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零二婚也高嫁(204)

作者:妙鱼 阅读记录

吃着零食瓜子,男士们被迫跟着听了一耳朵梁家的八卦。

那年梁景文被李珊用孩子赖上结了婚,等孩子生下来,是个女孩儿。

唐砚岚开始还怀疑孩子不是梁家的,在外面还信誓旦旦说自家儿子绝不是那样的人。她想铺垫下,等孩子生下来,借着不是自家的由头,想撵李珊走。

可等孩子满月后,无论谁看都要说跟梁景文一个模子刻下来的。这下彻底赖不掉了。

唐砚岚和梁家这个脸就丢大了。本来因为工农兵大学毕业回到厂里倍受瞩目的梁景文,这下更受人关注了。

大家都在说梁技术员看着斯斯文文的,没想到也会和女人不正经。怪不得苏禾禾非要跟他离婚,原来是早看透他不是个好的了……

再之后,在参与机床厂的项目中,梁景文多次出现重大失误。

厂里人才发现,工农兵大学生就是个摆设。跟人小苏工比,梁景文屁都不会。

本来对儿子寄予厚望的梁家栋,被打击得不轻。

大概是不想面对家里失望的眼神,梁景文总找机会加班不回家。李珊不干了,抱着孩子说要陪他加班。夫妻俩在厂里就闹开了,孩子吓得都哭岔了气儿。

到最近,两夫妻已经不是吵嘴了,而是开始大打出手。大概是破罐子破摔了,两人也不怕人看,夫妻脸上都是旧伤未愈又添新伤。

家里鸡飞狗跳的程度,当初原苏禾禾闹的那些,跟现在比就是小巫见大巫。

唐砚岚跟着操心,还要管着孙女,肉眼可见地变成了两鬓染白的老妇模样。

和苏家的风光鼎盛步步向上相比,梁家已止步于梁家栋这里,梁景文是连家门都撑不起来了。

看着离开梁景文越来越优秀出色的苏禾禾,唐砚岚终于肯承认自家大错特错了。是自家儿子配不上苏禾禾。

当初若管好儿子留住苏禾禾,梁家肯定不是现在的零落境地。可惜,世上是没有后悔药吃的。

——

一个月很快就过去了,高考分数还没等来,苏禾禾一家三口就要搬家去燕城了。

和亲友们依依不舍道别后,一家人离开了汝城军区大院。

来送行的人很多,郭兰香,于桂芬,大姨和少睿,耿家和叶家母子,贺生生,文工团全体,钟湛的下属同僚们……

自从上次和钟湛哭过一次后,苏禾禾就发现自己的泪腺好像过于发达了。之前和父兄,还有大姨家三口家宴道别时已经哭过两次。

可这时看到这么多熟悉的面孔,想到五年来的点点滴滴,她的眼不知不觉中就湿润了。

再看到特意集合在路口,在手风琴伴奏下,那么真挚动情地给她唱着《送别》的文工团全员,

真的是一个都不少,宋团,陈政,孙志武,霍宁,洪春来,段小娥,汪指导,岳指导……

苏禾禾泪雨滂沱中和他们一个一个地拥抱告别。汝城军区的四年,她收获的太多太多了。

虽然没有穿上军装,可在彼此的心中,他们就是深厚的战友情谊。

军区派了军卡给他们运送家具行李,三口人这次要坐火车去燕城。这次调任,钟湛是带着警卫员小杜的,他也跟着一家三口一起坐火车。军区派车送他们去的火车站。

小豆子虽然坐火车来回燕城好几次了,可软卧车厢他是第一次坐。

苏禾禾也是第一次坐,母子俩还挺新奇的里外观摩了一下。

小豆子不能搞特殊,车厢里四个铺位,只他们三个大人有铺位。剩一个铺位,是位中年女干部坐了。

一天一夜的火车,第二天上午九点准时到达燕城火车站。

这边军总派车来接,一个小时后,他们到了新家。这次他们鸟枪换炮了,新家是一栋精巧的红砖小二楼,下车第一眼,苏禾禾就爱了。

军总想调钟湛过来很久了,所以各方面都按高规格给他安排的。

面积比汝城大姨家稍小些的小楼,内部格局却要更合理舒适。

客厅有能让阳光全透进来的大窗,冬日的礼拜天,夫妻俩带着小豆子在窗下晒太阳,想想就是很美好的事。

作者有话说:

第141章 干活!

拉家具的军卡早到了, 小杜领着过来帮忙的战士们很快就搬好入户了。

小楼前是木栅栏围起的小院,目测得有四五十平的样子。

一楼玄关往里就是南北开阔的大客厅,进门玄关左边是厨房, 厨房外就是和客厅一体的餐厅。玄关右侧是楼梯,沿着客厅往里,是卫生间和书房。

二楼是三间卧房, 带一个卫生间,还有一个储藏间。

最最叫苏禾禾惊喜万分的是,小楼里是全屋地板。虽然上一任主人仍是当水泥地面使用的,地板已被鞋底踩得斑驳,掉漆严重。

可苏禾禾一点也不在乎。擦干净了,再细细打磨出原木色, 还带着老旧底色, 就是她最喜欢的风格了。带来的滕席可以功成身退了。

这样一个小家,虽然距离豪宅还差得很远,却已具苏禾禾心中温馨小家的雏形。

房子大了, 带来的家具肯定不够摆。

不过都不急。不用工作,也不用学习,苏禾禾有得是时间慢慢倒腾布置。

问了来帮忙的战士, 知道这边的后勤处也给提供定制家具服务后,苏禾禾准备重操旧业。她要再画些图,连院子都一起打造出来。

这边搬家的动静自然惊动了旁边的邻居们, 看到入住的是这样一对年轻的小夫妻,开始都以为搞错了。

看着夫妻俩牵着小孩儿进了小楼,有个大姐没忍住, 走过来问搬家的战士们, “你们是不是搬错地方了?这里是师军级干部的家属区, 谁带你们过来的?这可不好胡闹的。”

小杜见了放下东西过来,客气有礼地,“这位大姐同志,这是给军总特种独立旅钟旅长分配的住处,不会有错。”

这样倒对得上,大姐点点头,还是没忍住好奇问道,“那刚进去的小夫妻,是你们旅长的儿子媳妇吗?”

“啊?”小杜才知误会了,赶紧解释道,“大姐,刚进去的就是我们钟旅长一家三口。”

看这边说上话了,又凑过来好几个大姐们。

“啊?你们旅长这么年轻,看着像三十都不到呢?”这回是另一位大姐惊呀了。

“差不多,我们旅长过完年就三十了。”小杜挺着胸膛一脸骄傲地说道。他对自家旅长崇拜如涛涛江水,不到三十岁的旅长,他只见过他家钟旅长一人。

果然,小杜说完,就是几位大姐此起彼伏的惊呼议论声。

若是左右搬来了邻居,大家免不了要去问候一声,热心的还会搭把手。可今天,几个人互相瞅瞅后,就悄声各回了各家。

倒不为别的,而是觉着和新来的小夫妻年龄差得太大了。和自家儿女相仿的年纪,级别却和家里男人差不多,这要怎么来往起来嘛?

都决定等家里男人回来问问,这个钟家该怎么来往才好。

——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