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天灾囤货躺赢日常[种田](16)

作者: 三斤月 阅读记录

她准备以后在余意小屋的院子里开辟一个鱼塘,专门用来养鱼苗,这样想什么时候吃就能什么时候吃,闲暇了还能享受钓鱼的乐趣。

一想到那样悠闲的生活,乔苏祺的心里就幸福地直冒泡。

从生鲜市场出来后,乔苏祺又马不停蹄地赶往了农贸市场。

农贸市场里有一家远近闻名的种子公司,各种果树苗、观赏性树苗、功能性树苗不同种类的苗木应有尽有。

樱桃、荔枝、桃树、苹果、柿子等果树苗,梨花、樱花、梅花等观赏性树苗,月季、菊花、茉莉花、桂花、山茶花等观赏性花苗,以及白菜、小麦、水稻、土豆、青椒、萝卜、辣椒等常见蔬菜的种子,乔苏祺都买了许多。

不仅如此,她还买了好多本种植手册,准备抽时间仔细琢磨这些东西该怎么种。

买完了种植手册,乔苏祺又去买了一些农机。

等到系统的“农田”功能解锁之后,她就可以捣鼓捣鼓种植一些果蔬,自给自足。不过整整一亩的土地,光靠她人力来开垦、播种肯定是不可能的,必须得借助各种现代化工具才行。

她提前在系统商城里看过,商城里售卖了各种最新科技的农机,只不过价格都无比高昂,不是现在的乔苏祺负担得起的。

耕耘机、平整土地机械、深松机、播种机、脱粒机、水旱两用的小型耕地机、多功能收割机、家用打谷机等等,她都买了一些。

光是买这些东西,就花了将近一整天的时间,这一天里,乔苏祺不是在买东西,就是在买东西的路上。

气温已经达到了35℃,一天比一天高,她丝毫不敢耽搁,到吃饭的时间了也只是吃两袋面包,喝瓶矿泉水,挤出所有的时间用来准备物资。

从农贸市场出来的时间,市中心的高楼大厦已经吞没了半边的太阳,如昨日一般,整个天空被夕阳晚霞晕染成了瑰丽的血红色。

这样的景色第一次出现还略显新奇,第二次出现就显得有些诡异了。

因为那种血红看久了不会觉得美丽,反而有一种鲜血欲滴的压迫感,人看得久了竟连呼吸都变得困难起来。

乔苏祺舔了舔干涩的唇瓣,拧开一瓶矿泉水,吨吨吨地灌着。

她看了一眼手机,已经下午7点半了,可气温还维持着下午两点最热时候的温度——36℃。

她点开明日的天气预测,上面显示明日最高温是39℃。

乔苏祺眸光晦暗,昨日预测今天的温度是32℃,而今天的实际温度达到了36℃,她估摸着明天的温度兴许会在42℃左右。

天气预报轻易不会出现超过40℃的预测,夏天时明明体感温度超过了40,已经热得可以在地上煎鸡蛋了,可天气预报依旧显示只有39℃,不会超过40℃。

根据空气湿度的不同,人在静止状态□□温调节的极限温度是38℃或40℃。所以按照经国的法律规定,一旦气温超过40℃,所有的公司单位都应给予员工高温补贴,尤其是外出作业的工人,公司还要免费发放各类降温物品和防中暑物品。

公司自然不愿意补偿,所以天气预报心照不宣地把温度停留在39℃,除非实际温度突破到45℃,实在是瞒不下去了,天气预报才会如实宣告。

这也是一个在气象局实习过的同学告诉乔苏祺的。

她吹着车里的空调瘫了一会儿,三分钟后又强迫自己坐起来,开着车子来到了城郊的仓库。

仓库门前停着一辆黑色的低调面包车,一个陌生男人带着鸭舌帽和太阳镜遮阳,食指和中指间还夹着一根烟,脚边围了一圈烟头,看起来很烦躁的模样。

乔苏祺把车停好,打开车门。

男人听到动静,抬眼看了过来。

他最后深吸了一口烟,把烟头扔到脚底下捻灭,声音有些嘶哑:“199?”

乔苏祺不着痕迹地点了点头,“你来送东西的?”

昨天在黑市里渡舟让她留一个数字作为交易的暗号,她信手写下了手机开头的三位,正是199。

第14章

男人“嗯”了一声,道:“你点点货吧。”

乔苏祺打开仓库的卷帘门,里面放了近百个纸箱,打开一瞧,一个箱子里放了大概100袋200g重的食盐。

食盐袋子是蓝白色的,没有商标,只有个质检合格的标志。

乔苏祺每个箱子都打开看了看,确定没有鱼目混珠后满意地点了点头,“尾款多少?”

她昨天只付了一半的定金,尾款要等见到货了再付。

男人报出价钱和银行卡账号,在旁边盯着乔苏祺转了账,才开着面包车扬长而去。

丝毫没有留下来帮她把箱子搬到货车厢上的意思。

乔苏祺轻笑,幸好货车本就用来掩人耳目,不指望它来装东西。她把卷帘门拉了下来,仓库倏地陷入一片黑暗,伸手不见五指。

乔苏祺信手一挥,把箱子尽数收到系统仓库,这才出了仓库,开着货车去了租车行。她自己的汽车还停在那儿。

回家路上路过了一座加油站,她去加满了油,然后把油抽出来,放到事先买好的油箱里,再开车回来加油,再抽油。如此往复几次,很快就把10个油箱全部装满。

尽管她在黑市里买了一些燃油和柴油,不过这些东西属于消耗品,多多益善。

趁着天色还没完全黑下来,乔苏祺开着车去了制冰厂,购买了三个最大型号的冰柜和冰箱,又买来了大量的制成冰块。

制冰厂门庭若市,商人的嗅觉极其敏锐,察觉出最近气温日益升高,前来进货的人数不胜数。制冰厂的机器24小时无时无刻不在运作,发出震天的轰隆相响声,制冰厂的工人也都忙得脚不沾地,尽管如此,冰块依旧供不应求。

乔苏祺隐藏在商人老板中间,旁人只以为她也是开店做冷饮生意的,免了她继续找不同的借口。

从制冰厂出来的时候,天已经彻底黑了。

车子刚开到小区门口,小区菜鸟驿站就打来了电话,说她的快递在驿站里堆积成山了,问什么时候能来取走。

乔苏祺这才想起来,前几天在网上买的东西还没拿回来,赶忙掉头去拿快递。

菜鸟驿站里数十个货架上堆得满满当当,就连一边的地上都堆积了不少大箱子。

乔苏祺的快递箱子又多又大,不方便抬到机器上扫码,驿站的工作人员就跟在她身后,一个个帮她人工扫码记录。

“你怎么买了这么多东西啊?!”工作人员或惊叹或奇怪地出声。

“都是帮朋友和亲戚买的日用品,我们喜欢一次性买很多东西囤着。还有一些是朋友寄来的礼物,我这两天生日。”乔苏祺搪塞了两句,止住了工作人员的好奇心。

“能不能麻烦你帮我把这几个箱子抬到我的后备箱里?”乔苏祺从车子前面的抽屉里摸出来上次买的中华,抽了一包塞到工作人员手里。

小箱子她能自己搬,这几个实在太大,她一个人有点为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