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秀才家有女种田忙(55)

作者: 一只鹅鹅 阅读记录

柳爹停了手里的活儿,脸上是少见的温柔,笑道:“娘,芽儿什么性子您还不知道?虽说前头日子苦,但您疼她可疼的紧,哪来偏心一说?您呀,别看芽儿年纪小,谁对她好她心里跟明镜似的。您要是实在担心,这三十两就留着给芽儿做嫁妆。至于冬青娶亲的聘礼,他才十三,还有几年成婚。咱家现在开荒了这么多地,种上几年总能攒出个聘礼钱!您啊,也莫要为此事忧心了!”

第41章

大年初一,柳芽儿难得的睡了个大懒觉,日上三竿才揉着朦胧的睡眼爬起来。

她起来时,柳冬青早已带着秦沐,跟着村里的孩子们挨家拜年去了。

说是拜年,讲白了就是去串门。

成群结队的孩子们按照地理位置,挨家挨户的到各家门口,作个揖说上几句吉利话。主家给孩子们抓上一把瓜子炒花生,就算是拜年了。昨儿个夜里柳芽儿就与柳冬青说过,今日要在家歇着,不与他们一起去拜年。这天寒地冻的,哪有呆在屋里暖和。

是以,这番拜年柳冬青才没带上她。

“我爹呢?”柳芽儿吸溜着鸡汤面,问着钱氏。

“你爹去村长家拜年了!”

“哦~”柳芽儿恍然,她就说大年初一可不能下地去干活的,她爹怎么会不在家。

吃过了面,柳芽儿又回了屋里,坐到炕上看起了书。

烧热的炕暖烘烘的,柳芽儿的书才看了几页,就又犯起了困,明明她才起来没一会儿。

放了书,柳芽儿刚准备下炕活动活动,就听到院子里传来一阵闹哄哄的声音。趴到窗户上一看,好家伙,院子里来了一群孩子。打头的,正是柳冬青。

想来是他们挨家的拜完了年,最后才到这山脚下的柳家。

小家伙们进了屋分成了两波。男孩子去了柳冬青屋里,而女孩子们,则蹑手蹑脚的敲了柳芽儿的门。

柳芽儿与村里的女娃娃们接触并不多,此时面对三五个的姑娘家,也不知道该如何交流。最后还是年纪最小的林玲,小心翼翼的的摸了摸炕,一脸羡慕的道:“这就是炕啊,可真暖和!”

这才打破了尴尬的气氛。

“你们把鞋脱了,都坐到炕上来吧!”这下柳芽儿也不拘谨了,邀请着姑娘们上炕。

钱氏也提了两个布袋进来,抓出一大把的炒花生和瓜子,放到炕桌上,让孩子们吃。

姑娘们倒也知礼,齐齐谢过钱氏。

徐芳抓了一小把瓜子,磕上一颗,道:“芽儿你的新衣裳真好看!我都不知道多少年没穿过新衣裳了。”

柳芽儿本想说,这新衣裳也就那样,用的是最普通的料子,花色一般。可话到嘴边,却没有说出口。在场的姑娘们,除了她,其他人的衣裳都是不知浆洗了多少回,早看不出原本的颜色,还东一块西一块的缝着补丁。

“你们呀,也别羡慕了,说不定今年是个丰收年,人人都能穿上新衣裳。”

“就算是个丰收年多收了粮食,也是只能填饱肚子,哪来的闲钱做新衣裳?”徐芳的眼神,渐渐黯淡下去。

柳芽儿心说,有我呢!等到时候带着村里人种油菜,别说新鞋子新衣裳,就是新房子也盖得。

但带着全村致富的事还只是个计划,柳芽儿也不想先透口风,只得笑道:“大过年的,别说那丧气话。这以后的事儿谁能说的准?凡事啊,得往好处想!”

“哟!这认着声儿的,知道是你芽儿在说话。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哪家的婶子在说话哩!这口气,跟我娘似的!”

“我这不是常听我奶这么说嘛!我觉得我奶说的有道理,人活着,总得有个盼头不是?”柳芽儿有些心虚,装模作样的撅着个小嘴不服气的道。

“是哩是哩,芽儿说的是!”徐芳吐了瓜子壳,笑着附和。在此之前,她倒是不知柳家芽儿有张能说会道的嘴。

一番对话下来,几个小姑娘间也越来越熟络。

柳芽儿发现这几个姑娘性子都还不错,可惜她不是真的小孩子,不然倒是可以和她们做朋友。

姑娘们围着炕桌又聊了些有的没的,不知不觉的就到了晌午,才纷纷起身要家去。

柳芽儿也没留,将桌上的花生瓜子分给了几人踹进兜里。

临散前,林玲歪着小脑袋问:“芽儿姐姐,我以后还可以来你家玩吗?”

“自然可以!”柳芽儿笑着应道,脸上显出两个小梨涡。

在场的姑娘们,这才发现,这柳家的芽儿竟生的这般标志。

以前的柳芽儿很少与村里的孩子一起玩,偶尔在路上遇到,也是低着头,怯怯的,极不起眼。也不知从何时起,这姑娘竟改了性子,大大方方的。与人说话时,也是扬起小脸,明媚灿烂。

“那我们也可以来嘛?”姑娘们不约而同的问道。

“当然!”

“那我们可是说好了哦!”

“嗯!”

柳芽儿刚将姑娘们送到门口,男孩们也从柳冬青屋里出来。只是不知道为什么,他们看柳芽儿的眼神怪怪的。莫不是柳冬青与他们胡乱说了些什么。

等孩子们都走后,柳芽儿也去了灶房。打算将昨儿个夜里剩的菜热一热,随便对付一顿。

下晌柳冬青领着秦沐又出了门,不用猜,定是去寻了虎子他们疯玩去了。

这村里的孩子,一年到头的,也就正月里的这几天可以放肆的玩耍。所以柳冬青临出门时,钱氏都未曾叮嘱让其早点回来。

虽小是新的一年,可时值冬季,白日里日子短,柳芽儿觉得自己什么没做,这大年初一就这么过去了。

初二的早上,柳芽儿没好意思睡懒觉。

今日是她大姑回娘家拜年的日子。

一大早的,柳芽儿就从屋梁上割下一根香肠来,用水泡着。

这香肠,还是去年腊月灌的。统共就两根,就连大年三十晚上都没舍得割下一根来蒸。

在前世,她最爱的就是这种风干的土香肠。

午饭是柳芽儿掌勺。切好的咸鱼干和香肠底下铺上一层萝卜干,只需放几片姜上锅蒸熟即可。

剁碎的肉末调好味,团成一个个的小园子,放到糯米里滚上一圈,再放到蒸屉上蒸熟,就是现代酒席上常见的四喜丸子。

锅里的油烧至六成热,放入一把冰糖,小火炒出糖色,放入切好的五花肉,翻炒出油后再放上一把金丝蜜枣,最后加水炖上小半个时辰。

此道菜是纯甜口。不同于酱油调色,冰糖炒出来的五花肉,肥肉部分晶莹剔透。吃起来也是入口即化,肥而不腻。不过柳芽儿最爱的,还是吸满了肉汁的金丝蜜枣。

腊月二十八的时候,柳芽儿将钱氏从萝卜上砍下来的萝卜樱子中,挑出嫩的部分晒了一个日头。半干不干的萝卜樱子撒上盐,撒盐揉搓后装入小坛中腌制,只需个三五天就可食用。今日刚好可以取了那萝卜樱子来烧豆腐。最是解腻。

大年三十特地留出来的半罐子鸡汤,添了两碗水,大火烧开后再炖上半刻钟,烫上一把嫩菠菜撒上一小把葱花。这正宗的散养土鸡,光是闻着鸡汤的味儿,就香的让人流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