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家有女种田忙(92)
却只听见眼前那人淡淡的“哦”了一声。
赵芜儿只觉得难堪到了极点,心道他定是知道了那日的事,将她厌恶了去。微微抬眸,见那人眼睛看着别处,气的咬着唇红着眼,狠狠的一跺脚甩着帕子扭头跑出去好远。
其实赵芜儿倒是冤枉了柳冬青,也冤枉了柳芽儿。
那日赵府之事,柳芽儿对柳冬青只字未提。她哥今日这般表现,无非是那赵小姐不是他喜欢的类型罢了。
“芽儿,你刚说什么穷酸秀才,什么提鞋,啥意思啊!”
柳芽儿摇头,将手中的花灯递给她哥,道:“逛的久了,这肚子都饿了。走,我们上那边吃云吞面去,我请客。”
“芽儿,你定是有什么事瞒着我。我可是你哥,亲的,你快与我说说!”柳冬青不依不饶。
嘿,果然是亲兄妹,都这么爱八卦。
“芽儿?好妹妹,你就与我说说呗!”
柳芽儿背着手往前走,就是不开口。
柳冬青见实在问不出来,气馁的只好作罢。
待三人逛的累了,吃的饱了,天色渐渐暗了,才起身往县衙走。
一晃眼,就进了三月。
先前县丞买的那户人家的甘蔗,全运到了柳家的院里,砍成一小截一小截的浸在了石灰水里催芽。
属于柳家的那块地,浇透水后又深耕细耙了一遍,最后开畦。
一切准备就绪后,就是将出了芽的甘蔗平放在植沟,芽向两侧,再回土盖种。
钱县丞看后咂舌:“这种来给孩子们甜嘴的玩意儿,种起来竟要这么精细。”
柳芽儿拍了拍手上的土,道:“这甘蔗种好了,可就不只是拿来给孩子们甜嘴这点用处了。今年甘蔗芽少,统共只能种四五亩的地。等这几亩的甘蔗收了,全拿来做种芽,明年估计就能种不少地的甘蔗了。”
柳芽儿也是无奈,整个柴桑县再加周边几个县都跑遍了,统共才寻到了不足千根品相好的甘蔗。
一根甘蔗四到七芽,这小一千根的甘蔗只够种个四五亩的地。
“等入了秋,麻烦钱县丞再帮着跑跑,再寻些甘蔗来。”柳爹望着大片被开出来的荒地,诚恳的道。
钱县丞点头应是,又说都是跑腿的小事称不上麻烦。心中却在想:也不知道这柳大人心中憋着什么大主意,非要将这上千亩的地全种上甘蔗。
第69章
四五亩地的甘蔗,在柳家人跟衙门差役的共同努力下,只花两天的功夫就给全部种完。
除了种甘蔗,柳爹还贴心的让人在地头搭了个草棚子。
这块地为柳家的实验地,柳芽儿说日后会常来看甘蔗的长势。
柳爹就想着搭个棚子,日后芽儿来了也好有个地方歇脚。二来这块地正靠着官路边上,是村民来往县城的必经之路。棚子搭在路边,有那路过的百姓,走得累了也可以坐进来歇歇。
等种完了甘蔗搭好了棚子,柳爹又提议去边上几个村子看看油菜的长势。
正是三月,油菜花开的正盛。
柳爹领头,在庄稼地里来回穿梭,偶尔不小心碰到了油菜花,官袍沾上花粉,一点亮黄。
村民们惶恐,柳爹倒是不在意。继续让钱县丞当翻译,说着接下来油菜结籽与灌浆所需注意的事项。
从庄家地里出来,村长热心的请柳爹一行人去家中喝茶。
说是茶,不过是开水里放了几片叶子。
柳芽儿突然想起柴桑山多,气候温润湿度大,倒是适合种绿茶。若是一两年后甘蔗有了成效,是不是可以开辟条出种茶叶的路。
想着,柳芽儿笑笑,眼前的事还未解决,她竟想的这么久远。
“对了钱伯,您跟乡亲们说,城郊的荒地今年可以种些黄豆。种出来的豆子我都按市价一斤收了。反正那块地不收税,种什么都是白得的。三文一斤的豆子,一亩地产个一百斤就能卖个三百文,不比去外地给人剪橘子强?再说豆子不像麦子和稻子,要那好地!”
钱县丞一听,一拍大腿:“呀,小姐,您真要收豆子?”
柳芽儿点头。其实这事儿也是她昨晚才想起来,去府城收豆子也是三文的价,还得花个来回的人力和运输费。不如趁今年地空着,种些豆子来,她照单全收。
也不知钱县丞与乡亲们怎么说的,只见乡亲们听完,叽里呱啦的比手画脚,眼睛里发亮。
“大人,小姐,我与乡亲们说了,他们说眼下正是时节,这几日就去把豆子种了。”
柳爹嗯了一声,道:“既然如此,那就劳烦你们去各个村里都通知下!”
“不劳烦,不劳烦!”几人忙做了表示。
回到府里,柳爹又去了书房,也不知道急于什么事,连声招呼到没打。
但是秦沐将柳芽儿拉到一边,道:“芽儿,如今城里的铺子照常营业的只有七成,另外三成早就歇了业,挂在牙行里售卖转让。”
柳芽儿朝秦沐看了看,不知他为何要提这些。
“我是想着,不如趁着现在商铺价格低,盘上两间铺子。等你的酱油出了缸,再以后制了糖,总得需要个门面来售卖不是!”
柳芽儿听罢,一拍脑门:“我怎么没想到?”
再有几个月酱油就要出缸,不管卖与何地,总得让人先看看尝尝酱油不是,总不能将人往作坊那里带。
“明日我便去牙行问问,看看可有合适的铺子!”说完又道:“看不出来秦沐哥你还挺会做生意的。”
秦沐眉眼微低:“我哪里会做生意,只是与芽儿和柳叔处的久了,想事情时,多想些罢了。”
哟,还怪谦虚。
那日柳爹从地里回来后一头扎进了书房,就是为了建油坊选址的事。
如今快两个月过去,油坊早已建好,就连负责榨油的汉子们也都选了出来,就等日子一到,开镰割油菜。
也不知是胡大家种的油菜少好伺候,还是他们几兄弟曾在外头流落过,如今种起地来格外精心些。他家的两亩油菜,在整个柴桑长得最好,也是第一户收成榨油的。
榨油的这天,柳爹与柳芽儿都到了油坊。先是将菜籽过秤,待主簿一一做好记录,才送进去榨油。
胡大看着汉子们碾籽,有点激动不安。
“胡老大!胡老大!”
“啊~胡师爷,您唤小的?”胡老大这才收了脖子,惶恐的弯着身子搭话。
胡师爷没好气的瞪了一眼:“大人问你话呢!”
胡老大这才后知后觉。先前他光顾着看怎么榨油,连知县大人问他话都没听到。
柳爹倒是没问其他的,只是见他家的油菜长得比别家好,随问问从栽下秧苗到收成,都是怎么管理的。
若是法子可取,便传授给大家。
知县大人亲和,没半点官大人的架子,胡老大也就壮了胆子,答道:“小的曾逃荒去过沐阳,见过主家在地里撒上石灰,说是能改善土壤。我问过庄头,他也不知道这般做是什么原理,只知道这个法子真能改善突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