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娇养王妹(194)

作者:藤鹿山 阅读记录

只因听见殿外传来一下下沉重的撞击声。

砰砰砰——

似是攻城弩撞击宫门之音。

宫人们在殿外惊惶万状痛哭连连,顿时自顾不暇纷纷哭丧着逃窜。

常令婉身边伺候的宫娥们也一下子慌了神,皇宫连禁卫都调走了,若是攻进来谁能守着?

莫不是叫她们上不成?

顿时四处大乱,宫娥们乱成一团只想着逃跑,逃出宫外去。

跑去殿外,殿外更是乱成一团。

禁庭中有一万有余的宫人,如今都觉得禁庭将被攻破,一个个壮着胆子抢起了宫中金银细软打算趁机逃命,发一笔横财。

李氏面容煌煌,被方才陆芳那两剑鲜血淋了一脸,如今纵使逃出殿外仍觉双膝发软,幸亏得陆芳一路搀扶。

陆芳护着李氏后撤,避开人群往西宫仁寿宫方向一路撤去,李氏恍然道:“你是......”

陆芳道:“臣乃燕王死士,先前在太后宫中任职,奉命护夫人安全。上京如今危矣,还请夫人随臣速速撤离。”

饶是李氏不懂朝廷之事,如今一听到燕王这个名字,心中顿时安稳许多,她思及远在朔州的女儿,红着眼道:“殿下平安否?”

陆芳道:“殿下一切平安,上京战乱,臣送您与女眷集合,仁寿宫那处有暗道,先出京寻处妥善之处。”

另一边的常令婉好不容易坐上出宫逃难的马车,只觉腹中疼的厉害,偏偏元熙如今也不知再何处。

身边往日的那几个大宫女如今危急关头早不知跑去了何处,只怕都想着趁机偷些金银细软,她身边如今只剩下一个春鸳仍对她不离不弃。

常令婉如今顾不得,只能抱着春鸳无助的哭:“本宫好像、好像发动了,救救本宫!”

春鸳一惊,“如今可不能生啊,娘娘,这处都是太监和侍卫,您总不能中途生下来,叫男人看了去。”

生孩子这等事哪里是说憋着就能憋着的,常令婉素来娇生惯养如今已经被折磨的几近晕厥,满头的汗水,只能去求春鸳,“怎么办?你替本宫寻个稳婆来,快些去......”

.....

京郊——

苍穹澄碧,万里无云。

严冬日辉倾泻而下。

万丈高空中一声凄厉隼鸣,一只展翅欲有丈宽的玉爪飞龙疾驰而过。

玄黑羽翼之下,是乌鸦鸦一望无垠的一群银甲骑兵,□□宝马铁蹄铮铮,金革声动轰轰如雷鸣。

骑卫以雷霆之势,带着撕碎一切的攻势朝着被诸多势力突破的上京席卷而来。

为首将领身姿高大挺拔,一身甲胄巍峨之姿端坐马上。

恍如天神临世的俊美面容隐于兜鍪面罩之下,唯露一双深邃如澜海的眼眸。

郗珣静静睥睨着一群逆军入侵的痕迹。

京畿之处,满是对峙过后的腥风血雨。

他忆起年幼时老师问他,温和的皇帝一定是好皇帝么?

武帝亲征讨伐前陈,震慑诸侯收回皇权,功绩卓越,奈何常年征战使民不聊生,国库空虚,使得西羌趁虚而入,为基业埋下致死隐患。

英宗谦和有礼,亲和待人,减轻赋税,重振国政,奈何太过仁慈,以至权柄旁落,宦官为政。

光宗贪恋女色,铺张浪费,生性残暴喜屠杀大臣,奈何他在位期间确实大梁国库丰盛,百姓赋税最轻的朝代.......

这君王如何,从不能凭史书只字片语评判,可这王朝腐败,世家如同水蛭附着其上吸着黎民百姓的血。

这般的王朝,注定出不了一个好皇帝。

一切都得从头开始。

拖得越久,越是叫百姓饱受煎熬,凄风苦雨——

肃王、鲁王、信侯,逆臣竟凑得如此齐全。

“凉州卫,两翼骑兵分四路将所有城门守死,参与谋逆者就地格杀——”

作者有话说:

郗珣答应老婆半年的,如今超时了他心态被彻底拖崩了哈哈哈。

关于常令婉的孩子,是给春鸳趁乱掉包了

第95章 终章

天庆元年, 这场引十三州动荡的诸王围京之乱,数十年后仍使百姓记忆犹新。

门阀氏族、藩王诸侯起兵围困上京,甚至屡次攻破王都, 惹得帝王出逃。

之后的上京成了人间炼狱,皇城几遭围攻, 战火越烧越旺。

据传整整三月过后, 经数次暴雨冲刷,禁中石道缝中仍残留着血肉, 每回一落雨,满皇城腐烂血腥恶臭。

世人原以为这是乱世之始, 大梁自此生灵涂炭, 百余年难得喘息。

却不想这场动乱来的声势浩大,却也很快在凉州骑兵攻入下, 消弭无踪。

燕王临危受命率领凉州铁骑突破重围夺回上京, 气势如虹, 凉州数万铁骑自此更是堂而皇之镇守上京,各地总督州牧纷纷嗅到气息前赴后继朝着燕王投诚。

令皇室寝食难安,困扰大梁朝廷百余年的世家门阀,更有诸多早有野心的反臣王侯,在此次战役中维持不住显露马脚。

上京一战兵荒马乱中, 肃王与燕王对战中不幸遭流矢身亡, 信侯更是遭燕王亲手斩杀于马下。

鲁王被随后囚禁惊恐之余,郁郁而终。

更有数位皇族宗室, 身后世家参与叛乱, 斩首的斩首, 流放的流放。

随后朝中清算, 多是满族覆灭, 运到好的也落得个百年世族逐渐衰败。此战过后,寒门开始渐渐在历史舞台中崭露头角。

而至此——朝中局势,这天下已成定局。究竟何人才是如今这大梁的幕后之主。

如今形势,朝臣诸臣早已看的清明。

自哀帝挟持朝廷女眷,后随携妃嫔出逃南地,途中几番不齿之举,可谓在朝中尽失人心。

最终朝臣互相商议,提议废哀帝为长平郡王,另择明主。

当然最终过问的自是燕王的意思。

本是至尊之位,奈何如今这皇都、这皇位却成了避之不及碰不敢碰的洪水猛兽。

而万众瞩目的皇位,随后数年辗转几位儿皇帝手中。

唯一不变的,是那位临危受命,多年劳苦功高屡次救主的燕王。

亦是真正的背后君王——

摄政王,大司马,天策上将军......燕王受封爵位官职越来越多。

他架空朝廷,斩杀皇室世家,逼得世家争相出奔,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

满朝半数大臣都归顺燕王,再三劝其登基为帝。

可这人明明坏事做绝,却偏偏又生了一副清臣之心,不喜揽权,更是数年间屡次推辞帝王禅让。

终其一生不好女色,唯王妃外再无侍妾女婢之流。

世人皆知,燕王占了满朝的兵,封地堪比天子治下。

一个又一个流水的君王,不变的掌权大司马。

当然,这些自是后话了——

......

在上京动荡的岁月中,千里之外的朔州犹如另一方世界,一如既往的平静而又单调。

朔州在徐芳等人筹谋下颁发出诸多法令,兴建福田院,招收女工,倒是很快将边境伤亡孤儿安置。

三州耕种的粮食果真迎来了大丰收,数十万石的粮食堆积满了朔州城里的粮仓,只怕小半年都无需因粮食发愁。

上一篇: 成为和亲公主后 下一篇: 可我夫君他眼盲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