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二婚也高嫁(322)
不过苏禾禾不想放弃燕城的市场,新节目就还得排着。
而且她要继续涨价,用新节目开第三期发布会,新阶段新气象还是要的。
前两天蔡团刚找她聊过,在外头挣演出劳务费的冲击下,军总文工团的演员们人心浮动得厉害。
苏禾禾一来想帮她分忧,另一个是外头的市场太大,光靠他们自己的演出队真的吃不下。而且演出队都是自己人,当然要爱惜,她不想让他们连轴转。
现在蔡团这里的情形,刚好两边可以合作共赢一下。
她就给蔡团提了新设想,蔡团这边演员们可以分批出借给她,她准备用这些人成立第三,第四支表演队,专接外地的演出。这样加上自己演出队的一支,三只演出队在外面各城市分头演出,规模才能打得开些。
蔡团听了,忧烦尽解,当场就拍板同意了。
现在蔡团这里也没有那么多演出任务,而且军总文工团就是精简缩编后,也有一百三十多号人,轮班抽调四十个人出来,就是上头有节目任务,也能支应得开。
不过借调的演员和自家人肯定不能是一个待遇。能给不能给的,苏禾禾都提前摆出来跟蔡团说得清清楚楚。
九月开始,苏禾禾这边的演出票肯定要涨到三块的,那样他们自家演出队的人,单场就是六十元了。
但蔡团这边借调的,苏禾禾只打算给单场四十元。然后车费住宿费她都包,但餐费这块儿得自付。
一场四十块,问了是确准的,蔡团都没开会征询一下,她就替演员们答应下来。
苏禾禾这才知道,在她看来是打了折扣的演出劳务费,在外面也是最高价。
就蔡团这边的台柱子们,到外面接演出,号称给的独一份儿,一场多是二十,偶尔才会给二十五。
所以,蔡团根本都不必问,就知道没人会不同意。
她现在比较愁的是,肯定谁都想选中第一批的两队人,这给谁不给谁的都够她头疼了。
这边和蔡团商讨完细则,再无疑议,苏禾禾回去开会把这件事宣布了。
首先刘主任就举双手双脚的赞成。
外头那么大的市场体量,每天他回绝和压手里排不上的,他都心疼得不行不行了。
而且借调的演员们不用倒班儿,两支表演队一起出去,连续演一个月后,再回燕城,换下一批两支出去。
其实这才是挣钱的最正确打开方式。而且蔡团那边的人都要乐蹦高了,欢呼着,表示别说连续在外一个月,就是三个月半年,能赚这么多钱,谁又会嫌苦嫌累呢。
可惜,亲疏有别,他们不是苏禾禾的嫡系自己人,只能后娘的待遇了。
并且苏禾禾本意也是想给蔡团解忧,用她团里演员当然就要一碗水端平,要给每个人都有挣钱的机会。一百三十多人,一个月轮四十人,三个月才能轮一次。
对比之下,演出队的人,哪会不知这是苏禾禾太爱惜他们了,根本就是不舍得狠使唤他们。
作者有话说:
第234章 收入新高
曾勤现在都成买车代理人了。
同样的礼拜一大早, 他又带着丛敏丽去后勤处喜提一台车。
前几年丛敏丽一直围着家里转,单位里就跟隐形人似的,除了走得近的, 外头很少人认识她这位钟家二房的小儿媳。
候处长也一样,见到曾勤就问,“这又是苏同志家亲戚?”
不知不觉地, 在候处长这里,对苏禾禾的称呼,已从“钟旅爱人”变成了“苏同志”。
钟澈和丛敏丽准备离婚的事儿,曾勤从谢清瑜那里都知道了,正想着怎么说才恰当。
那边丛敏丽已经很自然地接话,“是, 我是她的好姐妹。”
候处长就感慨上了, “我这里是不是该数数后面还能来几位苏同志的亲朋?”
丛敏丽想到孙志武几个见天嚷嚷要买车的,最早来那批的,不说孙志武和霍宁两位队长, 就队员们最少也都攒了一千五六百了。
九月演出费涨上三块,队员们一个月得有六百六十块钱拿,赶到春节前, 买车的钱富富裕裕地都该攒够了。
而孙志武四个队长,一个月等于一千块的工资了。拿上九月十月两个月的工资,再加上前头攒的, 十一月上,孙志武和周晓楠两个急性子,是必要来买车的。
想到这里, 丛敏丽不由就笑了, “候处长, 那你可能要数不过来了。到年底前,我们还有不少人得过来。”又不无担忧地,“到时不会没车了吧?”
候处长没想到还真有后续,他只是随口开个玩笑来着。这可是大几千的汽车,可不是自行车。而且普通人家就是买辆自行车也得攒半年一年钱的。
虽吃惊于他们的购买力,还是很尽心的告诉着,“那几年一直没换,这会儿陆续检着,要换下来的旧车还不少。一辆两辆的来了就有,多了你们还是让曾参谋先打个招呼。地方上很多单位都盯着要呢,够个五六辆,人家就来提走了。”
曾勤已经认清了自己二手车代理的身份,表示他会及时跟进这件事儿。
看他故作无奈的样子,候处长和丛敏丽都被他逗笑了。
和苏立东一样,丛敏丽也花四千五百块,买了辆成色差不多的车。
从决定买车搬出来那天后,赶上钟澈早下班,丛敏丽就让他教自己开车。
钟澈起先还不乐意,丛敏丽是借口苏禾禾有时工作转不开,她能学会开车也能替换一下,钟澈这才勉强教了她几天。丛敏丽也憋着口气,利用那几天入了门,后面她都是自己战战兢兢开着找没人地方练的。
两个多月了,她早出师了。
交钱提了车,丛敏丽跟曾勤和候处长道谢后,潇洒地开车走人。
明天下午就是演出队的第三期发布会,她回去还有得忙呢。
看到丛敏丽买车了,演出队的人都奔出来看。
孙志武和周晓楠最积极,围着车转了好几遍,俩都觉着有点等不及了。
刘主任也在边上看着,他想着至多两年,自家也能买辆车了。他已经挑好了日子后天就要搬到筒子楼了,是刘大姐给他挑的黄道吉日。
二层楼买下来后,苏禾禾直接批了三间给他。已经二十好几天了,房子都装修好了在散味儿呢,刘主任还跟做梦一样。
他两个儿子听说能搬到筒子楼去住了,兄弟俩欢呼雀跃了好久,太激动了,晚上都走了困。他半夜起来方便,还听见俩蒙着被子在说住到筒子楼要如何如何的。
他自然知道俩孩子很喜欢筒子楼里几家套房的装修样式。
他手里二个月的工资,父子三人花得宽裕,他也存了三百多块了。问了汪主任,往好了装,两间房全下来得要六百块。现在是三间房,他又问刘大姐借了五百,准备也把自己家装成全屋那个什么原木风。
当初家里有不到二千多点的存款,都是郭三英拿着。不想为要钱再闹出笑话让人指点,哪怕刘大姐说要去帮他出头,刘主任也拦着没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