困难。
而对于经受过许多磨难的老教授而言,已经很难有情绪高昂的时候了。
能让老教授眼里重新燃起光,重新振作起来,一般的东西都做不到。
只联想着二人谈话涉及到的内容,稍微串起来一下,就能得到一个令人振奋人心的消息。
陈素嚣张收集大量高中书籍,周大伯的语言暗示,学校对老教授的急切招揽,还有各方面已经逐渐好起来的形式……
这一切都是有迹象可寻的!是一种前兆!
高考恢复的前兆!
————
躺在床上,捏着儿子软软的小手,听着他轻微的呼吸声。
周大嫂小声问自个儿男人:“要是真那啥啥啥?你上不上?”
这是为了预防平时说话时不注意,把那几个字不小心说出口被人听见了。
周父也叮嘱了家里人不能声张,所以大家现在说话都小心翼翼的,就算在屋里,也不会直接表示。
周大哥听懂了,更加难以置信:“我初中文凭,去凑什么热闹啊?”
听周父他们推断,时间应该不会太久了。
而他,周志名,就是再学十年都没有用!
周大嫂揪了他肚子上的软肉,“你不试试,怎么知道你不行?”
周大哥疼得哎呀咧嘴,也不敢叫出声,一是怕把儿子叫醒了,二也是把周父他们全给叫来了,那可丢死个人了。
只吸着气道:“我不试!我不白费那翻功夫!有这时间我多杀几头猪多好!”
“没出息!”周大嫂被他气到,虽然她内心也没太指望,毕竟自家人知道自家人,但看到他还没开始,连一点去争取的心都没有,她还是觉得很气急败坏!
周大哥只道:“媳妇,你有出息你就去试试吧,反正你没工作,平时在家也没事干,还不如捧着书多瞅几眼,说不定到时候瞎猫撞上死耗子,被你蒙对了……嘶~”
周大嫂见他住嘴了,才愤愤然收回手。
她要是有能靠大学的实力,还能嫁给他?
“你说,那我们不是白高兴一场了?”反正他俩都没机会考上。
周大哥:“媳妇,你别忘了我们还有豆子呢,等豆子长大,我肯定供他读书供他上大学。”
周大嫂心里这才舒坦了。然后又悄声问:“你说,我要不要回娘家一趟,把这事……嗯?”
周大哥真情实意地道:“还是别了,暂且大家都不知道这消息的确切情况,谁也没有真正的把握。要是等了一年两年后,它没来!媳妇你能承受你娘家那边的怒火?”
还有个大实话他还没说,明明周大嫂娘家条件不错,但对闺女女婿却是很抠搜的,还妄想从闺女女婿这儿抠出更多的东西。
周大哥是觉得干了这事后不仅得不到好,还会惹出一身骚出来。
周大嫂怏怏应道,心里想想后也放弃了。主要她也怕告诉娘家后,消息就一传十十传百,然后一下子就控制不住了。
“那你觉得老二他们会不会……”
周大哥:“老二比我聪明,不晓得他上不上。”
“但老二媳妇多半会。”
老二媳妇一看就是文化人,呸,人家就是个文化人。而文化人一般追求都挺高的,关键老二媳妇还长着一副聪明相,想来比他们机会都大。
听完,周大嫂不禁叹了口气,真这样的话,他们更加比不过老二他们一家了。
似乎听出了她叹气中的意思,周大哥沉默片刻,只道:“媳妇,我们不跟老二他们比。”
“我们过好自己的日子就足够了。”
第31章 回家
傍晚, 家家户户都掀起了热闹,东边有人大笑大叫,西边有人大骂大跳。
唯有此时的田家, 显得格外安静。
一到点儿,田父便摁开收音机,里面传来抑扬顿挫又洪亮的说书声,接着讲起了昨天的下一回。
咿咿呀哟, 还不时学着语气跟着念上几句。
田母拌了个凉粉,又拌了个黄瓜,向听书听得入神的某个人道:“我再烙几个饼,就可以吃饭了。”
田父背着手凑到饭桌前,一眼可以看出凉粉和黄瓜的料汁都是一样的。
他有些不乐意:“晚上就吃这个?”也太素了点吧。
他不乐意, 田母还不乐意呢。
她指了指外面,道:“你看看外面多高的温度?再看看厨房里有多高的温度?夏天吃些清清爽爽的凉菜不好么!”
田父哪里能不知道?田甜怕冷怕热这一点, 不是随的田母,而是随的他!
田父有些理亏,不过还是有些不死心地问道:“就没有一点荤的?”
田母这才明白他真正抱怨的是什么。
实在是在闺女走后,田家饭菜水平直线下降了,以往三天两头能见到一次荤, 五天十天能瞧见一道新菜。而现在,日日都是重复的菜式。上个月三十一天,其中二十天吃的都是各种凉菜, 其余八天清炒了几个素菜, 只有三天,才是田父勉强满意的肉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