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二婚也高嫁(102)
周围的一切似乎都不能影响她,她全神贯注,眼里只看得见琴。
素手轻扬,琴声铮铮,悠扬撩亮的军曲在舞台上回响飘荡。
舒缓的开场后,是渐铿锵有力的曲调。
一队六人军装小学生迈着整齐划一步伐上场,来到舞台中央,一声响亮地“嘿哈”呼喝后,就是一套悍猛刚硬的军体拳亮像。
台下本来都萎靡的师生们立刻被打出了精气神,不由自主的就大喊出了“好!”
可这还只是开场,在激昂的音乐中,后面撕杀呐喊着一队一队轮翻出场。搏杀,拼刺刀,模拟强攻,动作如行云流水,变换莫测。
这些军人孩子们还不是花架子,一套套高难度的动作下来,又飒又利落,真的是拳拳带风,如猛虎下山。
下边的人,别说是师生观众们了,就是前排的领导和校长们都看得激动热血的不能自己,握着拳大声喝着彩,巴掌都要拍红了。
可最精彩的时刻还没到。孩子们集结分成五队,列队拉开弓马拳脚。
“戎马寄峥嵘!”
“扬我军魂国威!”
“犯我家国,虽远必诛!”
“横刀立马!”
“看我少年强!”
最后一句后,孩子们几个飞跃,搭起了人梯,摆出了最后一个标准的敬军礼的动作。
礼堂里所有人都跟着起立,接着是经久不衰的如雷掌声。
很多人都热泪盈眶,发自肺腑地说这是当之无愧最好最精彩最优秀的节目。
军区小学的孩子,真的是不辱父辈的军人优秀子弟。
表演到这里,第一名已经毫无争议。
就不谈主题,只看节目的观赏性和舞台效果都是一流。连做为陪衬的钢琴配乐选曲和演奏水平都是极专业的。
一小,二小,还有之前认定第一的红星小学都甘拜下风。
红星小学校长心服口服之余,指着已领着孩子们列队下台来的苏禾禾,挤过来问曹大姨,“这位老师很有水平啊!只弹的这手钢琴,整个市里小学就没有音乐老师有这个水平。”
旁边一小的校长也忍不住过来说,“曹校长,这次看来你们军区领导很支持你工作呀。这样高水平的节目,是你们文工团的□□下来给你们排的吧?”
曹大姨极力压着自己嘴角,好不要那么得意。语气也尽量平淡地,“那你可猜错了,我们军区文工团自己的排练任务就很繁重,哪里管得了我们。都是我们小苏老师一手编排的节目,刚弹钢琴的就是她。”
这些就是前排的领导们听到了,也都没想到,说这么年轻有为的老师太难得了。
就这样,苏禾禾被曹大姨领着,又到领导和校长们面前亮了相,获嘉勉和赞许无数。
最后领一等奖时,苏禾禾本来不想上台,又被潘老师和姜老师给推出去,说她是当之无愧的大功臣,这个奖理应由她上台领。
苏禾禾也算在各小学间扬了名号。
甚至红星小学校长还有想调她去红星小学的念头,不过问了知道她也是军属后,知道不可为,放弃了。
坐着军卡刚回到学校,曹大姨回到办公室还没坐稳,茶都没来得及倒,就接到了宣传部毕主任的电话。
毕主任上来就给她一顿表扬,说刚接到好几通市里看过表演的领导们的电话,都是各种赞不绝口夸军区小学这次的节目太好了。
特别是节目还是展现他们军人风采的,这样的节目得让咱自己大院里的人也欣赏到。
刚好庆“七一”,本来明晚定了要放纪念电影的,也决定改成文工团的汇报演出。军区小学的节目就加进去共同参演。
为了让更多的战士和家属看到,演出要露天进行,就在大操场,六点开场。
还说军区领导们没下部队的,这回会全体出席,让曹大姨一定要好好准备,毕主任才挂了电话。
曹大姨挂了电话,懵了好一会儿才回过神。她才意识到,外甥女这次可能排了个了不得的节目了。
不敢耽搁,赶紧到了老师们的大办公室,给苏禾禾和所有在场的老师宣布了这一重大消息。
潘老师几个还没从大汇演的兴奋中平复呢,又被这个大消息砸下来,激动得开始边抹泪边欢呼。
军区小学什么时候有过这样的荣光时刻?被领导这么重视的单拎出来夸奖,从来就没有过的事儿。
都恨不能马上就到明天的表演时间。
节目孩子们早都练得熟得不能再熟,今天节目的成功也证明了这点。
也不用再练了,明天直接上台就行。
一上午到回来,师生们只吃了点饼干垫肚子,这会儿早饿得饥肠辘辘。
早上带了饭,刚拿去热了,还得等会儿才能吃上。
等待的功夫,却有人来给送饭了。
是萧司令都听说了这事,提前让机关食堂蒸了肉包子和稀饭咸菜给送了过来,说是勉励他们这段时间辛苦付出。
这一天,军区小学是赚足了排面。
——
明天苏禾禾还要带着钟湛回娘家,下午三四点钟赶回来,倒是来得及。
都累了一天,吃完包子,曹大姨让参演的师生们都提早放学和下班。
曹大姨还有工作要处理,跟苏禾禾说了明早走前去家里一趟,她有东西给带,就让苏禾禾自己先走了。
难得早回家,苏禾禾同贺生生做着伴,慢慢往家属楼走。
到了家属楼这边,老远看到好多大嫂在楼下菜地里忙着,杨大妮特有的张扬的大嗓门子,声震好好几里地是没问题的。
“哎,我们凤梅眼光太高了,前几天相亲的那个孟连长,她说还要考虑考虑的。”
有人接话,声音没那她那么大,听不到。
“哦,你说那个孟连长可以,长得也好,工作干得好有前途?我也是这么跟凤梅说的,可她说我们家更不错,她爸还是团长呢,找个连长她也是低嫁。最主要她是嫌那个孟连长家是农村的,怕婆婆来麻烦。咱们这样在城里住惯了的,可不就最怕这个吗?再跟来一堆穷亲戚,哎呦,可烦死个人……”
苏还禾就这么被迫听了一耳朵妇女经,上楼回了家。
看来孟新生和常凤梅是没成。
其实不谈她烦孟新生总在这边出入,孟新生和常凤梅绝对最般配,过日子最相和,也最相得益彰。
常家和杨大妮自己腿上的泥都还没甩干净,怎么就好意思嫌别人农村的呢?
——
婆婆安华等明天苏禾禾和钟湛回门后就要回燕城了。
算一算,她和丛敏丽来了也有两个礼拜了,听说丛敏丽那边连年假都给休了大半了。
苏禾禾很不好意,有天还提了不行就让她先回去。
可安华告诉她,没有丛敏丽婆婆,也就是钟湛二伯母发话,丛敏丽是不敢回去的。
苏禾禾都不能相信,这还是天天喊破四旧呢,怎么还存在这种唯我独尊的封建大家长婆婆。
看到苏禾禾眼里的不可置信,安华还跟她邀功,“看见了吧?跟你们二伯母比,我就是难得的好婆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