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秀才家有女种田忙(87)

作者: 一只鹅鹅 阅读记录

听到要回柴桑,胡老二心里焦的厉害。这出来大半年,也不知道青青有没有许人家。若青青还未许人,若柴桑的新知县真是个有作为的,他定跟着好好干,挣出一份聘礼来娶青青为妻。

“大哥,我们回吧!”胡老二眼神炙热的望着大哥。

“老三,你去北坡的园子喊下你大嫂。老二,你去园子里跟同乡们将这事说声,若有要回去的,与我们一道。”

“大哥,你这是同意回去了?”

“嗯!”胡老大轻轻的应了声。

老宅里还供奉着爹娘的牌位,他们是该回去了。

他们都是些短工,没与主家签契。做一天的工结一天的钱,来去自由。不过也因着这个,工钱比长工们要少了许多。

胡老二和胡小三将附近的几个果园都跑了个遍,最后愿意跟他一道回柴桑的,只有区区七人。

当初从柴桑逃荒到沐阳的百姓,有上百名之多。要说听到消息心动,他们也是心动的,可谁知道新来的知县能坚持多久。

沐阳距离柴桑五六天的路程,别他们紧赶慢赶的回了柴桑,粮食领不到两天,到时候知县大人一撂挑子,他们吃什么喝什么。

如今留在沐阳,工钱虽然不高,起码还有口饭吃。

是以,那些人不愿意冒这个险。

胡家兄弟也没有再劝,这种事情全凭个人意愿。若是别个不愿意回,他们就是说破了天去也是无用。

当天下午,胡老大就跟庄头辞了工,集结了要回柴桑的一行人,准备上路。

他们本就是逃荒来的沐阳。如今回去,除了攒下来的几十个铜板,便再没别的家当,赶起路倒也轻松。

翻山越岭,跋山涉水。

原本五六天的路程,他们只用了四天就回到了柴桑境内。

“呜~大哥,我们……我们到家了!”胡小三年纪小,上头又有两个哥哥顶着,有了情绪自然就发泄了出来。

胡老大也红了眼眶,捏紧了妻子的手,哽咽道:“嗯,回来了,我们回来了。走,我们回家!”

再有三里地,便是生他们养他们的边河村。

“胡兄弟,你们何时去开荒?”同回来的人,家在边河的隔壁村,离胡家不远。他是想着,若要去开荒,与胡家兄弟一道。

“先回屋里收拾收拾,这一走大半年,估计都落了灰。正好回去打听打听,这开荒领粮可有什么章程。陈兄弟若不怕耽误事,明早来寻了我一道过去就是!”

姓陈的汉子连忙点头:“胡兄弟说的是,这几日为了赶路就没怎么合过眼,是该回去好好收拾收拾歇一歇,养足了精神明日也好干活。”

“那我们便明日再见!”

几人在岔路口分别。

胡家兄弟刚回到村里,就见个婆子拄着拐杖走了过来。将几人仔仔细细看了好几遍才问到:“你可是胡家老大啊?”

“大奶奶,是我哩!您身子骨可还好?”

“好,好,好的很!现在有饭吃咧,还有白面馍馍!”那婆子说着,拄着拐杖颤颤巍巍的又走回屋里。

胡老大本想再找大奶奶聊上几句,一想到家里还要收拾,又抬起脚往家走。

只是人还没走到家门口,就听到大奶奶在后面喊,胡家兄弟又停了步子。

“你们啊,回来了好,回来了就好!这个你们拿去吃,可香喱!这可是知县大人让人蒸的,一点杂粮都没参。老大你拿回去给弟弟们分分。”婆子将微微发黄的馍馍塞到胡老大怀里。

胡老大眼睛发酸。这馍馍定是堂伯他们去开荒领的,自己舍不得吃留着带回来大奶奶,结果大奶奶还要喂他兄弟几个。他们哪能要:“大奶奶您自己拿回去吃,我们明日也去城外开荒喱。听说去开荒就能领馍馍吃,这个啊,您自己吃!”

“拿着,哪来那么多废话!我前儿个吃过咧,这馍馍甜丝丝的,好吃着呢。对咧,你们回来不走了吧?”

胡老大点头,坚定的嗯了一声。

“要是不走,你们弟兄几个赶紧将自家的几亩地翻翻。新知县带了油菜种子来哩,各个村子都发了。油菜种子撒下去都冒了芽了,听说到时候秧苗还要移栽。你大爷爷将种子全种了,到时候匀些把你。你也好种上几亩榨些油吃!”

“那我先谢过大奶奶了。”

大奶奶看着几个小辈,浑浊的眼睛清明了些,道:“一家人说什么谢不谢,你们啊回来了就好,这地儿到底是你们的根。不过既然回来了,就到你们爹娘的坟上去磕个头,也好叫他们知道你们回来了,免得一直惦记!”

“知道了,大奶奶!大奶奶,您慢些!”

胡老大答着话的时间,大奶奶已经拄着拐杖转了身又往回走。

第67章

“呀,这不是胡老大嘛。你什么时候回的柴桑?”说话的大爷在手心吐了口唾沫,搓了搓又重新推起了犁。

胡老大也脱了褂子擦了擦额头的汗,道:“昨儿个刚回来。”

边上的汉子虽不识得胡老大,也直起腰来搭腔:“亏得你回来了,若是再晚些回,这儿的荒地全被开了可就没你的份儿了。你是不知道,有人透出风来,说是这地谁开出来就归谁的。头五年不收税不说,听说到时候这地里种出的庄稼,全由县太爷搭线来往外卖。所以好多人家托了别县的亲戚来帮着开荒,顺道还有粮领。你瞧瞧,这才半个月,都开出几百亩的地了!”

“这新来的知县能有这么大本事?”

那汉子一听这话,立马变了脸,怒道:“怎么没那个本事?你日日来这地里头开荒,哪天没领粮?哪天没吃那白面馍馍?你有本事你能买的起这么多粮食发给别儿个吃?你有本事,你能弄出这么多把轻便的手推犁?”

柳芽儿与她爹都不知道,一天两个馍馍和一小袋粮食,已经让柴桑好些百姓的心,不知觉的偏向了他们。

虽然,这些都是他们靠体力换来的。

但在柴桑百姓心里,认定新知县是个好的,有本事的,让他们能靠体力换口饭吃。换着以往,哪任的知县管过他们死活。

那被呛声的人本不是柴桑本地的,来这儿不过是讨口饭吃。到底是别儿个的地界上,被呛也不敢顶过去,只得灰头土脸的跑到另一块地里头去。

汉子啐了一口,又对胡老大道:“你看到棚子那边没有,那两个年轻的少年郎都是柳知县家的。说出去,人家可是官家的公子少爷,却日日到这地头来指点我们干活,帮着发粮。就凭这点,新知县定是个干实事的人,不是那收刮民脂民膏的贪官污吏。”

“你呀,还知道的少了!”说话的妇女年岁不超过三十的模样,头上包着头巾,皮肤被晒的微黑里泛着红。

“咋?还有我不知道的?”汉子不服气。

妇人好笑,道:“你只晓得那两位公子是知县府上的,却不知道咱们的知县大人还有位千金。那能耐,说是比这两位公子还大。”

汉子以为妇人知道什么了不得的大事,结果一听顿感失望,不屑的道:“不过一个女子,能有多大能耐?也是说她生在知县家,身份比别家姑娘高些罢了。能耐?她有什么能耐?吟诗还是作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