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后翠兰在七零结婚了(20)
周父一脸乐呵呵的点头,也不藏着掖着,大大方方道:“是呢,给翠兰准备的聘礼。现在城里的小年轻结婚不都流行什么“三转一响”吗?翠兰从小就被老李两口子养的就跟个城里的姑娘似的,现在和老四结婚,咱也不能委屈了人家姑娘,跟着赶个时髦,也给他们准备上,不过手表那东西实在是难弄到票,得以后有机会再给补上了”
“我的老天爷,你这可是下大本钱了!”有人惊呼‘’
“还补上,你们这个婆家好的呀,什么“三转一响”啊,城里的小年轻结婚也不是人人都有的,别说备齐了,就是有一样都是好大的威风呢,呦呦呦,你这个家公了不得啊”有人赞叹又羡慕
“从小我就说翠兰那丫头是个有福的,你看这可不是,老李两口子从小就给当个宝似的,现在要结婚了,这公婆也当个宝,这运气啊,了不得呀!”有人一副我会看相的样子。
“要说还得是你们老周家呢,这喜事气派哟”有人恭维。
“这自小就定下的娃娃亲就是不一样哈,聘礼都比别人多”有感叹的。
“何止是多啊,这聘礼也太多了吧,别说娶一个媳妇了,就是娶三个媳妇都够了”有人玩笑。
“不是我说,就翠兰那孩子,被老李养的可娇贵着呢,肩不能提,手不能抗的,到现在那地里的活也是什么都不会干,这样的儿媳妇也就周家当个宝吧,换个人家,别说聘礼了,倒贴嫁妆也得寻思寻思啊”也有那酸溜溜的小声说着不讨喜的话的。
这话倒也不算错,因此不止有一个人附和的:“可不是嘛,翠兰那丫头啥活不会干,以后呀,有的让婆家愁了”
也有不赞同的:“要不怎么说人家命好呢,就老周家的条件,那也不用翠兰下地干活啊”
“就是,周家条件好,周老四愿意,翠兰人长的那么漂亮,人家稀罕着呢”
一时之间,大家说什么的都有,总之全是议论纷纷的,不外乎就是周家阔气,李家有福气了这么点事。
村里消息传的快,何况是这边这么大的动静,没用一会的功夫,周家准备了“三大件”当聘礼的事就传到了李家人的耳朵里。
有人过来和李老太说恭喜,李老太问清了缘由,那个脸上乐的啊,笑容就没止住过。
尤其是当周父那段“不能委屈了人家姑娘”的话传到李老太的耳朵里的时候,更是让她合不拢嘴,一个劲的说着老爷子有阳光,祖宗保佑,这个亲家找的好。
后面和人说着说着话,李老太都已经险些要哭出来了……
第15章 登门
李老太三十多岁才得的李翠兰这么个女儿啊,那可不就是比城里的姑娘养的都精贵吗,可是养的精贵了她也愁啊。
谁都知道女子嫁人后的生活会过的不易,她的女儿被她养的那么娇气,李老太心里不是没愁过她以后去婆家会被嫌弃,好在老爷子从小就给定了娃娃亲,周家条件又不错,可之前李翠兰一副不愿意嫁的样子,背地里愁的李老太一宿一宿的睡不着觉,就怕女儿以后不能找个好人家。
现在好了,女儿终于要出嫁了,婆家女婿都是知根知底的,且眼看着这么重视女儿,还能有什么比这个更让人高兴的吗。
又心酸又高兴,也算是喜极而泣了。
此时的周家,周芳两口子已经在家门口站着了,见周老四的拖拉机到家,就上前帮着人卸货,兄妹几个人又说说笑笑的。
周红和周芳也有一段日子没见了,姐妹两个更是聊得热火朝天的,周芳的老公姓赵,是个数学老师,一向和小舅子周老四最投缘,此刻也是聊得热络,周大嫂的目光则是放在了那两个新买回来的大件上,仔仔细细的看着。
没过多久村里人也都下工了,一连串的人过来看新鲜,也有本家的亲戚们,听着消息也都过来了。
一时之间整个周家乌泱泱的围了好几层的人,大家七嘴八舌的,围着那两个“大件”说个不停。
也有那好信的,当场就问起了这两大件的价格,不用周家人自己说,就有那知道的报了出来,这年头物资匮乏,生产出来的东西就那么多,价格都是固定的,一个缝纫机要一百九十六块钱,收音机则是一百六十块,这两个东西就花了三百多块。
三百多块钱啊,这村里的好些个人家,一年到头也挣不下三十块钱啊,周家这一出手就是三百多块,还不算那个自行车呢,听说那东西至少也要两百多块钱。
我的个天啊,闻言已经有好些人惊呼出声了,这周家的新媳妇娶的,怕不是下了血本,这可真是好大的手笔啊。
一直都知道周家过的好,可怎么个好法,也没个具体的样子,这回周老四订婚,可算是让大家看出差距来了,瞧瞧人家这气派,一出手都是“大件”,
五六百块钱的东西说买就买了,阔气的哟!
“翠兰这是掉进福气窝了啊”有人感叹,一脸的羡慕
“谁说不是呢,要知道老四结婚是这这聘礼,咱这十里八乡的姑娘们怕是挤破头都想嫁进来呀,就那城里的姑娘,有几个是这个规格啊?倒是让翠兰抢了个先”有人跟着附和,语气微酸,夸张的说道。
这样的话出口,那可有人听不惯了,只见一个年轻妇人笑着开口:
“哎呦,王婶子,你这话说的就不对了,人家老四和翠兰那是打小的娃娃亲,换了别人,可不见得是这规格,人家二顺叔不都说了吗,是怕委屈人家翠兰,这才赶个时髦,可见这聘礼啊,那是为了人家翠兰专门置办的”
王婶子听了这话,呵呵笑了两声,倒也没反驳,就是有些讪讪的,她才不会承认,看着这样的聘礼,同样家里有女儿且刚嫁人不久,早前还看不上周老四的她,这是眼气了。
周李两家离得并不算太远,他们这边的热闹,李家没过多大一会就听说了,邻居二大娘更是从周家看热闹回来直接就跑到了李家去,一进院子就哎呦上了。
“金凤呀,你们翠兰真是有福气喽,那气派的大缝纫机,瞧着可比王家的那个金贵多了,还有那个什么音机,刚我在外面都听见了,还能听见主席的声音呢,可真是好东西,这东西可是咱村子里的头一个呀”
李老太本名赵金凤,一听邻居的话当即就眉开眼笑的乐上了,谦虚了两句,这才仔细的问起了周家那边的情形,收音机这东西,李老太也就听说过,自然也是好奇的。
若不是买来东西的是周家,还是给翠兰的聘礼,李老太自己都凑过去看热闹了。
李家的两个儿媳闻言也凑了过去,听着二大娘说起那新鲜物。
老妈和两个嫂嫂都去听热闹了,屋子里面就剩李翠兰一个人在擦着家具,因为明个就是周家准备上门的日子了,李老太今个一大早就发话了。
男人们去上工,女人们都在家收拾屋子,所以从早上起,从房梁到窗户,再到地面,每个角落都被打扫了个遍,李老太的宗旨就是,务必要让家里家外的各个地方都干干净净的。