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家有女种田忙(122)
“乔大娘客气,那我就先谢过乔大娘了!”
秦沐从柳芽儿怀里抱过柚子,突然道:“芽儿,我给你买个丫鬟吧!”
“我又不是千金大小姐,要丫鬟做什了?我可不需要什么丫鬟来伺候着!”
“我不是那意思,我是想着我日日在铺子里,冬青哥又在百木山,若有个什么急事需要人跑腿或者搭把手呢?何辉他们到底是衙门的差役,总不能老是麻烦他们。我是着买个下人,帮着家里搭把手,跑跑腿的,还能陪着奶奶说说话解解闷不是?”
柳芽儿一想挺有道理。
虽说他们是农户出身,没有让人伺候着的习惯和做派。可今时不同往日,他们都太忙,忙到有时人手都转不开,确实需要个下人来帮衬着。
“那就买吧,买个小厮帮着干些活儿,再买个丫鬟陪着我奶奶。”
“那我明日寻了人牙子,问问可有合适的。”
“嗯,那就麻烦你了!”
秦沐收了笑:“你跟我说什么麻烦,难道芽儿拿我当外人?”
“哪有嘛,那秦公子,咱就不客气了!嘿嘿……”
柳芽儿说着,俏皮的吐了吐舌头,笑着跑开了。
秦沐的脸上又露出笑来,心里如吃了蜜一般的想着:看,这个如艳阳一般明媚的女子,是他的芽儿,是他的!
秦沐的动作倒是快,第二日一大早的,人牙子就带了几个人上门。
钱氏被这阵仗吓一跳,心道柴桑的日子明明好过了许多,怎么还有这么些个逃荒的人,年纪还这般小。
只是这些人怎么跑到了后院里来,门房也不拦着点。
“你们是哪个村的?你们大人在上值,我给你们拿些吃的,你们先回去,我让人将你们的村名告诉柳大人,可好?”钱氏看着这些衣着破烂的孩子心疼,转身要去后院蒸馍馍。
钱氏刚走出去两步,就被进来的柳芽儿喊住,她身后还跟着个穿着体面的人牙子。
“奶,这些都是卖身与牙行的。秦沐心疼您一人在家,想给您买个丫鬟。”
“什么?丫鬟?不要不要,我要什么丫鬟,又不是那高门大户的老太太!”钱氏摆着手,还是要去做馍馍。
这些孩子太瘦了,就像她家芽儿小时候,一个个的瘦的像猴儿,不论是脸上还是眼里,都不带一丝光泽。
柳芽儿忙过去将人拉住,劝道:“给您买个丫鬟又不是一定得让她伺候您,她可以帮您打打下手,陪着您去买买菜,我不在家时,还能陪您说说话不是?”
“马上甘蔗要收了,到时候大家伙都会很忙,奶一个人在家我也不放心不是。”
钱氏摸了摸孙女的头发:“那芽儿买一个丫鬟,忙时也好帮衬你一下,奶就不要丫鬟了,家里事情又不多,我一个人忙的过来。”
在柳芽儿的坚持下,钱氏最终答应买了一个丫鬟和小厮。
丫鬟年十三,小圆脸。人虽瘦,长得倒是喜气,柳芽儿给重新取了个名儿,叫小喜。那小厮年十八,有了小喜的名儿在前,柳芽儿就给取得名儿叫小福。
二人名字合一块儿,是有喜又有福。
作者有话说:
第92章
“这玩意儿真能卖钱?”
“不能卖钱柳小姐都处收种芽,让大家伙种干啥?”
“你说,这甘蔗能拿来做什么用?”
“你管它做什么用,能卖钱就行!也是说我先前脑子不够用,就贪油菜大豆能卖个几两银子。可现在你看看,一根甘蔗就有个五六斤重,这一亩的地能种两千根,这得多少斤的甘蔗!”
看热闹的人抱着肘,或蹲或站的在路边七嘴八舌的议论着。
先前县里让种甘蔗他们不种,如今看着别人甘蔗收成了,他们又眼馋的紧。
那些种了甘蔗的人家一个个的都带着草帽在地里砍甘蔗,砍好的甘蔗都码到停在路边的牛车上。等一车的甘蔗装满,便送往制糖厂。
“老三,这甘蔗,一斤多少钱?”
胡老三正抱着甘蔗到路边,边上的人就问道。
放了甘蔗,摆好,胡老三才答道:“甘蔗不按一斤算,按十斤算!十斤甘蔗两文钱!”
“切,我还以为是多值钱的玩意儿!一斤大豆还三文钱呢,甘蔗十斤才两文,脑子进水了才种这玩意儿!”看热闹的妇人鄙夷的道。
一听这话,胡老三差点笑出声,道:“婶子,这帐不是这么算的!你一亩的地,顶了天的能出个一百五十斤豆子。一斤豆子三文钱,一亩的地的豆子也才四百五十文!别看十斤的甘蔗才两文钱,可一根的甘蔗就四到六斤重,一亩地少种点,也能种一千五百根甘蔗。咱们就按最少的算,那一亩的甘蔗能六千斤,你算算,能有多少钱?”
妇人不大会算账,但听胡老三的语气,好似他家一亩的甘蔗比她的豆子值钱,不自信的问道:“多,多少钱?”
“一千二百个铜板呗!”先前问话的人算的快。
“啥呀?”
妇人被惊的说不出来,而围观的人群中也炸了锅。
一千二百个个铜板,那可是比种大豆整整翻了三倍!
“老三,你没唬我?”
“婶子这话说的,我唬你做甚?你要不信,自个儿去去找柳小姐问问就是!”胡老三说完也不再解释,又朝地里走去。
“哎哟!怪我先前没听柳大人劝,明年种甘蔗要自己买种芽不说,还少赚一年的钱。想想我就心疼,哎哟!”一位大娘锤着胸口,懊恼的要死。
大娘还在一个劲的懊恼,有那脑子转的快的,已经奔到了地里找胡老大预定甘蔗种芽了。
成车成车的甘蔗被运到了糖厂,堆在专门留出来的空地上。
厂房内,定制的压榨机前,工人们按照柳芽儿教的,正在给甘蔗压汁。反着压榨,直到甘蔗渣里再也流不出一滴汁液,再将渣子泡到少量的清水中,反复浸泡,稀释残渣中的糖分以获取更多的甘蔗汁。
用纱布一遍又一遍的过滤掉甘蔗汁中的杂质,直至汁液清净。
清净后的汁液加温,使其浓缩。浓缩后的甘蔗汁,倒入入缸中熬制,等到甘蔗汁熬成比较黏稠的糊状羹体,便可倒出。经过冷却,原本褐色糖膏就变成了黑砂糖。
缸上放置一个漏斗,用稻草塞住漏斗的漏口,将黑砂糖放入漏斗中。静置一段时间后拔去漏口的稻草,将黄泥水淋在漏斗内的黑砂糖上,黑砂糖中的色素会从漏斗沉流到缸中,这时最上层的砂糖就会变得洁白如雪。
这便是后世常见的白砂糖。
因为没有后世那般精密的设备,出糖量少了许多。一百斤的甘蔗,在后世能出十三斤的糖,现如今只能出个八斤左右。但糖在古代,可算作奢侈品,这个出糖量依旧算是高产。
用粮食熬制的糖价格在八十文,而甘蔗熬的糖,精度比粮食糖高的多的多,又洁白如雪,柳芽儿准备定个一百文一斤的批发价。
这么算下来,一亩地的甘蔗,最低能出四百八十斤的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